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日本造船工业会对2002年造船钢材(含海洋结构物用钢)采购、消费和库存量的统计结果估计,2002年造船钢材消耗量达到292.8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2%。2002年钢材采购量中,普通钢有284.9万吨,特种钢7.2万吨,连续两年呈较高水平。其原因主要是VL-  相似文献   

2.
韩国现代造船重工(HHI)为其繁忙的造船业务,正在扩大从中国进口船用钢板的数量,从而使韩国这家造船厂近日签定了一份每年从中国的宝山钢铁公司购买18万吨钢板的协议备忘录。HHI预计,该公司在2006年内用于造船的钢板将消耗约300万吨,其中17%、也就是50万吨是由中国进口。这与去年的20万吨相比,今年的进口量已然加倍。根据HHI提供的信息,中国钢板的质量目前已得到改进,而且这些中国企业已设法保持比日本企业更低的价格。  相似文献   

3.
由于本国造船业务蓬勃发展的推动,韩国最大的船舶涂料制造商——韩国化学公司(KCC)今年的船用涂料销售额将大幅度上升,升幅为20%左右,从1993年的3600万美元升至4330万美元,1993年比1992年的3200万美元上升12.5%。KCC 测算,去年韩国涂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造船年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50万吨提高到了2001年的400多万吨,造船业也由世界第17位跃居为世界第3位。预计到2005年,我国年造船产量可达650万吨以上,市场的份额也将提高到15%。但是我国船用配套设备国产化水平低,成本优势减弱,船舶产品利润空间小,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国产船用设备的装船率只有40%,日本是98%,韩国是85%。德国、挪威等欧洲国家,船用设备不仅满足国内造船的国产化要求,产量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钢铁联合会统计,2004年6月厚钢板出口量达到20万吨,上半年(1~6月)出口总量为127.5万吨,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增长了48.8%.在出口的钢铁产品种类中,厚钢板的增加最快.在所有出口目的国中,向韩国的出口量最多,上半年达到73.24万吨,是去年同期水平(34.11万吨)的2.1倍左右.另外,由于需求旺盛,价格持续上扬.日本钢铁制造商对韩国造船厂商的厚钢板出口自去年10月以来,一直以优惠40%的价格供应,这给韩国造船厂商的有关供应商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一、年比:预计2003/2004年度全球小麦贸易量为9760万吨,比2002/2003年度下降760万吨。估计全球小麦产量下降350万吨,并且全球小麦消耗量下降1280万吨。由于预计消耗量依然超过产量,因此预计全球小麦库存量下降到1.403亿吨。二、月比:今年7月全球小麦贸易量略低于上月。预计全球小麦产量比上月下降110万吨,将欧盟、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巴基斯坦小麦产量预测值下调。全球小麦消耗量进一步下降180万吨。但是预计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量仍增加370万吨,原因是由于美国小麦产量有所提高。三、价格:7月初美国二等硬红冬小麦FOB海湾平均出口报价为127美…  相似文献   

7.
原材料     
由于今年韩国汽车、电子和造船业兴旺,钢材需求增加,预计今年下半年韩国将出现钢材供应短缺现象。为此,韩国蒲项钢铁公司下半年准备进口钢材30万吨,其中包括盘条6万吨,厚钢板9.2万吨,冷轧钢板8.5万吨和线材4.8万吨。 蒲项公司今年上半年的钢材进口量为18.5万吨。该公司鉴于国内在未来一般时间内钢材需求旺盛,明年打算进一步减少钢材出口。  相似文献   

8.
拟用更多中国产钢材代替日韩船板 为韩国造船企业制定船用钢板价格标准的现代重工,于2006年10月同意了分两个阶段提高从日本进口的钢材价格,此举将导致造船企业用于购买船用钢材的成本增加5.2%.2007年第一季度,船用钢板的价格将从2006年9月底的580美元/吨提高到610美元/吨.  相似文献   

