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不存在不完全合同理论指出的那种虚无的即实际无所有的所有权,也不可能存在基于这种“企业所有权”解释的治理结构。真正的企业所有权其实是指人们传统认识到的企业出资者所有权.它的内涵是指对企业物质资本和产品的所有权。这个企业所有权是出资者用它自己投入企业的资本承担经营风险而形成的.所以它归属出资者。由此还可得出,真正的企业最一般的结构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结构.现代企业的结构演化也必须立足于这一基础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霍炬  康丽琴 《山东经济》2004,20(2):64-65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人力资本,尤其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关系鉴定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从所有权安排理论和实践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角度,企业家人力资本所有者首先应该分享企业所有权,尤其是企业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3.
运用现代企业理论探讨现代企业产权安排的特征,提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要根据企业各产权主体的特征在它们之间进行对应配置,形成良性的企业产权结构安排,以期解决委托人问题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并提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会计信息在企业所有权分享与安排的作用。会计信息不仅仅提供了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其中的收益表还反映了企业所有权的分享安排:未来的不确定性又决定了这种所有权安排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即什么状态下谁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5.
产权重组:历史、问题与推进策略王坚峰一、什么是产权产权是财产权的重简称。财产权是“以物质财富为对象,直接跟经济利益相联的民事权利,如所有权、继承权等。简称产权。”就是与具体财产相联的合法权利或利益。从这二个表述中,我们可以对产权有个比较明确的把握:1...  相似文献   

6.
7.
葛永波 《山东经济》2007,23(2):43-46
企业契约理论以企业的成因、性质、边界、企业治理结构等为研究内容,强有力地解释了企业产生与发展的现象。近年来,以企业契约理论为基础,对企业所有权配置与企业效率化经营关系的研究日渐深入,但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争论。本文就企业所有权及其合理配置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的业主制企业经历了管理革命、资本革命与创业革命后,出资、创业与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企业形式让位于三者分离的现代企业,从而使得企业剩余的分享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独占转变为权益资本所有者、管理者及其工人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这一企业所有权问题成为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剩余的界定及剩余索取权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代理问题集中体现为“内部人控制”问题.而国有企业产权配置不当使得“内部人控制”问题变得更加难以遏止。为了保护委托人(国家)的利益,国有产权应当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在国有产权尚不能退出垄断性行业和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的同时,应保证出资人到位和国有产权的可转让性。  相似文献   

10.
企业治理之合约安排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合约安排的视角对企业治理进行了研究.主要通过激励合约设计.分析代理人剩余分享系数、努力变量、激励变量、努力成本和激励成本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经济意义,从而得出了一些主要的基本结论:第一,委托人设计的激励合约具有一定的状态依存性。第二,委托人的监管效率是合约设计的重要因素,且监管本身具有概率性。第三,委托人要关注边际业绩分享系数的作用,进而必须关注“剩余标的”本身的选择。第四,一旦委托人也对产出做出自己的贡献,代理人的风险中立性就不能保证带来最优的结果。第五,委托人“先行一步”的优势是激励合约效率最大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一、所有权重新发散的历史前提 所有权的凝聚状态在历史上长期存在,从伴随私有制出现一直延续到近代.其间,尽管出租和借贷等经济关系的发展使得从广义来看的所有权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发散,但是,由于在农业和手工业中小私有和个体劳动的普遍存在,以及个人所有权的主体基本上处于单元状态,就使所有权在多数情况下是凝聚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剩余权细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流企业理论“股东主权”的先验性逻辑与经济现实明显不符,致使其落入以果为因的论证陷阱。从历史与逻辑的起源来看,企业家是本原,资本家是派生的,而企业家承担不确定性决策的特征及其专有性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家控制的企业更具适应性。“企业家主权”模式下的企业合约对企业剩余的配置与“股东主权”模式的差别在于企业剩余权利的进一步细分:资本家获取剩余优先索取权和监督控制权,企业家掌握剩余最终索取权和经营决策控制权。  相似文献   

13.
核心人力资本与现代企业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现代企业中,总有少数员工在创造价值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即为企业核心人力资本。建立有效的核心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激励机制的核心主要包括控制权激励和剩余索取权激励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土地的产权即所有权和经营权,演变为剩余价值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过程,根据格罗思曼.哈特莫尔的研究,阐述剩余价值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对称对农村土地经济的影响,并且把土地所有权划分为土地经济所有权和土地政治所有权以及它们的关系;同时将土地“二权”关系量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文章阐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张斌  兰玉杰 《特区经济》2006,(12):181-183
由业主制到合伙制再到现代股份制企业,在整个企业变迁过程中,企业家人力资本越来越显示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不同模式和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以及企业治理效率。本文从历史、现实的逻辑对3种典型的企业形态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进行考察,并提出现代股份制企业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称安排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研发型人力资本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核心人力资本,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何对他们的创新活动实施激励就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产权激励包括剩余索取权激励和控制权激励,成为激励制度设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显性或隐性谈判的方式在企业的产权安排中获得了自身的地位,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实力主要来自于其具有的人力资本的特性,人力资本的这些性质综合影响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实力,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谈判实力的此消彼长决定了企业中的产权安排。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激励经营者和技术创新者实质上是对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进行激励。因为人力资本是能动性资本,具有与其所有者天然不可分的产权特征。有的学者将企业的这些核心人才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称为“核心人力资本”。西方现代企业在产权变革和治理机制方面非常重视对这类核心人力资本的安排,把对核心人力资本的激励置于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于是现代企业就成为“激励性契约”的组合。换言之,建立有效的核心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企业核心人力资本激励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要以物质…  相似文献   

19.
企业产权理论 1.企业产权的内涵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表明,企业产权包括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两个方面.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种法律虚构,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归属与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特别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和企业控制权,既有其必然合理性,又有其现实可能性。只不过,人力资本参与分享的“企业剩余”,能且只能是企业的价值创造部分。谈判能力较强的人力资本群体拥有相对较强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给予企业家企业所有权,使企业家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达到有机的统一,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价值趋向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