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十七大"确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全面实施,民生采购和新农村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期采购动态中也将各地市(县)中涉及民生采购的优秀案例给予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部署,本文通过列举具体事例,说明改善民生的重要性,重点在于着重解决如何改善民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发展与民生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两道重要课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税收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手段,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两大任务,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4.
王璐璐  曹静 《中国外资》2009,(6):162-162
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部署,本文通过列举具体事例,说明改善民生的重要性,重点在于着重解决如何改善民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6.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7.
单学勇 《中国外资》2008,(8):175-177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准确把握社会建设的涵义,着力于推进各项民生建设任务的落实,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构建民生财政理念,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在深化财政改革过程中,要把财政的政策取向、体制调整、手段调节等融入对民生的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全面部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六大社会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对财政部门来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现代政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项都与财政密切相关,是公共财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构建民生财政体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构建民生财政体系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湖南地税》2008,(2):1-1
发展与民生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两道重要课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本刊特稿”刊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同志的署名文章《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文章指出,2003-2007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这对开展税收民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税收民生是公共财政、和谐税收的集中表现,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质的生动体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税收民生工作,加强税收民生理论研究,本文就税收民生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了税收民生的五个基本范畴,即税收民生的含义、意义、实质、两个层次和四个支撑,简要分析了我国税收民生的现状,并着重在五个方面对我国的税收民生建设提出了立法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要求贴近百姓的心,符合百姓的期望。财政作为配置资源、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要把建设民生财政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真正把有限的财力向贫困群体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部门以完善公共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我党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详细阐述民生问题,也说明我党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把改善民生列上了党的工作的议事日程,彰显出我党重视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十七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重要任务之一。审计署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十二五"期间审计工作努力实现的首要目标。在这种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导向的大趋势下,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在职能上实现转型、怎样跟进实施民生审计、何以从维护民生的高度对审计工作进行思考和谋划,是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的命题。现基于这一思维,就民生导向下的民生审计发表几点意  相似文献   

18.
高峰 《税收征纳》2007,(12):11-12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作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理应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湖北省赤壁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到2020年实现“住有所居”的要求.把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政策优惠、保障优先”的工作思路,与重点工作同部署,与各项工作同落实,与年度各项目标同考核,使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民生财政在财政支出中是用于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诸如饮水、吃饭、看病、就业、养老、安全等方面的内容。随着民生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民生资金逐年增多,构建民生资金监管体制迫在眉睫,已成为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