9.
日本与韩国、中国的船用钢材价格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化,一个时期以来,差价一直在30%之间徘徊,削弱了日本船厂的价格竞争能力。从三个国家的船用厚钢板价格看,日本约450美元/吨(含运费和分类费),韩国 FOB 价格约320-330美元/吨,中国 FOB 价格在300美元/吨左右,如果加上运费和分类费,韩国和日本的钢材价格每吨约比日本便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贸工业》2003,(9):37-37
一、年比。估计2004年全球大米贸易量为2620万吨,比2003年下降120万吨。估计2003/200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3.906亿吨(精米),比2002/2003年度增加1100万吨。估计2003/2004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量为8510万吨,比2002/2003年度下降2140万吨。估计2003/2004年度全球大米消耗量为4.12亿吨。二、价格。泰国100%B等大米报价下跌7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结束了干涉性采购并且泰铢汇率走弱。越南大米价格跟上月基本持平。越南5%含碎率大米报价下跌1美元,目前报价为179美元/吨。印度5%含碎率大米报价跟上月持平,为192美元/吨。近期有消息称印度政府可能…  相似文献   

11.
韩国船用厚板供应市场有缺口 韩国将开辟从中国进口新渠道 韩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每年新船建造完工量占国际市场的37%左右.2004年建造完工新船为1472万总吨,2005年建造完工量预计达到1500万总吨.正因为如此,韩国是目前全球船用厚板的最大消费国.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应长春接受记者采访时预测,2010年,我国造船业将形成2100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和1500万载重吨产量,占全球份额的25%;2015年,全国造船能力达到280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2200万载重吨,占全球份额的35%.近年来,全球船市空前兴旺,全球民船保有量不断递增,现在已超过90000万载重吨;全球造船能力利用率高达97%,几乎所有船厂的船坞都已排到2008年;引发船用钢材、船用柴油机等造船产业链上的所有物资全面紧张,价格普遍上扬.  相似文献   

13.
据来自韩国的消息,由于韩国造船业、建筑业的发展,国内钢铁尤其是厚钢板的供应量已感不足,为此一些有关企业在积极发展钢铁生产。现代集团计划建一座年产能力达1000万吨的大型炼铁厂。该集团目前主要从事的行业是:汽车、造船、电子、石油、化工,如今根据其2000年的长期发展规划,又增选钢铁业为其主要从事的一个行业。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中国船舶工业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造船完工量达39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长12.7%,承接新船订单585万吨,也比上一年增长了11.9%,跟自己比可以说是可喜可贺.但如果我们把中国和日本及韩国造船业在过去一两年中的实绩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处在世界第三位的中国造船业与处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日本和韩国相比,就造船完工量和接单量而言还是有不少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全年造船完工390万吨,比上年增加12.7%,特别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完工近300万吨,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创造了历史新水平。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十五”末中国的造船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  相似文献   

16.
浅谈国内船用球扁钢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造船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船用球扁钢需求的增加 2006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1452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创历史新高,跃入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2007年上半年,造船产量达到755万载重吨,新接船舶订单4262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10540万载重吨.2010年前的造船任务已经饱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船企手持订单前10强中,中国占有4家船企.  相似文献   

17.
一、韩国造船业概况 据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2004年底,韩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首次突破3000万CGT,达3540万CGT(日本为2650万CGT,欧盟为1440万CGT,中国为1300万CGT),比2003年底的2630万CGT增加了910万CGT,其手持订单量相当于今后四年的工作量.2004年韩国造船企业新船完工量为830万CGT.  相似文献   

18.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认为,韩国造船能力将不断扩大,到2000年将扩大到950万吨,从而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该报告指出,由于韩国、东欧国家以及中国不断扩大各自的造船能力,全球每年新船建造能力将会由1993年的220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2850万吨。野村综合研究所指出,虽然全球1995—2000年因需大量更替70年代建造的  相似文献   

19.
综合信息     
韩国拟上调造船钢材价格据报道,韩国浦项钢铁公司计划于今年7月调整造船厚板价格,每吨从现在的37万韩元上调到40万韩元,上涨8.1%。这是浦项钢铁公司继韩国东国钢铁公司今年4月以来每吨钢价上涨4万韩元之后采取的行动。根据韩国证券公司的估计,这次钢材涨价将为浦项钢铁公司带来686亿  相似文献   

20.
一、造船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船用钢管需求的增加 2000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新接获船舶订单460多万吨,创造了历史新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连造船新厂承接的5艘出口伊朗的30万吨级VLCC油船,实现了我国造船业历史性突破。2000年两大造船集团公司承接的新船订单已超过250万吨。据专家预测,我国造船能力到2005年将达到100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