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包     
胡泳 《商务周刊》2008,(22):92-92
"有许多公司想采纳众包的新型商业模式,但它们容易犯下的错误是,急于建立消费者社区,而不去仔细考虑自己到底要什么,计划如何去做  相似文献   

2.
王祖转 《现代商业》2011,(15):41-42
银行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公共安全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法律对其经营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有较高的要求,安全保障义务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维护经营场所设施的安全;(2)使自己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符合安全要求;(3)保护客户在经营场所免受第三人的侵害。对于第一种情况"维护银行设施,使客户免受侵害",《民法通则》对建筑物责任已有了规定,而《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对此更有详细的规定;对于第二种情况"使自己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符合安全要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因此,对前两种安全保障义务,在实践已没有争议;对于第三种情况,即银行应当保护客户在营业场所免受第三人侵害,却争议较大,笔者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就如何加强基层行安全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多数消费者担心自己的银行信息被盗,但担心不等于他们会自我保护,有时候为了向银行证明自己是信用卡的主人,消费者不仅会自报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可能连账号,甚至母亲的姓名都报过去.  相似文献   

4.
正文 《三联竞争力》2005,40(6):87-87
多数消费者担心自己的银行信息被盗,但担心不等于他们会自我保护,有时候为了向银行证明自己是信用卡的主人,消费者不仅会自报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可能连账号,甚至母亲的姓名都报过去。  相似文献   

5.
黄璜 《现代商业》2012,(32):56-57
本文所探讨的不是楼盘开发商是否应该或者该怎样营造他们宣传的、消费者预期的"生活方式"的问题,而是希望从广告心理学及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使开发商的广告宣传与他们的产品之间形成一个更好的融合点,以此促进楼盘销售的同时在业界和消费者中形成口碑,树立品牌形象,更为关键的是引导一种健康向上并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理念。  相似文献   

6.
杨舸 《中国广告》2003,(6):56-63
很多媒体做自己的广告,经常会陷入一种悖论。犹如一个理发师说,"我给所有不能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他自己呢?他给自己理发,就意味着他也给"能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如果不给自己理发,就意味着他不能给"不能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媒体是发布别人广告的地方,要不要为自己做广告,当然要,但不一定在自己的媒体上,因为如果你是要吸引新的阅读者或观看者,他们正在看其他的媒体。看媒体的人,是已经争取到的,将广告登在自己的媒体上,去争取已经争取到的读者,是一个悖论。而《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杂志则不同,除了自己的媒体,也将广告刊登在飞机上、刊登在俱乐部、刊登在户外,因为大多数媒体都希望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阅读群,而非只是想留住已有的读者或观众。(后者只  相似文献   

7.
冯利芳 《成功营销》2012,(5):I0030-I0030
现在消费者往往有更大的控制权,他们自己也期望能够通过广告和你进行互动,也更希望广告具有娱乐性。  相似文献   

8.
乌兰 《光彩》2010,(12):19-19
近年来,涂鸦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甚至已成为他们中最"潮"的玩意儿之一。将这种所谓街头文化搬到pizza店,让人们在就餐的时候也来"潮"一把,是一种冒险还是一种创新?北京猫眼pizza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就是想让人们在猫眼餐厅享受美食的时光同时成为他们表白自己,诚挚交心的过程。这一过程让很多消费者把自己心中的欢乐与痛楚,希望与困惑,向往与感叹,沉思与呼号表白出来。同时让每个消费者都成为这个涂鸦文化圈中的一员,除了分享自己的片段,更可以在"倾听"别人的过程中得到慰藉和鼓舞。  相似文献   

9.
叶静  江南春 《创业家》2013,(1):102-105
分众有过一次创新,现在面临着第二次创新。变革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因为社会变了。现在最重要的受众是70后、80后,22~45岁之间的消费者是中国最有价值的消费者,因为50后、60后对很多品牌已经养成固定的认知,广告不足以影响他们的看法。但70后、80后是互联网一代,  相似文献   

