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并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只是知识形态或潜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提高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并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生产力中科学技术成分或含量越来越大,生产力的发展又成了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阶梯。科学技术经过技术市场、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或制度创新)转化直接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科学与技术很难作非此即彼的划分,因此以这种划分来对科学进行社会伦理意义上的辩护是缺乏说服力的;技术作为一种知识不仅不等于科学的应用,而且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要避免对“先进技术”的盲目追逐;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关键,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产生力或“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而是“经济建设依赖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进行了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要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正确认识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来看,资本是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的有机统一。对资本二重属性的理解,可以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合理性,有利于发挥资本要素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该文分析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证了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揭示了“首要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基于国家利益的国家竞争情报概念,分析了国家竞争情报存在的四个层次:国家安全情报、国家政治及军事情报、国家经济情报、国家文化和科学技术情报;论述了国家竞争情报生产力属性、生产关系调节属性、历史性、民族性和公利性;从决策影响力、精英影响力、大众影响力三个角度论述了国家竞争情报的决策影响和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重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结合,重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重视培养科技人才,使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将步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落实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和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的深刻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国科技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进一步推进和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又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与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直接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状况。青年职工是我国职工队伍的主体,我国企业生产力的水平,从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生产力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技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有一个形成的历史过程,也有一个被认识的过程。 一、近代以来,科学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 在长达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生产力主要在体力劳动水平上缓慢进化,在生产力的诸基本要素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2.
刘幸福 《全国商情》2012,(22):22-23
早在1975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时,再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不是简单地嫁接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科学技术是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科研成果是科学技术的结晶,科研成果的价值要通过转化为应用技术成为生产力来实现。教育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进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3.
197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他又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他再一次指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这一观点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就是这一思想的贯彻落实。一、发展经济,科技是主动力首先,近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历程及我国16年改革开放的过程都实证了科学技术的主动力作用。18世纪的产业革命,实质上是科技的发展使机器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20世…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政治保证,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精神文明建设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技术(主要指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对社会生产力系统的科学化改造,使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以信息和服务业为主的“知识经济”,完成了生产力由“硬”到“软”的过渡,从而使知识经济成为了一种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6.
从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都对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本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及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间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群的产生与发展,使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弱化,技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突出。上述一系列高新技术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当人类社会进入世纪之未,一种以知识和科学…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近代科技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概念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但是对生产力的界定,迄今学术界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回到马克思理论的原创文本,认为,生产力是对人类生产活动(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精神的生产)水平的概括,它通过劳动的生产率、分工协作的效率、对自然力的利用率、人的思维水平表现出来,凝聚在人类的劳动产品中,因而这个属性在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活动中就客体化为一种客观的整体物质力量,从而成为一种可以认知的度,不但作为物质载体的生产工具可以表征生产力的水平,而且生产关系也表征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70年来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可以从十个方面总结,包括成功地进行三次经济变革,发挥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双重叠加的作用,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相互促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互促进,实现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大幅增长与各层次教育的迅速发展相结合,实现丰富的国土资源、广阔的天空资源与工业化、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发挥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空前未有的大发展,得益于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以及发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应包括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力没有社会属性,与先进生产力结合在一起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是与其他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结合在一起,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应包括其他不同层次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