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明洪 《魅力中国》2013,(5):114-114
新课改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目标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由于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导致了学生长期以来得不到全面、有益的素质发展。特别是美术教育,对于农村教育来讲美术教育是一块荒土。结合几年来的教育实际,我觉得农村美术教育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综合测评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综合测评的一个重要目的.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与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与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相关群体的构成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有关,高校应从以上维度优化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以更有效的发挥综合测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徐卫民 《魅力中国》2012,(35):151-151
素质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意志等方面进行整体、统一的基础教育,也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素质教育正逐步代替应试教育,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素质教育来扬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目标和学法指导上也较应试教育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人性化,由此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远大的发展前景。不过,在对素质教育的观念认识上,在实施素质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法学教学的特点传统的法学教育重学生的专业素质而轻视综合素质(非专业素质)培养,在专业素质中重理论而轻视实践,在学生的培养上表现出僵化和封闭的特点。而法学教育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社会性的学科,是十分排斥应试教育模式的。实践性就是指学生学习的法学知识和理论是用来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唐志勇 《魅力中国》2009,(23):105-105
物理新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科学探究,尤其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是一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是重知识、重能力、全面开发学生智力的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小学基础教育,更要从应试教育的包袱中彻底解放出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启发小学生对科学世界的浓厚兴趣,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德、智、体方面为学生未来的综合平衡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课堂教育作为学生直接接受知识、进行思维活动、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的最活跃的一环,在基础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质量的基本标准。素质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就群体而言,有体现时代精神的共性要求;就个体来说,有体现个人不同禀赋、爱好和个性的特点。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根本规律,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显著特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素质的正确轨道上来,“转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自我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激发教育者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能增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又能实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自我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10.
物理新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科学探究,尤其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袁斌 《乡镇经济》1998,(5):42-42
知识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知识经济发展程度。知识经济强调人力资本,就是对人进行投资,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率。教育是对人的投资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讲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既包括知识的传授.也包括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觉悟提高。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素质,为此、一要树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观念,二要坚持素质教育中的“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秦婉丽 《理论观察》2000,(1):118-119
当前 ,我国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 ,它改变了把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考察教师的被动手段 ,改变了“智育第一 ,分数挂帅”的教学目的取向 ,而是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 ,以人为本 ,注重人的内在潜能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而这是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的基础教育 ,这是面向 2 1世纪的新型教育。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在素质教育中有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本文试从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音乐教育对人潜能的开发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来讨论音…  相似文献   

13.
马松娥 《魅力中国》2010,(7):133-133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彻底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一句话就是重视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一路坎坷,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宋保印 《魅力中国》2011,(4):107-107
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就是要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自身能力。要全面发展就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就必须减少课业负担,努力做到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样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课内潜力,向45分钟要效益,把45分钟课堂作为主阵地。在三尺讲台尽情发挥,  相似文献   

16.
胡爱珍 《黑河学刊》2013,(8):117-117
纵观近30年,学生成长教育正以升学考试为中心(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以提高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为中心,由单纯追求学业成功转变为追求心灵满足而有了历史性的发展与突破,但在现代大多数家庭教育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家庭教育不容忽视。本文结合近几十年来家庭教育问题解析,浅谈新时期成长环境对大学生所带来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之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仙云 《魅力中国》2013,(13):200-200
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采取应试教育的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也应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知识之闻的联系,通过比较理清脉络;注重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激活学生思维;注重历史的现实作用,使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变革瞬息万变,教育观念正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新世纪挑选人才的标准是既具有综合素质又具有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的教育领域正面临着新世纪严峻挑战,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葛剑雄 《东宇经纬》2000,(11):38-39
现在提出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就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而言,当然是毫无疑义的。但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两个侧面,提倡一个,反对一个,似乎两是根本对立的,却既不符合实际,在理论上也说不通。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承担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辅导员及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