10.
现今的市场营销模式已不同于以传统广告为主的市场营销模式.消费者掌握了信息沟通的控制权.他们能够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不断升级.他们并不满足于获得产品和服务.他们希望通过购买活动获得更多的乐趣、追求消遣、满足幻想和感官刺激.即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人对品牌的态度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1.
正营销者说越来越多的客户会去思考,自己的品牌代表什么,在中国市场希望建立怎样的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来说品牌意味着什么。他们的目标是,多些消费者深层关系。近几年,我们关注到广告主客户方一个明显的变化:在一线城市,销售渠道不再如以前那么重要,对他们来说,品牌所代表的理念和形象更为重要。越来越多的客户会去思考,自己的品牌代表什么,在中国市场希望建立怎样的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来说品牌意味着什么。他们的目标是少些销售导向,多些消费者深层关系。在2014年,相信会看到这个趋势的进一步普及。这就要求我们的服务,不仅仅看短期效果如销售等,更要有长期战略贡献。TBWA\的核心方法论是"颠覆(Disruption)",意思是寻找市场、消费者、沟通中的传统(Convention),然后试着去保留或者颠覆(Disruption),最终达到品牌和企业的远景(Vision)。  相似文献   

12.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 Advertising)是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将产品图片、品牌名称或其他营销刺激物呈现给他们的一种技巧。通过这种呈现,营销者希望消费者会在阈下水平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做出购买反应,避免消费者对传统广告侵入式营销的反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86年英国开启"金融大爆炸"以来,金融消费者保护逐渐成为英国金融监管的重要目标,并因此创建了独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建立了金融督察服务计划、金融服务赔偿计划并使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成为立法的重要内容。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鉴于我国历来都重视通过金融监管而非直接赋予金融消费者相关救济手段实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目的,因此当前我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应努力从英国等国家吸取经验,逐步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实现我国金融乃至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告》2008,(12):103-103
长久以来,壳牌一直在为世界的能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壳牌推出了长达7分钟的网络影片(Clearinq The Air"透明天空"),显然,Shell开始用"电影大片"式的传播手法来讲述他们的企业故事,讲述他们如何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自然环境,诉求他们的"绿色奇迹"。让消费者了解壳牌如何通过开发天然气制油来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它唯一想让我们忘记的是"Shell是一家开采能源的国际大公司",要我们记住的是"Shell也在保护地球母亲"!  相似文献   

15.
于向英 《商业文化》2005,(11):42-43
企业选择形象代言人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希望借形象代言人的名气带动产品的热销,形象代言人尤其是当红明星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世人瞩目,企业希望人们在关注他们的同时也注意到自己品牌和产品;二是希望消费者将对形象代言人的喜爱转嫁到品牌上;三是希望将形象代言人的人格特征溶入到品牌中,促使其品牌的人格化。  相似文献   

16.
银行的排队问题依然是中国消费者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高达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选择排队时间更短的银行,并希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在银行办理业务.  相似文献   

17.
100多年的梦紧紧地萦绕着他 "中国已有几千万人拥有股票,这些股票就是他们财产的一部份,中国还有成千上万的私营企业,他们拥有自己的工厂、资本等,这个庞大的群体正在迅速崛起,他们渴望自己的财产权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说到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时,刘永好的内心燃烧着火一般的激情.  相似文献   

18.
薛强 《中国广告》2003,(4):27-29
谈到银行广告,自然会想到中国银行的一个曾引起广泛关注的广告。有些人觉得它很有创意,有些人则认为它有点空洞无物,有的欣赏它的大胆创新,有的则对它的虚无飘渺不敢苟同,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它备受关注却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在当时该品类广告还很初级的情况下,它的出现的确是一股清风。至少会让业内人士感叹"原来银行广告也可以搞成这样……",不管他后面的话是什么。也会让消费者感觉比较的新奇。应该说,在创意上它的确做得很不一样,也达到了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广告是为消费者的高兴而准备的,让他们高兴他们才会掏腰包去买你的品牌,我希望恒源祥能尽快地分娩出一个更好的广告来掩盖这一“广告门”事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王放 《中国广告》2001,(1):65-67
引言:把创意规则都甩啦! 创意不是"想"出来的。创意人不应该把自己装扮成思想家。所以——把所谓的规则都甩啦甩啦! 把陈腐的教条都甩啦甩啦! 甩开它们,是为了给心灵挪出一块地方,去装一点新的东西。这些新的东西,包括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