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李敏 《金卡工程》2008,12(12):50-50
纯粹的宪法规范只是一种法的观念形态而已,只是一群独立的符号学体系,尚不能获取其完整的意义,其完整的意义只能在动态的适用过程中才能逐步体现出来并得以最终完成;宪法的生命和力量取决于它的实施状况,不被适用的宪法,只不过是一件摆设或装饰品罢了.而要使抽象的宪政价值与理念变成活生生的、具体的社会现实,就必须借助于宪法解释的媒介作用;宪法解释是宪法适用的前提,没有宪法解释就没有完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宪政税收是宪法上对税收核心规则或最高原则的创设与运用之政法过程的制度性规范,这一过程要求税收的每一个核心要素都受制于宪政税收。理论上,一个符合中国现实的宪政税收模型是人民代表的一致同意。因为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关系其实是税收关系,所以必须在宪法上界定国家与人民的权力与权利、责任与义务并使其基本关系宪法化。实践上,应以宪政税收为基本出发点,修改宪法的涉税条款,不必出台税收基本法,并以宪法理念或精神指导税收法律体系或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郭巍 《金卡工程》2009,13(7):59-59
宪政的基本问题就是立宪和限制的问题。有限政府是宪政的重要价值和宪政理论的精髓,也是宪政的实现形式。我国建设有限政府的制度设计应在行政价值取向上实现由政府本位到公民、社会本位的转变,政府职能与职责由无限到有限、有责的转变,以及治理方式由单一管制到多元民主的转变。要有一部符合宪政精神和具有宪法至上权威性的宪法、国家权力机构的宪法设计必须具有分权与制衡机制、必须确立和保障独立的司法制度、必须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4.
宇凤利 《金卡工程》2008,12(6):30-30
本丈从宪法与宪政的内涵入手说明二者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宪法的宪政价值缺失,以期为中国百年宪政之梦的实现提供最有效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仪喜峰 《金卡工程》2009,13(2):69-69
伴随着现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已突破了西方文化圈的范围,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近代宪法及其理论以其特有的价值观、模式化的宪政体制和严格的宪法主义形式,不认同甚至拒斥宪法的新的文化内涵,以至使其不可避免地具有文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建设统一标准的企业文化打造一流服务提升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公认的、共同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企业文化,是一种很抽象的理念,但企业文化却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行为、活动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员工行为息息相关。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种规范行为的过程和行为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刑事诉讼法的内容与我国的司法制度、公民权利等重大问题关系密切,直接体现并影响着我国法治的状况和发展进程。刑事诉讼中的人权是程序性人权,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独立的价值。刑事诉讼直接保障的人权就是诉讼参与人的程序权利。人权保障理念是宪政和宪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刑事诉讼法立法精神的体现。强化刑事诉讼领域的宪政理念,是保障刑事诉讼基本人权的观念基础。强化刑事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借鉴国外的法治经验,刑事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应当成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8.
李晓郛 《金卡工程》2008,12(8):21-22
宪法是平等地讨论社会重大问题的产物.中国近代的宪法都是阶级斗争和权力斗争的结果,是传统专制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胎儿.因此无论宪法规定如何,西方意义上的宪政运动在清末注定是要失败的.清政府主导立宪过程,但是其他几方势力在此过程中展开了博弈,最后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宣告了清政府的灭亡,也结束了立宪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李红丽  罗飞燕 《金卡工程》2010,14(8):150-150
本文以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为主旨,从"应有人权"向"实有人权"转化、宪法保障人权的路径、宪法修正案对人权的规定等方面,论述了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贺颖来 《金卡工程》2010,14(3):167-167
宪法判例是指宪法解释机构在具体案件中实行”先例原则”,被上级法院认为违反宪法的法律、命令等,下级法院在以后审理的案件时也将拒绝适用。宪法判例是法院在审理有关问题作出相应的判决中形成的。本文就是要在介绍宪法判例制度的同时,探究宪法判例对我国宪政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欣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1):110-127
19世纪末,中国知识人在探求中国富强之道的过程中,注意到宪法和立宪政治对国家实现富强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宪法-富强”观延绵一个多世纪。中国立宪史上的“宪法-富强”观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富强为体,宪政为用”,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晚清,部分清廷官员和知识人相信“宪法-富强”观,但很多人是借此论证实行立宪政治的必要性,说服清廷实行立宪政治;“宪法-富强”观在民国沉寂的原因是宪政已有孙中山设定的发展路径,再无须论证宪政之性质、作用与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宪法-富强”观重现,是为了凝聚全国人民,给革命政权提供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罗群 《金卡工程》2008,12(9):23-23
通过回顾新中国以来的宪政发展道路,引出中国宪政发展现状,即"有宪法无宪政一",进而对中国走宪政道路进行理性分析,井对中国当代的宪政制度发展提出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13.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在宪法学课程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关系创新的有效方法。它由导读、课堂提问与讨论交错进行和进行学习总结并写出总结报告这三个阶段组成。讨论式教学法对学生树立宪法信仰和培养宪政理念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宪政     
张晓雯 《金卡工程》2010,14(6):112-112
依法治国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宪法又居于法律体系的核心,依法治国在本质上就是依宪治国。换言之,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和谐宪政是通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然而宪政本身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这就需要我们从微观的视角去考察构成和谐宪政所需要具备的要件,笔者试图构想出一幅和谐宪政的画卷,以期为我国的和谐宪政建设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吕琴 《金卡工程》2009,13(5):20-21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西方独特文化中的产物,它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则是东学西渐的结果。宪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必然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即支持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结构。通过对西方和中国宪法的社会基础进行比较分析,试图阐明近代宪法为何最先产生于西方,探析近代宪法在中国产生的缘由,对准确把握宪法的历史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欣 《金卡工程》2010,14(2):146-146
一、我国公民宪政意识缺位的产生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宪法的至高权威并没有得到树立,社会生活中常出现一些违宪情形,湖南公务员体检双乳不对称案表明,在我国,宪法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宪政意识的严重缺位。人们只  相似文献   

17.
李星  罗澜月  蒋登祝 《金卡工程》2009,13(11):115-115
鸦片战争后,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国人对宪政思想有着不同的认识。清政府为挽救岌友可危的统治,决定立宪,先后颁布了一些宪法性文件,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极力主张实行宪政,他们宣扬宪政思想,支持宪政改革。资产阶级国家为维护在华利益,支持清政府实施宪政。清末立宪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宪政思想从此深入人心,为民国及以后的宪政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具有鲜明的个性,才能被企业全体成员认可并严格遵守,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作为一种理念存在干企业之中,引导着企业员工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观念。如何构建特色的企业文化呢?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指由某一社会所共同承认的价值、规范和人类行为的准则。以及与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所组成的体系。审计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存在于审计群体中的一种亚文化,是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发展审计事业过程中培育形成的,被共同认可和遵循的精神理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  相似文献   

20.
姜同良 《金卡工程》2009,13(8):213-213
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就政体问题和法治问题等在内的许多政治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思想深刻,言论大胆,许多观点具有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深远,深刻改变了西方人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得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等观念深入人心.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给洛克有限政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精神营养,成为他政治思想得以形成的理论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