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晓霞 《财政监督》2012,(14):11-13
本文根据对财务重述公司各时间区间数据的研究,考察了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本文根据2002至2008年公布的财务重述报告,研究了财务重述期间及财务重述发生前后企业投资规模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财务重述事项的发生引起了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财务重述报告发布后,企业的投资情况趋于正常水平,说明盈余管理引起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2.
以2003~2005年因连续两年亏损被ST的79家公司为对象,从投资对现金流敏感度的变化和投资战略的调整两方面对财务困境企业的资本投资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陷入困境后的企业因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而遭受更严重的融资约束;与缩减投资规模相比,财务困境企业扩大投资规模更有利于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企业战略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竞争战略的企业会表现出不同的成本行为,选择差异化战略的成本粘性要高于选择低成本战略的成本粘性;管理层的不同预期会对成本粘性产生不同的影响,管理层乐观预期会提升成本粘性,而悲观预期会降低成本粘性;管理层预期会调节企业战略与成本粘性之间的影响关系,若管理层乐观预期,则选择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比选择低成本战略企业成本粘性更高;若管理层悲观预期,则选择低成本战略的企业比选择差异化战略企业成本反粘性更高。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构建公司治理机制、实施推进成本管理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2001~2012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鉴Wurgler的资源配置效率估算模型,从盈余管理角度探讨了中国现实制度背景下信息透明度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行业层面还是公司层面,信息透明度与资本配置效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以修正的DD模型衡量的盈余管理解释力度最强。进一步采用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稳健性检验的替代指标,结论依然不变。可见,改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提高信息透明度,是正确引导证券市场资本有效配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股改完成后内部人交易日益常态化,内部人交易受到监管层和市场各方的关注。为了降低事后被查处的可能性,发生内部人交易的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可能会要求审计师签发更好的审计意见。基于2007至2013年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数据,研究发现: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经济依赖的程度越高,内部人卖出交易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负相关关系越显著。更进一步地,内部人交易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负相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股权制衡度较低、分析师跟进数量较少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表明上述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地遏制了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发生内部人交易后胁迫审计师签发干净审计报告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通过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企业有尽量避免使用长期债务的倾向,即使他们有能力负债。历史越悠久,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越不愿轻易使用长期负债这种杠杆工具,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公司才会变得积极起来:第一,该公司面临充沛的投资机会,这时公司会积极地利用财务杠杆加速发展抢占市场;第二,公司能够得到低于市场平均成本的资金。  相似文献   

7.
8.
斯文 《投资研究》2013,(7):126-138
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1年共计4623组观测数据为样本,通过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使用衍生品对企业价值产生了正效应,但显著性水平存在不确定性。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不同类型的衍生品合约中,企业价值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外汇衍生品带来了显著的溢价效应,商品衍生品却是显著的折价效应,利率衍生品的影响则不显著。最后,依据实证结果和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3~2009年期间全部挂牌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财务重述主要受到与大股东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司再融资、保壳、限售股解禁后的市值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未发现财务重述与管理层行使期权、减持股份之间的系统性联系。这一发现显示,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已有研究结论,A股公司财务重述主要由大股东自利动机引起。  相似文献   

10.
李志云  李志清 《中国外资》2012,(13):167-170
本文以F公司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来研究财务困境下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通过本文的研究,指出了上市公司特别是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各种手段,希望有利于投资者有效甄别上市公司特别是财务困境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从而能够从企业公布的财务数据与非财务信息中得到有利于其投资决策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1.
定向增发自2006年正式推行以来,已成为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多次定向增发现象也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多次定向增发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与仅进行过一次定向增发的公司相比,多次定向增发公司的财务窘迫程度更加严峻;虽然成长性与投资机会较好,但资本性支出水平较低存在投资不足的情况;多次定向增发前的盈利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再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代理理论为指导,运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调查数据和公开数据,考察了公司治理对财务控制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活跃程度等因素对财务控制效果有显著影响。改善财务控制需要从公司治理方面入手,包括建立健全约束大股东行为的相关机制,提高董事会独立性作为制衡大股东的重要措施,运用组合治理机制,实现对财务控制的再控制;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要重视企业集团的内部治理,重视财务控制系统的更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往往针对净利润实施盈余管理,分类转移是在不改变净利润的情况下通过核心费用的分类转移、虚增核心盈余的一种盈余管理方式。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会实施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吗?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A股市场的IPO公司为样本,发现:(1)上市公司在IPO前三年存在显著的分类转移,即通过把核心费用分类转移至营业外支出以虚增核心盈余;在IPO后三年,不存在这一行为;(2)在IPO前三年,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将营业成本而非期间费用转移至营业外支出的方式虚增核心盈余,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分类转移行为应是权衡多种动机的结果,四大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14.
毛新述  叶康涛  张頔 《会计研究》2012,(11):12-22,94
权益资本成本(CofEC)是公司筹资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然而,如何测定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目前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事后和事前两个角度测度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并从经济和统计两个角度对不同的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出,不同方法得出的权益资本成本测度差异明显,最大差异达到了12.13%,这些差异对我国公司融资顺序(偏好)是否主要基于资本成本考虑的判断会造成重大影响。从经济角度看,事前权益资本成本测度要优于CAPM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下事后权益资本成本,在事前权益资本成本测度中,国内外文献中普遍运用的GLS模型下的CofEC表现不够理想,而PEG和MPEG模型下的CofEC能更好地捕捉各风险因素的影响,尽管其时间序列计量误差方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颁布作为续贷限制的政策冲击,基于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研究续贷限制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续贷限制会增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受续贷限制政策的影响更明显;相比于低融资约束的企业,高融资约束的企业受政策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续贷限制会降低企业短期贷款的规模,弱化债务监督机制,进而增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6.
17.
以沪深两市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企业投资行为、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过度投资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其他公司的对应水平,过度投资行为将减少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公司的盈余管理会降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增加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得企业的投资效率低下.进一步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控制权转移为背景,研究控制权私利攫取驱动下资本投向差异。结果表明,股权投资与控制权私利攫取负相关,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投资与私利攫取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国有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私利攫取正相关;民营公司大股东通过股权投资提高控制权私利攫取水平;低市场化程度地区,大股东利用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攫取私利水平显著下降;大股东利益侵占与未来公司业绩负相关,地方国有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尤为严重。结果表明,在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控制权私利攫取驱动资本投向差异,为引导政策性资源投入、完善资本市场秩序提供理论及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9.
将盈余管理方式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以深沪两市19个行业的企业2009~2013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强势企业较弱势企业进行了相对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与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有政治关系的强势企业比无政治关系的强势企业进行了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从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来看,强势企业利用隐蔽的盈余管理方式将业绩做大使得其强者表现更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深化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应计盈余管理与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显著正相关,公司前三年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而实证结果没有得出真实盈余管理与财务困境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并不能说明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没有显著影响,只是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两者关系不能很好的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