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两个指标入手,分析能源消费与甘肃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像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闻存在协整关系或长期的均衡关系;而能源消费强度呈理逐年下降的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阍呈负相关,能源消费强度降低1%,经济会相应增长约1.5%。甘肃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很强的依校性,近年来能源的利用效率在逐年提高,但总体的消耗强度仍旧较高。随着未来经济的增长。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能源消费必然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推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强度未能实现下降20%的目标,能源总量也没有得到控制。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都明显高于中央7%的目标,这势必加大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压力。通过研究,确定出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左右的目标。分解发现,各地在实现经济增长和能源强度下降目标的条件下,消费总量将大大突破该总控制目标值,进而计算出各地的总节能量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节能量。分析能源结构和自给缺口,表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所面临的形势都比较严峻。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对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强度分解的基础上,利用Fran觭ois Lescaroux(2008)的方法、matlab数据处理软件对2001—2010年8个生产部门能源消费数据集中研究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等要素分解模型。通过因素分解,重点分析可再生能源逐渐替代耗竭能源过程中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长减缓了能源强度的下降,而主要支持能源强度下降的还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而产业结构变动在一些时期是能源强度下降的因素,在有些时期为能源强度减缓下降或上升做出贡献,其影响并不固定。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降低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足够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52~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值在经历了长期而波动的高值状态后,从1977年开始逐年下降,能源强度值在1991年降至0.30tce/103yuan水平以下,到2004年仅为0.16tce/103yuan。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强度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各产业能源强度、中外能源强度、中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外产业结构对比,揭示了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过高及其过半的产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中国能源强度值过高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要强于第三产业。因此,作者指出,在以经济目标为首要任务的现阶段,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的降低,以及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适当转移。  相似文献   

5.
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动分解为钢铁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钢铁行业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2007年间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年均下降率为4.87%,钢铁行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6,钢铁行业经济增长和与能源消耗总量实现相对脱钩;如果钢铁产业在2020达到产能峰值,产能为9亿吨钢铁;只要保持钢铁能耗年均下降幅度在4.8%的水平上,可以实现将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零增长,将钢铁行业能耗总量保持在2007年的水平上。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下降将主要依赖于各经济区先进生产技术的扩散和产能结构在各经济区之间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足够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52~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值在经历了长期而波动的高值状态后,从1977年开始逐年下降,能源强度值在1991年降至0.30tce/103yuan水平以下,到2004年仅为0.16tce/103yuan.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强度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各产业能源强度、中外能源强度、中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外产业结构对比,揭示了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过高及其过半的产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中国能源强度值过高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要强于第三产业.因此,作者指出,在以经济目标为首要任务的现阶段,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的降低,以及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适当转移.  相似文献   

7.
本报告总结了碳排放占全球总量近80%的18个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展望,预测了未来十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总量决定于经济增长、能源强度的变化以及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强度变化等三方面因素.本研究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速虽然会比以往降低,但仍将保持在年均7.1%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可比发展阶段的情形相比,我国目前能源强度水平并不高;我国制定的节能减排行动计划的力度,也丝毫不逊于发达国家在可比发展阶段上的实际轨迹;未来在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方面,我国尚有可观潜力.综合看,我国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将带动碳排放总量增速放缓,但未来十年总排放量尚不会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大。本文运用指数因素分解法,根据“联合产生和平等贡献”原理,研究了中国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高耗能产品进出口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宄认为:1980—2005年进出口能源强度的下降,是由于出口商品能源效率变动的推动,贸易结构变动反而促使能源强度上升,对总能源强度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出口商品。同时认为,在中国国内市场对高耗能产品需求快速增长时期,高耗能产品净进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1],测算2000—2011年京津冀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强度、人均排放量和单位面积排放量,从变动趋势、消费结构、相关性和空间分布四个角度分析京津冀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结果表明:京津冀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在12年间均呈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津冀的高排放主要是由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高耗能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引起的。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碳汇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省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冠琼 《经济管理》2006,(22):84-91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探讨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而不能从能源消费的线性变化推测出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山东省经济受电力消费的影响较大,为了在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政策目标.山东电力消耗较高的产业必须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1.
卞琦娟  孙鹤 《经济论坛》2005,(23):58-59
一、中国能源现状与石油安全分析 1.能源产量迅速增长,能源对经济的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但需求增长压力依然很大。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能源产量逐步增加,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从改革开放到目前,我国能源供需变化大致分3个阶段:1阶段为1978~1996年,经济发展拉动能源消费迅速增长,能源短缺严重,严重制约经济发展。2阶段为1997~2000年,经济增长相对平缓,能源消费总量没增长,反而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2.
福建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榕 《发展研究》1998,(8):22-22,27
进入90年代以来,福建逐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都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见表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小于1。1990年~1996年,福建能消费年均增长率为8.3%,比1981年~1989年的能源消费年增长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近10%的增长率。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媒炭在一级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年平均75%下降到2001年的67%。与此相反,石油所占的比率则从17.1%提高到30.1%。  相似文献   

14.
张兆响 《经济论坛》2000,(10):11-12
一、世界能源形势和发展趋势 没有能源和原材料,文明也就不会继续存在,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对能源和矿物质需求量持续增长。在过去20年中,世界能源消费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据预测,今后20年仍将维持这一势头,估计年均增长率为2.2%,中国为4.2%。归结起来,世界能源消费将呈现以下趋势。 1.石油时代行将结束。石油能源是有限的,如果对石油的消费仍保持在现有水平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能满足40年的需求。 2.天然气地位不断上升。过去20年,天然气在世界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增长迅速,今后20…  相似文献   

15.
最优能源强度与我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证实存在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能源强度,并且最优能源强度与能源价格反方向变动.在此基础上,估计了近年来我国的最优能源强度,并测算了实际能源强度与最优值的差距.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际能源强度高于最优值达3万吨标准煤/亿元以上,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在保持最优能源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段显明  郭家东 《技术经济》2011,30(10):72-75
利用1985—2009年浙江省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对浙江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动态关系以及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的较小波动会对能源消费产生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的过程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对能源消费产生刺激和抑制双向的作用,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间通常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脱钩模型,对中国1980年至2012年间城镇经济及产业与能源消费间的脱钩状态进行计算,发现总体上呈现“弱脱钩”状态.在从城镇经济整体、产业构成和能源强度几个方面分析了出现“弱脱钩”状态的原因后,提出了调整城镇产业结构、提高城镇用能效率和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消费模式三个建议,以促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实现“强脱钩”.  相似文献   

18.
能源消费、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节能减排政策的施行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费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些都是在节能减排政策制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1978-2007年的样本数据,使用ARDL模型方法对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在长期和短期内都有显著影响,且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结构间也存在相互的影响。未发现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推行适宜的节能减排政策不会阻滞我国的经济增长,而节能减排政策的一项重点应该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9.
能源消费、结构突变与中国经济增长:1952-2005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师博 《当代经济科学》2007,29(5):94-100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必要支撑,但是在理论上,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明确.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合结构穿变分析,实证检验基于生产函数的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跃进"的终结与大庆油田的量产,引发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变迁,导致1961年能源消费也现结构突变.这使得1952-2005年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1962-2005年二者间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能源消费内生于经济增长,长期中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变动的诱因.需要指也的是,如果忽略产业结构的影响,会低估能源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Laspeyres分解模型,对1985-2003年间中国工业部门28个行业能源消费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收入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等因素所导致的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强度下降是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从各阶段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分解来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波动主要是由结构效应的不稳定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