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生新闻在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体现民意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随着有关民生新闻讨论的深入,人们对它的思考回归到更加理性的轨道.本文对基层民生新闻报道重点要抓住大情大理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李玉娇  谢李化 《活力》2014,(6):116-116
“来之于民、服务于民”是民生新闻的特点。它给社会上弱势群体一个说话的平台。但是新闻的同质化、节目的单一和内容雷同,让民生新闻再一次受到了限制。镜头全部定格在生活小事、怪事上,使新闻本身失去了新闻的本质和价值,抑制了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让地方民生新闻即贴近本土文化,又展示“大民意”。真正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3.
王丽敏 《活力》2012,(21):96-96
近年,各种民生新闻栏目在国内的电视屏幕上遍地开花,它们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之前联播体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更是以贴近性的新闻内容、通俗亲民的语言风格、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特色,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甚至成为不少地方台的金字招牌.然而民生新闻栏目快速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问题也接踵而来,例如民生新闻栏目的同质化、低俗化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节目质量的下滑、观众的流失等,可以说眼下民生新闻已经迎来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期.而想扭转民生新闻目前的颓势,继续成为电视新闻的领跑者,唯有转型升级一条路,而这条路说到底,就是回归新闻本真之路.本文将从三个问题入手,探寻民生新闻的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4.
高蕊 《活力》2014,(6):134-134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的新兴事务,它来自于对传统电视新闻的突破和创新,它的出现,一方面是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也是电视新闻乃至电视媒体产业市民化的产物。在民生新闻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电视新闻中民生新闻的“市民化”呢?  相似文献   

5.
欧婉莹 《企业导报》2010,(8):276-276
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且尚无定论。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因此,着重探讨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何兴丽 《活力》2014,(3):87-87
“主流媒体、平民视角、关注生活、关爱百姓”一直是生活报的办报理念,也是生活报长期发行充分体现的特点。生活报作为黑龙江省发行量最大、全省覆盖、省城哈尔滨市高密度发行、在省内读者群中享有很高声誉的日报,一直发挥着干预生活、服务百姓的作用。据中国新闻研究中心对中国内地的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的综合类(不包括党报)的大众报刊调查结果显示:生活报是哈尔滨市影响力最大的报刊。作为黑龙江全省发行的省级晚报,生活报已在黑龙江省牢固确定了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黑龙江第一报”形象,根源就在于全省每天阅读生活报的读者达450万人,新闻贴近平民,读者来自民间。  相似文献   

7.
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且尚无定论。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因此,着重探讨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周国强  高寒 《活力》2013,(12):93-93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兴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渠道有了翻倍的增长.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传统的电视传播媒体无疑受到了很大冲击,电视新闻所受冲击、尤其电视民生新闻所受到的冲击更大。作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工作人员.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本文拟以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为例,简要地探讨“可视性”“实用性”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播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找出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乔虹  周毅凛 《活力》2013,(11):35-35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现象,它的概念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等栏目的实践密切相关。2003年8月,时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总监的景志刚开始琢磨和使用民生新闻的概念,他用“民生新闻”来概括既已存在的新闻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强烈反响,并对民生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那么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近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新闻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相似文献   

10.
何龙淼  李强 《活力》2014,(23):49-49
在现如今新闻面向社会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中,传统意义上“播什么,看什么”的新闻概念逐渐淡化,新闻叙事手法也更加多样,但新闻主题更为鲜明,中心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尤其是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的出现让受众人群普遍感到一股暖暖的亲和力。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的,主要以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为关注热点的电视新闻形态。应该说,民生新闻的出现具有当今时代进步特色,它是政府团结群众,传递百姓心声最便捷的渠道,更是政府集思广益,实现群众参政议政最为有效的途径。其之所以得到政府支持、群众认可,因为它具备当下新闻必然的发展条件,符合新闻“三贴近”理论的现实需要,起到了“五化”,即规律化、故事化、生活化、实用化、政策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石家庄电视台栏目《民生关注》为例,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城市电视台做好民生新闻需要打造的"七度空间"。  相似文献   

12.
刘广平 《活力》2012,(2):142-142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传媒界热捧的话题。它要求以平民视角和百姓情怀,以民众的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百姓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为新闻聚焦点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使新闻的外延有了极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李秀民 《活力》2013,(24):75-75
民生新闻是一种报道形式,更是一种新闻理念,它与生俱来的本土化和亲民性,使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彰显出巨大的生命力。但在蓬勃发展同时,民生新闻遭遇到了瓶颈,学界和业界开始辩证地看待民生新闻的现状,并探索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宋友民 《活力》2011,(8):194-194
近几年兴起的民生新闻增添了新闻报道的活力,特别是电视新闻的活力。但由于它来得快发展得也快,伴随着产生的许多理论问题与技术操作问题也急需研究解决。一、把握民生新闻概念的基本内涵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从题材对象上。它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相互并列,而和社会新闻的关系却有着些许不同,需要进一步厘定。  相似文献   

15.
李金迪 《活力》2010,(8):335-335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与界定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从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民众情节。在现代社会中,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上升为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百姓即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求。老百姓开始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当“民生”与传播媒体的结合在一起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由电视业界兴起,引发全国范围内的跟风,产生众多形式的民生新闻,也呈现良莠不齐的状况。由于国内对这种新的新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媒体在操作上不拘于理论引导,过于迎合大众的市民口味,追求收视率的高涨,因此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理性归纳,并总结其取得持久竞争力必须拓新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伊欣 《活力》2013,(4):123-123
近些年,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  相似文献   

18.
任福君 《活力》2012,(8):163-163
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的60分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开播,首创这一栏目形式,创造收视率神话.两年后民生新闻在全国各地形成燎原之势。2005年3月山东齐鲁电视台推出的《拉呱》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在山东省高居榜首.2006年创收2亿3千万元。这个现象使得那些原本对民生新闻持有异议的理论界和学者也不能不重新审视“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19.
马颖  老玉帅 《活力》2012,(3):52-52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体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民生新闻自出现起。政府就把它当做联系群众的纽带。百姓则把它当做代言人.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对开拓电视新闻报道新领域、扩大电视新闻影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滨生 《活力》2010,(8):290-290
进入新世纪.在电视新闻改革的新一轮浪潮中,民生新闻异军突起。经过十年的发展.各大媒体的民生新闻栏目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收视率。回顾这十年民生新闻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电视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与品质,切中了普通百姓关心身边事和娱乐化的收视心理,在与传统新闻理念的冲突与融合中找到了自身生存的空间,成为目前国内电视新闻的主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