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海南考察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说出了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目的。如果把小康社会比作一只木桶,那么农民、农村就是那块短板。从这个意义说,如果农民没富起来,国家再富也会基础不牢,农民没进入小康,小康社会的建设就是空中楼阁!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地方的政府官员工作"跑题",有些嫌贫爱富,喜欢锦上添花。他们的工作重点是招商引资,关注重  相似文献   

2.
亚太发展中心于1986年7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了“农民组织和农村贫困农民”学术讨论会。会议表明,农民合作组织在亚洲第三世界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如果这些组织具备当地经济、社会等适宜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并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它们可以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  相似文献   

3.
凯特   《珠江经济》2000,(3):18-18
这些是一系列教训——从我开创自己的餐馆起,花了九年时间学到的,是我的亲身经历。我真希望在我经历这些痛苦之前,有人能告诉我这些真理。如果你听听我的教训以便避免这些失误,我相信我的这些经验会对你有用。但如果你选择按自己的方式行事,直接从苦难中学习,那是你的自由,祝你好运。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我们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深入20个贫困村的200个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特别是现金收支情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边远山区的农村真穷,农民真苦,脱贫致富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正> 公民的标准是什么?不管如何定义,这几项权利是应该有的,公民应该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平等税费责任和义务、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平等的就业机会、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利和平等的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权利。如果能够平等的享受这几项权利,就应该算是公民。如果我们将城市居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标准,或者说作为衡量农民是否是一个完全公民的参照系。我们来看一看,农民与城市居民相比,距离公民标准还相差多少。  相似文献   

6.
<正>辽阔的田地,弓背的农民,日夜辛勤的劳作,构成了茫茫天地间亘古久远的原始意像。如果你到过中国的乡村,蔼蔼暮色中立于田间地头观察这些农民,心中一定会生出最本真的浩叹。对于一个农业国家,三农真的太重要,农民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今天的农村,很多家庭依然只把耕种作为唯一的生活来源,而且还要抵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我国的农村经济已经得到了大步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农村的经济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的根本,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主要结构是农民。虽然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重视,但是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改变的,需要我们去思考的,因为他的存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文章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09,(5):22-2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认为:小农经济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想保住粮食安全,保住农村作为战略产业的地位,都必须让农民至少达到甚至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收入水平,否则是管不住的。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建议中央加大政策的调整力度,我们希望对种粮农民给予超国民待遇,否则凭什么让这些农民一个汗珠摔八瓣到地里给你种粮食。  相似文献   

9.
农民创业培训能够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农民创业培训起步早、经验成熟。剖析这些国家农民创业培训的发展概况,从培训主体、管理体制、培训方式、财政政策四个维度对这些国家农民创业培训进行比较,借鉴这些国家农民创业培训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培训的主体、目标、内容、方式、经费等方面改革我国农民创业培训,有利于推动其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涂涂 《宁波经济》2004,(4):13-13
与其他许多事情一样,我们习惯于把农民话题解读成一个道德话题。三农问题固然需要道德同情,不过,就艰辛与压力下的农民而言,他们或许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政操作、制度设计。大家或许记得,石家庄放开城市户籍以后,媒体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废除户籍制度声浪。当时的情形,好像只要让农民摇身一变为市民,“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等等问题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如果按9亿农民计算,农民总收入约42300亿元,占全国300670亿元GDP的14.07%,而县乡消费品总额已经占城乡消费品总额的32.03%,如果扣除县城居民的消除额度,乡村农民消费品在全国总消费中的比重实在低的可怜,可以说,靠农村来拉动国家内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徐敏 《辽宁经济》2007,(4):18-18
占中国人口70%的农民,有人称之为中国最脆弱的阶层。就是这个最脆弱的群体,对中国的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农民阶层能否稳定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个看似脆弱的阶层,也正是蕴涵巨大力量的阶层。如果,对这股力量引导不好,将可能是中国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农民负担沉重的五大人为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今世界,只有中国才有如此尖锐和严重的农民负担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从更深层次进行理性思考。虽然农民负担的产生有极其复杂的多种原因,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人为的政策制度造成的。正是这些“最沉重的负担”造成了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解决不了农村人进来的问题,显然不能说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成功的。农民问题的根本点在于增加收入。想让农民增加收入只有一条办法,减少农民,这是建设新农村最基本的背景条件。我们现在城市化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或者速度不是超前了,也不是同步,而是大大滞后。这是战略指导方针上有偏差。减少农民加速城市化进程陈剑波:关于新农村建设,可能要长期伴随我们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的城市化和  相似文献   

15.
吕洛乐 《魅力中国》2011,(12):220-220
我国是一个民主国家,人人享有宪法所规定的民主权利。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70%以上。所以,在我们国家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我国政府的努力,在保障农民民主权利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不足,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确保农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鸿沟     
中国是个一眼望去便知谁是市民、谁是农民的国家。——题记中国是个城乡户籍分而治之的国家。这种户籍制泾渭分明地把人分成两类:城里人和乡下人。城里人,叫市民;乡下人,叫农民。市民有3亿,农民有8亿。城里人,如果我对你说,你生活在幸福中,你也  相似文献   

17.
政策信息     
国务院领导谈粮食收购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日指出:粮食完全放开不行。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是把粮食问题作为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的。美国农业部有几万人,从种子开始,都为农民服务。日本对大米进口始终实行垄断,使国内的大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保护本国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我们这次进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是要把粮食管死,粮食销售渠道是放开的,但收购渠道不能放开,国家必须掌握粮源。如果收购渠道也放开,大家都去农村抢购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还是靠农民。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如果新时代农民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引导和教育农民实现本身的现代化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农民的语言有股“泥土味”,却往往是“实话实说”,就拿国家的扶贫工作来说吧,他们也有个“七嘴八舌”──扶贫工作队人村后,我们觉得下了场“及时雨”,他们铺路架桥、通水通电、建校改厕……东边搞“工程”,南边建“基地”,西边是“示范片”,北边划“开发区”,乐得我们做梦都笑,心想这下子咱们的生活真的要充满阳光了!可扶贫工作队一撤,我们四下看了看,不禁傻了眼: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我们的生活还在原地踏步。真弄不懂,为什么国家不惜血本搞扶贫,可老百姓还在“贫血”?在省里一家国营大型集团公司搞了3年的…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曾有无数先贤大哲为人类法治社会的实现付出了艰辛的探索。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提出法冶思想的柏拉图指出:“如果当一个国家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任何权威,我敢说,这个国家一定要覆灭;然而,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