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价格上涨机制,来阐述房价上涨的原因。在具体论述时,明确了“预期”的重要性。由于人与人沟通的不完全,因而只能通过有限的信息去猜测其他投资者的意图,从而形成个人的主观预期。而多数人的相同预期导致一个相同的市场行为,从而在客观上实现预期。最后利用这种理论解释了房价上涨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运用2005-2019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总体和城市分组两个层面考察了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机制,以及按揭融资约束和房价上涨预期等因素对这一机制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显著促进房价上涨。在按揭融资约束下,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房价的影响更为显著。房价上涨预期显著推动房价上涨,且房价上涨预期越高,收入差距扩大对房价上涨的作用越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房价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显著推动房价上涨,但在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这种作用不具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土地价格呈现的持续上涨,人们会形成房价上涨的适应性预期,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抢购的市场乱象,从而进一步推动房价的上涨,最终形成土地出让价上涨-房价上涨-土地出让价上涨的恶性循环.要使得房地产价格合理的回归的根本是降低房地产成本,抑制成本推动价格上涨.所以,国家应该以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为制定土地政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房地倒挂不仅带动区域性地价和房价的进一步上涨.也对未来市场预期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且,较高的刚性成本,也加快了房价的上升幅度。  相似文献   

5.
王苹 《东南置业》2009,(7):36-36
每一个“地王”的出现,对购房者心理底线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有的“地王”楼面价远远高出周围房价,形成了所谓“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这加大了人们对未来房价可能大幅度上涨的预期,蜂拥入市的购房者为房价的进一步上涨推波助澜。这种状态倘若持续下去,不仅恶化住房这一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群  石弘 《财会月刊》2007,(12):74-76
针对我国房价上涨过快的现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但未取得预期效果。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角色错位与失位,是造成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混乱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对我国宏观调控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似野马脱缰,节节高攀,以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去年下半年始,以大量投资性需求、通胀预期下的避险需求与市场供应不足的矛盾为动力源泉的房价持续上涨,致使房地产泡沫不断增大,其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楼市失望乃至绝望情绪的加剧,从而可能出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引起中央政府高度关注。中央政府果断决策要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一些房地产热点城市依然存在着房价上涨过快的压力。特别是在住宅市场需求旺盛,供需矛盾突出的地方,控制房价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调整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利息的政策在抑制房地产投机的心态预期上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市场供需矛盾紧张,对平抑房价作用不大。房价上涨受社会经济综合因素影响,单纯依靠房地产部门很难达到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需要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综合发力,才能收到成效。  相似文献   

9.
丁峰 《上海房地》2013,(12):45-46
过去十年,我国住宅市场的价格呈快速增长走势。为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限价””限贷””限购“等。这些政策对控制房价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发展房地产基金可以有效地缓解住宅的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苏培科 《数据》2012,(9):16-17
近段时间,中央对楼市调控已经不下十次喊话:“坚持调控不动摇”。但一些地方政府却在不断地试探“政策微调”的底线,有些在暗自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有些在高调刺激住房消费,有些在通过抬高地价来制造房价上涨的预期……而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回暖、上涨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价的过快上涨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2021年2月,我国在22个主要城市推行住宅供地“两集中”新政。对22个试点城市第一批集中供地的竞拍规则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结合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对其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第一、二批竞拍规则的比较,进一步识别规则的异同和演变规律,并对政策的实施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供地政策的完善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从二季度开始进入上涨通道,上涨行情一直持续到2010年一季度。房地产泡沫之声不绝于耳。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形成对房价上涨的影响分析造成这轮房价上涨的原因很多,既有如土地招拍挂、卖地财政、零房产税等体制缺陷造成的因素,也有如刚性需求和投机性意愿强烈的需求因素,而后者对房地产市场造成的冲击更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以来,房价上涨过快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人们在探索房价上涨的因素时,往往对供给方面的因素谈得多,诸如土地供给不足、弹性小、成本高等;而谈论需求因素少,即使谈了,也是一笔带过,往往说人口多、需求旺盛诸如此类的表面现象。究竟什么才是隐藏在住房需求背后的真正动因呢?笔者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非理性预期。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房地产导刊》2014,(10):18-18
正8.1%美国20城房价涨幅创19月新低6月标普/凯斯-席勒(Sp/CS)20座大城市房价指数同比上涨8.1%,为2013年1月来最小增幅。经季节调整后,20座大城市房价在6月环比下跌了0.2%,逊于持平的外界预期。未季调的房价环比上涨1.0%。另一份由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FHFA房价指数同比上涨5.1%,较上月放缓。经季节性调整,今年第二季度美国房价环比上涨0.8%,为连续第12个季度  相似文献   

15.
政策     
《东南置业》2009,(12):16-16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12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要求,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一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6.
202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各项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内,但也有个别城市出现短期房价非理性上涨、个别房企发生资金链断裂、市场预期转变迅速等情况,全国呈现出“上半年整体偏热,下半年降温迅速”的特点。纵观全年房地产领域出台的各项政策,依然紧紧围绕“房住不炒”的定位,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持续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蓝皮书》列举了造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一是土地价格上涨。二是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三是新建住宅品质提升。四是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应量下降,高档商品房供应增加。五是投资和投机性购房拉动。六是国家对房地产开发的“地根”、“银根”紧缩,影响消费者对房价的预期。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有意炒作,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七是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特定形式的垄断,  相似文献   

18.
6月广州房价的持续上涨,跟信贷政策和购房心理预期都有关系,目前的需求更多的是担心通货膨胀而进入到房市。  相似文献   

19.
“高房价”并非无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宪容 《数据》2010,(4):24-25
在“两会”之前.笔者就撰文指出,房价问题肯定会成为“两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实际上,在“两会”上,住房问题或高房价问题比笔者预期的要热得多。不过,尽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温家宝总理也表示政府有能力在几年内让中国房价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20.
理论分析以及我国经验事实均显示人口结构变动通过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起作用。基于2002-201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人口结构变动、房价和居民消费三者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确实是人口结构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中间变量。从整体上看,老年抚养比与房价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关系,少儿抚养比与房价则呈正相关关系,且房价上涨给居民消费带来的“财富效应”表现显著。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三者间相关关系与全国整体相同,而中部地区的少儿抚养比与房价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