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举世闻名的文学作品,号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这部伟大著作中,曹雪芹以隐约记录自己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批判。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专业的视域对《红楼梦》进行研究,将《红楼梦》作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史实来读,从中获得文学作品以外诸如管理学、审计学等层面的感悟。据此,主要从审计视角出发,尝试对《红楼梦》中蕴含的审计及其审计艺术进行探索,以揭示其对当下审计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愚木:诗人.诗歌评论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文学报》《诗歌月刊》《中国诗人》《诗林》《青春》等.作品收录《2010年中国诗歌精选》等选本。著有长篇小说《日出新城》.诗评集《第三条道路影像》。曾获金陵文学奖。居南京。  相似文献   

3.
高境 《光彩》2012,(4):33-33
曾经被当作"消费品"的郭敬明,如今靠自己一手打造的文化消费品成了成功的"商人作家"郭敬明,29岁,畅销书作家《最小说》和《最漫画》杂志的主编,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郭敬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2003年,他因奇幻小说《幻  相似文献   

4.
《商》2015,(49)
作为古典名著,《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研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贾母是《红楼梦》中最具经典意义的人物,是红楼人物的首脑,是影响全书、统领红楼中人物的灵魂,甚至是荣国府乃至整个《红楼梦》的象征。因此,从贾母的性格及形象入手去分析,有利于更好的解读红楼梦,对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失玉后长期痴呆的宝玉如何处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八十回后改编难点之一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一定意义上说,剧本改编中,宝玉形象是否得到精彩、完美、全面的展现,是新版《红楼梦》电视剧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龚群 《华商》2008,(7):132-133
《红楼梦》中的人名文化对这部巨著本身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对于整个作品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人名翻译的处理,并比较分析二者的优缺点,为作品中人名翻译的处理归纳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一部《红楼梦》,藏着一个时代万千人物的故事。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会从对《红楼梦》解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红楼梦》作为一本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向来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们躲避不开的一座大山。读懂《红楼梦》,才能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一部《红楼梦》,藏着一个时代万千人物的故事,古典诗词歌赋、文章做法之类穿插其中,  相似文献   

8.
寻根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自己独特的位置,这种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热潮影响深远,探讨和提炼"寻根文学"的思想价值,了解"文化寻根"的意义,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寻根文学,还能为我们的文学创作提供营养。这篇小文就以"寻根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作品《秦腔》为例来浅析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5年,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推出了新作《沉没之鱼》。故事一改了以往母女关系的主题,描述了一群来自美国的中产阶级,从中国云南的丽江,到东南亚某古国,再到丛林中的无名部落所经历的一次"苦难——救赎"的旅行。着重对小说中的苦难与救赎主题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作家谭恩美在作品中体现的对人及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拍卖》2020,(5):78-83
在今年年初国家博物馆的"红楼"展上,一组以红楼梦为主题的民国招贴画十分喜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烟公司曾大量发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唐》、《说岳》等系列香烟牌子,顾客、民众趋之若鹜。福新烟草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都印行过《红楼梦》香烟牌子。不仅仅是月份牌、海报、装潢商标、香烟牌子等印刷品广告,《红楼梦》故事也出现在报纸广告中。1936年6月,英美烟公司推出一组宣传"大炮台"牌香烟的报纸广告,图中黛玉在床前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启示 除了年少不能看的《水浒传》,老了不能看的《三国演义》之外,老祖宗还给我们留下一本中国人必读的超级牛的书,名叫《红楼梦》。想当年读大学时候班上有个才女号称《红楼梦》读了五遍,在其强大精神感召和年少时荷尔蒙作用产生力比多的综合影响下,俺也研读此书,这本书让我读了二十年。  相似文献   

12.
谶语就是作品中具有预言性质的语言。在《红楼梦》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谶语,使全书形成一个浑然整体。诗词在《红楼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诗词中,同样存在着谶语。表现在或预言人物的命运,或对人物的性格进行补写,或对情节的发展有提示或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人们这样认为:作家从来都是“不言钱,耻言钱”的。顺理成章,作家们也就没有钱了。加上历史上有许多大作家一生都十分地清贫。像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穷得全家喝粥,最终穷病交加,死在家中。贫困的朱自清无钱买粮。活生生地饿死。这些历史上的伤痛,使得作家们每每谈起苦衷时,就会用“面苍然,发皤然,满腹诗书不值钱”来形容自己。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三年前,本刊社长周岭以红学家及央视版《红楼梦》编剧的身份参与遴选演员并给邓婕、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等全体演职员讲课;同时应邀给北影版《红楼梦》的全体演职员讲课。此次重拍《红楼梦》,周岭社长被礼聘为顾问,并出任"红楼梦中人"海选全国总决赛评委。今年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初七,北京卫视播出了周岭社长主讲的"七品红楼"。为飨读者,本刊独家敦请周岭社长将"七品红楼"中的部分内容重新结撰,在本刊"格调人生"栏目连载。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三年前,本刊社长周岭以红学家及央视版《红楼梦》编剧的身份参与遴选演员并给邓婕、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等全体演职员讲课:同时应邀给北影版《红楼梦》的全体演职员讲课。此次重拍《红楼梦》,周岭社长被礼聘为顾问,并出任"红楼梦中人"海选全国总决赛评委。今年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初七,北京卫视播出了周岭社长主讲的"七品红楼"。为飨读者,本刊独家敦请周岭社长将"七品红楼"中的部分内容重新结撰,在本刊"格调人生"栏目连载。  相似文献   

