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钟俊亮 《商业科技》2009,(10):371-372
人民币汇率由钉住单一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选用人民币汇率的日度数据对隐含的汇率权重进行了估计。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在人民币汇率货币篮子中美元具有很高的权重,表明在汇改后虽然人民币汇率在观测期内波动很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在每日基础上保持对美元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孔瑾  黄智杰 《致富时代》2011,(10):88-89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6.4关口。今年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达3.5%,若按照金融机构预测的人民币今年升值5%计算,到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将达到6.29。人民币快速升值给国内外贸中小企业带来了新挑战,由于中小企业在汇率升值中受到影响较大,如何应对汇率变化,避险已成为中小企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由钉住单一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选用人民币汇率的日度数据对隐含的汇率权重进行了估计。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在人民币汇率货币篮子中美元具有很高的权重,表明在汇改后虽然人民币汇率在观测期内波动很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在每日基础上保持对美元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从2003年年初开始,保持多年强势的美元出现了大幅下挫,与2002年相比,美元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屡创新低,美元对欧元已下跌近23%。由于人民币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保持不变,没有升值。而人民币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是通过美元换算而来,美元汇率下跌使人民币对其他国际货币的汇率间接下跌,增加了相对于非美元货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尤其是2005牟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引起各方极大的关注.本文根据2008年12月12日到2009年12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的51周汇率数据,运用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特征及其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给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一、2009年汇率走向 1.人民币对美元采取紧盯战略 自2005年7月21日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从汇改前8.27的水平升值了21%。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遵循的是典型的爬行盯住汇率制。2009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步入一个稳定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称为对美元的“软盯住”,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在6.82~6.83之间。  相似文献   

7.
王庆  文芳 《新财富》2007,(12):14
人民币的升值步伐显著加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从10月22日的7.51下降到11月9日的7.42,升值幅度为1.25%,是自2005年7月22日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幅最大的三周。到11月23日,汇率又突破7.4关口,升至7.3992。看起来,人民币升值的显著加快已经加剧了恐慌性抛售美元的压力,甚至有迹象表明,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汇率也根据这些原则对美元升值了2%。该政策的出台结束了1995年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保持极窄幅区间运行的格局。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此次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尽管不大,对国内的出口型企业仍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出口是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将会影响到我国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因此,出口企业需要考虑的汇率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单一盯住美元。1994年人民币并轨汇改,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1995年,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但是从1996年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变得很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更是基本上固定在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的水平上。多年来,我国出口企业已经习惯于这一几乎固定的汇率。这一固定汇率令我国出口企业不用考虑和担心汇率波动风险,大多…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21日,中央银行发布公告,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重大改革。其改革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人民币汇率从盯住单一美元转为一篮子货币;二是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1美元兑8.28元上升为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95人民币汇率走势将升中趋稳由国家有关部门获悉,去年汇率并轨顺利实施后,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去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兑8.70元人民币的水平上。4月份开通银行间外汇交易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逐月上升,高时在1美元兑8.68元人...  相似文献   

12.
王纯 《华商》2014,(6):79-79
自今年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一改连续近10年的上升趋势,突然调头直下,截至3月19日,人民币兑美元已跌破6.20元兑1美元关口,几乎将去年全年涨幅消耗掉。人民币持续贬值,意味着你需要拿更多的钱去兑换美元,海淘购物、境外旅游、留学,都需要支出更多的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一、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主导汇率走向 1.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7.1% 最近,人们非常关注亚洲货币汇率的变化,自6月份最新统计,2005年以来,韩元兑美元已经升值超过10%,升值幅度达亚洲货币升值之最.进入5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也明显加快.今年6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6180新高.7月1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7.58关口.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7.1%.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之后,美元汇率开始盛极而衰,到8月初,美元指数已经下跌至93,与2016年底的103相比,下跌幅度近10%.同时,国内经济增长企稳,人民币汇率逐渐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顺势修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了"逆周期因子"之汇率定价基准,让人民币汇率形成由以往的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参与.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不能满足于随行就市,而要权衡与国家整体经济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管涛 《国际贸易》1996,(1):32-33
1995年人民币汇率走出了上下起伏的曲线变化,年中一度升至8.28元人民币/美元,但随即有所反弹,下调到8.32元人民币/美元,下半年基本在8.30和8.32之间徘徊。纵观全年,人民币汇率整体走势仍呈稳中趋升之势,由上年底的8.45元人民币/美元升至当前的8.31元人民币/美元左右,升幅达1.7%。 分析全年人民币汇率继续稳定  相似文献   

16.
周洛仪  王保玲 《商》2014,(32):177-177
随着中国外汇制度的不断改革,人民币汇率变化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我国1994年到2014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月度数据为代表,建立了模拟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趋势的有效预测模型。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首先输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序列特征对数据处理得到具有平稳性的一阶差分序列,然后根据其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函数定阶,对拟合模型的适应性进行检验,最终建立具有高精度的ARMA模型,并对2015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7.
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了新一轮的汇率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目的在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最终实现汇率决定的市场化,充分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及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汇改”两年多来,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汇率的灵活性增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实现了双向波动;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调节作用并没有充分显现,贸易顺差持续扩大,2005年和2006年分别出现了1020亿美元和1774.6亿美元的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升值预期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本文利用2006年到2014年美元对人民币的日汇率数据建立了随机游走模型,运用ARCH族模型检验其残差发现,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时间序列r具有"尖峰厚尾"和集群性特征。并且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对人民币升值与贬值存在不同的反应,并且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市场信息有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财富》2005,(8):12-12
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  相似文献   

20.
《财经界(学术)》2005,(9):120-121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宣布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意义:改革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次性上升了2.1%.并将允许人民币渐进式升值。人民币汇率将参考一个没有披露的货币篮子进行调节,货币篮子不可避免地以美元为主导。最重要的是,央行根据需要调整汇率制度的大门,现在已经打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