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晔 《魅力中国》2010,(7X):296-297
对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侵权法法理问题。但我国对胎儿权益的保护仅仅是理论上认可,实践中尚无成功判例。本文围绕我国民法关于胎儿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立法对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利用现行的法律对胎儿的民事权利进行保护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法是私法、权利法、调整市民社会生活的法。确认并保护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是民法的基本任务。民法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是民法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民法基本原则体现了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是民法精神的实质。《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和应用是适应民法学的基本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3.
鲁刚宁 《魅力中国》2010,(31):140-141
我国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业主大会在民事活动中的民事主体地位及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问题,导致在物业管理过程中有些具体问题难以解决,业主的权益维护难以维护,同时与我国法律体系还有不和谐之处,本文试图通过授予业主大会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法总则草案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赋予胎儿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目前民法总则草案在全国人大网上征求公众意见,本文引用学者在民法草案修正案中胎儿民事权利能力的一些观点,从自然人的属性、胎儿的定义等方面展开论述,并与各国立法在胎儿民事权利能力和利益保护进行比较和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法总则》第十六条对胎儿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规定,弥补了先前《民法通则》在胎儿权益保护问题上的立法空白。从罗马法开始,法学家、立法者以及司法实践者就开始关注胎儿权益保护的问题。从目前各国的立法现状看,对胎儿权益保护主要采取概括式和列举式两种保护模式,理论界对胎儿权益保护形成了权利能力说和无权利能力说两大阵营。随着立法的完善,法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胎儿权益保护也愈加周全。  相似文献   

6.
王星 《魅力中国》2011,(8):131-131,129
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赋予胎儿民事权利能力,导致现实生活中胎儿利益受到损害时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和救济,这不能不说是对法律权威的一种损害。我国这样的立法现状对胎儿利益的保护是很不充分的。纵观现今世界各国的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现状与各种胎儿利益保护的学说,笔者认为,我国应立足于权利能力说,采用概括的保护主义的立法,即胎儿只要出生时是活体的,那么出生前胎儿就应被赋予权利能力。这样就可以在保证民法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对胎儿的利益进行有效的保护,以实现法律公平、公正的价值和保护自然人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袁露 《魅力中国》2010,(6):153-153
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引出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主题,首先从侵害胎儿利益侵权行为的法理分析入手,对此种特殊侵权行为有个全面的认识。然后,转换视角,以我国的立法现状为基点,以国外三种基本的立法模式为参考系,通过比较法来认识到我国关于胎儿权利保护方面的规定的匮乏。最后,根据当前学术的研究成果和国外立法经验提出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法人作为除自然人以外的最重要的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与自然人一样,法人要独立存在与活动,也必须以具有独立人格为基础。目前学术界对于法人人格权问题的研究明显滞后,这不利于保护法人的人格利益,更加妨碍了法人参与民事活动的积极性,势必造成交易成本的加大。因此,对法人人格权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钟娟 《华东经济管理》1998,12(1):24-23,21
论企业家的法治精神□钟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在经济运行中,日益突出了经营主体的法律地位。法律赋予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权利,使之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经济主体,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因此,企...  相似文献   

10.
张璐 《上海国资》2008,(11):36-37
纵观新近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法,将出资人的相关权益与保护作为了立法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体现了对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的身份确认以及相关权益的保护。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立法规范如此,对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的制度设计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唐建力  谢英 《老区建设》2012,(16):26-28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被誉为现代民事法律中的帝王条款,贯穿了民事立法的全过程,可以说诚信原则就是整个民事法律关系的灵魂和精髓,在民事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应从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内容和作用几个方面透析它的真谛,使之更为我们所把握,在法律实务中得到更好地适用,从而起到保护民事权益,维护民事活动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邱严严 《魅力中国》2010,(6):155-155
人们对于民事权益的保护是从民事方面来理解的。在行政法上,行政相对人作为人身权、财产权的享有者,受行政法保护。借用民法上的概念,指出行政程序法对民事权益的保护最直接、最有效,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完善民事权益行政程序保护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07年我国物权法的颁布,使得我国在物权保护方面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然而物权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物权的优先效力与债权的优先性的冲突规则,在司法实务中,民事权利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物权和其他民事权利之中如何确认其权利的效力,直接决定着权利主体的利益.通过对这些的问题论述及解决,旨在能为我国在今后的有关民商事法律的起草、制定、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敏敏 《中国经贸》2010,(10):107-107
本文主要分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胎儿、法人以及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从而进一步论述该类主题与意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英雄人物名誉保护存在具体条款与诉讼路径缺失等缺陷,而且没有专门的立法.在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的背景下,设定保护英雄人物名誉的专门立法,明确英雄人物人格权益公共权益,确立起诉主体,采纳"实际恶意原则",制定损害英雄人物名誉的行为方式及惩治办法,加强对英雄人物精神层面的保护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产权管理制度是以法律的形式对财产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规范化,是对主体地位、权力、利益、责任等的确认形式。任何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在现定的财产关系中都存在自己的权益,保持一定的获取产权利益的方式,并不断地通过自身的活动使其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换句话说,主体利益的实现,必须依靠既定的产权管理制度,依靠产权管理制度中赋予他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普遍要求切实保护他们通过辛勤劳动积累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物权法》正是这样一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急需推出的一部保护我国民事主体财产权益的重要民事法律.  相似文献   

18.
刘莹 《辽宁经济》2002,(7):11-1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正确认识和评价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专利管理制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作用对全面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产权指的是专利权、商标权、版权(也称著作权),商业秘密专有权等人们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这类民事权利的法律。知识产权立法的首要目的就是界定相关产权,保护信息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又要规范产权交易,促进信息的传播与使用。  相似文献   

19.
高恬 《魅力中国》2010,(10):71-71
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法治化建设中首要应当解决的问题是国家和公民对私权的确认和充分保护,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长久以来民法理念的普遍缺乏。目前正积极开展的民事立法工作,可以很好地促进民法理念的产生,从而加快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对建设用地有巨大需求。但由于相关法律的不足,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仍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影响了农民的权益保障,威胁农民的权益主体地位。文章通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调研,揭示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处分权流失、农民对集体建设用地价值的忽视及立法上的不完善,提出扩大社会保障方式、完善土地立法保障农民权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