16.
苏旭  张环清 《浙商》2007,(1):60-63
在那场被称为“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初恋”的“潘晓讨论”中,他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的《用血肉拥抱世界》一文让无数读者热血沸腾。他现在是企业家,却爱文学,理想是当个作家。他曾期待摸索一条农村致富的路径,结果办成了镇上最大的企业.解决了许多乡亲的就业问题。他就是浙江诸暨五峰电容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东,一个怎么看都不像老板的企业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三年前,本刊社长周岭以红学家及央视版《红楼梦》编剧的身份参与遴选演员并给邓婕、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等全体演职员讲课;同时应邀给北影版《红楼梦》的全体演职员讲课。此次重拍《红楼梦》,周岭社长被礼聘为顾问,并出任"红楼梦中人"海选全国总决赛评委。今年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初七,北京卫视播出了周岭社长主讲的"七品红楼"。为飨读者,本刊独家敦请周岭社长将"七品红楼"中的部分内容重新结撰,在本刊"格调人生"栏目连载。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三年前,本刊社长周岭以红学家及央视版《红楼梦》编剧的身份参与遴选演员并给邓婕、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等全体演职员讲课;同时应邀给北影版《红楼梦》的全体演职员讲课。此次重拍《红楼梦》,周岭社长被礼聘为顾问,并出任"红楼梦中人"海选全国总决赛评委。今年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初七,北京卫视播出了周岭社长主讲的"七品红楼"。为飨读者,本刊独家敦请周岭社长将"七品红楼"中的部分内容重新结撰,在本刊"格调人生"栏目连载。  相似文献   

19.
张琢 《商》2013,(21):335-336
1921年三月下旬作为大阪每日新闻社的海外视察员,29岁的芥川龙之介集众望于一身,踏上了长达四个月的中国旅行,其所到之处包括上海,杭州,苏州。扬州,镇江,南京,芜湖,长沙,武汉,郑州,洛阳北京,大同,天津。这是芥川龙之介作家生涯中唯一一次海外旅行,这个拥有深厚中国古典文化底蕴的年轻日本作家用其特有的洞察力将其所见所感悉心记录,回国后将笔记整理,发表了纪行文《上海游记》(1921)《江南游记》(1922)《长江游记》(1924)《北京日记抄》(1925)《稚信一束》(1925),1925年11月将以上纪行文收集起来,命名为《中国游记》,并以单行本的形式由改造社出版发行。同他之前创作的中国题材作品不同,这是芥川第一次直接接触中国的社会,文化,风物,赤裸裸的目睹和观察被列强欺辱下的落后衰颓的近代中国。芥川作为当时文坛上不可小觑的巨匠,在《中国游记》中的吐露的不满和微词也在当时那个水深火热的时代引起了中国很多学者和知识分子的愤懑以及反感。以至于许多被激起民族情绪的中国作家奋笔疾书地发表了颇多关于芥川的否定评价。从上个世界20年代开始,我们对《中国游记》的看法始终否定偏多,很多学者依然认为芥川以一个先进国国民的高姿态来俯视被西洋人特别是日本人欺凌下的落后无助的中国,他在故意用挑剔的眼光苛责的语言污蔑中国轻视中国人,歪曲中国人的形象,特别是用当时盛行的“东方主义”趣味来品评中国,这部纪行文集长期以来被视为一把冷漠的利剑,毫不留情的刺痛中国读者的心。但是最近几年,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国内对于《中国游记》的评价逐渐摆脱曾经动荡年代的阴影而趋于客观。很多学者从客观甚至积极的一面看待《中国游记》中流露出的中国观。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征兆,暗示着我们开始跃出狭隘民族主义的视角,克制激进的民族情绪,静下心来更为深刻的阅读理解《中国游记》和芥川字里行间吐露的那些隐晦的情感。他是一位不仅拥有优秀创作才能的作家,而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新理智派”特有的冷静和理性。他不同其他有过中国之旅经历的日本作家,在充斥着“溢美之词”的背后隐藏着对中国真实状况的无视和冷漠,芥川在文章中尽管处处皆是讽刺,确是源于对中国充满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尤其是对有着深邃智慧和美感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憧憬和喜爱。  相似文献   

20.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本人和其作品频获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莫言是葛浩文很欣赏的一位中国现当代作家,莫言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创作风格深深吸引了葛浩文,通过对莫言创作文路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葛浩文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等一系列作品翻译到国外,葛浩文几乎成了莫言走向世界的"经纪人",莫言也因此获得2012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文章选取莫言《红高粱家族》的译本进行分析,探究葛浩文成功的翻译方法,以期对翻译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