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同民 《企业活力》2010,(10):62-67
当前,由于农村土地的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没有建立健全,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民的合法地权和各级政府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性。本文拟从完善土地征收和征用法规、规范政府农地征收和征用权、培育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完善农地补偿制度、健全农地征收和征用程序、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构建和谐土地利益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在农地非农化进程中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地权及其相关利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农地非农化的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强制性的政府征地行为,一方面有效保障了城市建设的土地供给;但另一方面也严重侵害了失地农民的权益。所以要研究我国失地农民问题,就必须将政府作为一重要研究对象。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委托代理的角度,分析问题,以期为完善政府行为、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对农民非农土地经济权益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过程通常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强力推动下不断深化的,而集体土地的强制征用、土地低成本出让则成为其典型特征.在快速推进国家工业化的战略被广泛认同中,对土地的大规模的非农化工业性开发和利用也变得顺理成章.尽管国家从宏观层面为了总体上控制对土地的开发总量和结构、数量,制定出相关的统一征用政策和配套法规,然而,在准市场体制外围环境中,各级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和追求,实际上造成了对国家对土地这一重要资源的政策的肢解和"改造",农民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经济权益被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农地非法入市实质上是一项合理的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政府应尽快将市场机制引入农地非农化,以取代现行的计划色彩浓厚的土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5.
现行法律框架下农地征用机制缺陷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征用制度改革是当前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热点,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清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又是其核心问题。在本文,笔者将从理论上在这两个问题上对现行土地征用机制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完善当前的农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目前,我国现行的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模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地方政府实际上是征用土地的审批者、使用者、管理者和受益者。农地使用者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这实际上没有体现公平补偿的原则和精神,致使被征地农民无法公平分享农地非农化收益。而且产生了如征地行为扭曲、征地程序缺乏公正、征地"导租"现象衍生、耕地面积大速度减少、土地利用方式粗效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地征收程序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所需土地主要源于农地征收。但是当前农地征收程序的低公开性、弱民主性和非中立性,一方面抑制了农地的供给愿望;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农地征收的需求。此种不均衡造成并加剧了滥用农地征收权,侵犯农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地合理利用以及社会安定和谐等一系列问题。为充分发挥农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应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现行农地征收程序予以完善:第一,完善公告/通知制度,提升程序公开性;第二,完善农地权利人参与机制,提升程序民主性;第三,建立农地征收补偿的司法救济制度,提升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正完善制度安排,构建冲突治理机制广西防城港市农地流转形式多样化,当前的农地流转形式有转让、转包、出租、入股、征用和其他形式。其中,转包、出租、政府征用的农地流转形式占的比重最大,其他形式较占比小。为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大发展的需要,防城港市需要征收大量土地用于建设,被征收的土地大多数属于耕地,有部分是宅基地。北港安置区居民主要由炮台村村民搬迁过  相似文献   

9.
转轨时期的经济特性与分权制下的政府间利益冲突、共同作用农地非农化配置的政府行为,决定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政府间博弈的普遍存在。构建合理有效的政府治理结构,从行为目标激励、行为方式激励、行为关系激励的角度,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政府间关系进行制度重构,有助于调节农地非农化配置中政府间关系的不适因素,实现农地资源非农转化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过快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财政成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面临分税制改革背景之下财权事权失配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地方政府的过度企业化定位偏向以及政绩考评机制的缺陷。要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失控问题,必须使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划定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改革官员考评升迁机制,同时还必须对现行土地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土地征用模式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关键时期,土地征用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日本在土地征用方面的做法对完善我国土地征用体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土地征用是国家为公共需要或公共用途行使其最高土地所有权(终极所有权),强制获取私有土地(我国主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农地征用与失地农民利益补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主导的低成本获取城建用地的城市化,并没有为我国生产出低价位的城市产品。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农地征用制度与对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缺陷,从而内生出高昂的交易费用,其根源于我国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因此发展我国的农地产权,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的确认与我国征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者对于在土地征用中是否需要对公共利益进行确认存在分歧。实践中,我国因土地征用引发的种种问题,如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失地农民利益被侵害、土地资源浪费等,源于中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对于征地的前提——公共利益缺乏严格和清晰的界定。因此,有必要在土地征收制度中确认公共利益,并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具体做法是:明确界定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设立认定公共利益的方法和程序;完善公益性用地的补偿制度;开放集体土地一级市场,提供非公益性用地的供给。  相似文献   

14.
农地征收出让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到"三农"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国家不断地提供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但农地非农化征收与出让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占土地出让收益比例偏低,而地方政府的收益份额则居高不下。研究结果表明,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需要改革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在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分配方式及建设用地与农民留用土地的比例,建立国家土地基金制度及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5.
商品房用地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商品房用地供给制度变迁的模式为:中央政府进行基本土地制度供给、地方政府竞争制度创新进入权,并通过对基本土地制度的市场化运用而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地方政府进行的是"放权获利"式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没有更多的可放之权,中央政府必须提供新的制度框架,地方政府才有继续...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土地征用制度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是公有制,分为国家所有和农村集体组织所有。各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用地都必须使用国有土地,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能进入土地一级市场进行交易,而农村集体土地只有国家因城市建设和其它公益事业建设需要,被政府征用后才能进入市场交易。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处分权实际上掌握在政府手中。这种土地征用制度使地方政府能从土地中获得极大的垄断收益,因而对此情有独钟。据有关部门粗略估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配置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系统的理论归纳与统计分析,提出了当前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特征:第一,从部门配置角度看,表现为农业用地大规模非农化;第二,从产业配置的角度看,城乡用地结构快速转变;第三,从空间配置的角度看,土地利用的区域不均衡;第四,从功能配置的角度看,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土地价值日益显现,出现了土地过度开发和政府侵占农民土地权益现象。本文探讨了土地过度开发的深层原因,指出土地的经济利益和法律缺位共同导致了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征用侵占权益。文章最后讨论了两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土地用途和供给数量规制是地方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主要政策工具。规制的强化意味着供给减少,从而影响房地产价格。然而,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存在的现象是土地规制强化与供给过剩并存,在市场形成房价上涨预期、地方政府土地收益有所增加的同时孕育了潜在的市场风险。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规制强化与过剩供给将同时产生作用,土地价格有可能偏离正常水平。我国土地利用规制调控应注重:(1)辨识中国土地利用规制失灵的原因;(2)强化需求端管理,注重需求引导和分层次需求管理;(3)适度加大规制刚性,注重需求与供给在中长期尺度上的均衡;(4)谨慎开发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20.
袁静沛 《价值工程》2010,29(22):232-233
该文基于非农化视角对农地闲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土地退出滞后于劳动力非农化是造成农地闲置的主导原因。然后评估现有承包地流转政策对减少闲置农地产生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