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穷而后工"     
“中国制造”在近30年(尤其是最近15年)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它并非始于30年前。中国制造可以追溯到60年前,甚至90年前。在曾经作为中国制造业主要基地的上海,出现过多个享誉全国的制造业品牌(从钟表到电子、汽车)。“上海造”以其优良的产品质量、制造工艺赢得相当大的品牌号召力。如果历史可以假设,沿着这条路径发展,中国制造也许会走上一条不同于现在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非中国制造”这个商标申请虽然让我们汗颜,甚至是恼怒,但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是谁毁了“中国制造”这个品牌?日前,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名为Alvito的公司向欧盟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欲申请注册“非中国制造”(“NOTMADEINCHINA”)字样的商标,而欧盟已经接受了该公司的商标申请。  相似文献   

3.
钟恬 《大经贸》2003,(12):40-43
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深圳)消费商品采购大会论坛上,欧倍德全球协委会亚洲区总裁李凤江指出,21世纪是“中国制造”的世纪。欧倍德、沃尔玛、麦德龙、塔吉特、吉之岛、百安居、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纷纷汇集在深圳这座中国的现代化采购之城,摩拳擦掌,准备大“淘”品质优良的“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让“中国制造”正驰名世界,然而,就在中国制造的商品占领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中国并没有出现如通用、摩托罗拉之类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也就是说,中国没有自己的超级品牌,中国对国际市场份额的占领很大程度上是“广种薄收”。出口量虽然很大,但利润不见得很大。  相似文献   

5.
2007,“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信任危机。这既是危机也是转机。中国应正视这类新的贸易摩擦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迅猛发展的同时,不少会展企业已经“走出去”,在中国主要的出口地,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展销中心、商展机构正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参加境外商展,欧洲中国商品调拨中心董事长杨金华先生为我们揭谜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这条捷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企业的出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之类的说法不过是大而无当的答案。这如同对一群登山爱好者说,“那就是珠穆朗玛峰,登上去吧”。登上峰顶只是结果,重要的是过程,是路径图。  相似文献   

8.
薛言 《国际市场》2004,(10):7-9
眼下,“中国制造”正以快速、稳健的步伐走向国际市场。然而,全球首个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之中。对此,中国出口企业务必早做准备,以免被动。  相似文献   

9.
禾日 《大经贸》2006,(11):5
从第101届开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时间赢得掌声雷动。 新名只比原名多了一个“进”字。一字之增,意味着广交会将在以往出口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进口功能,从单一的出口交易平台转变为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届时洋货也将与“中国制造”在广交会上同台竞技。  相似文献   

10.
一只世界杯吉祥物“格列奥”,在德国卖19.95欧元,而其在中国的出厂价为1.45欧元。世界杯再次触及了“中国制造”的伤感神经。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人类社会,也是中国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中国政府也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研发方面不断的加大力度,不断强调中国的企业应该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走出去。我们可以看到,现今在国外中国的产品已是种类繁多,然而,在这些产品中我们能看到的大多都是“Made in China”即中国制造,却很难看到“中国创造”的产品。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业大国,是加工生产零部件的集散地,那么怎样使我国成为拥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创造业大国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汽车大量涌入,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在承受着很大的挑战。在振兴自主品牌的呼声中,奇瑞、吉利、上海华普等汽车制造公司先后推出自主研发、自行制造具有民族自主品牌的汽车。在这些自主品牌争先推出后,却形成了民族自主品牌低价位、低品质的市场观念。3月18日,正值北京春意盎然的时节,沈阳华晨在人民大会堂为一个月前刚刚在沈阳下线的“骏捷”汽车举行上市仪式。“骏捷”是沈阳华晨历时三年,以欧洲汽车技术为标准打造的自主品牌家轿,以8.58万元的“国民车惊喜  相似文献   

13.
虽然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的第一大国,但是中国是品牌小国,许多人把“科龙”比作晴雨表,它的举动将牵动整个中国制冷业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开始,全球范围内将取消纺织品配额制,面对全球纺织业“无配额时代”的来临,中国,这个世界上最活跃的纺机市场,正面临着德国、日本等纺机制造大国的强势出击。  相似文献   

15.
紫石 《商业时代》2005,(32):76-77
中国制造的产品却装着”外国芯”,我们迫切需要通过统一认识和加大扶持,来培育和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经济由中国新品牌工程组委会举办的中国新品牌论坛,于2005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学术、科研、新闻、国际专业服务和企业家等各界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产业的转移,成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在中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过程中,成就了局部区域的迅猛发展。以广东而言,工业高度集中于珠三角地区,仅占有全省23% 土地和31%户籍人口的珠三角地区,拥有全省83%的GDP和 87%的财政收入。经济成就往往意味着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去年开始显现的“民工荒”,直接遏制着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命  相似文献   

17.
2005年9月11日,第二届“中国网商大会”在杭州隆重开幕,大会评选产生第二届“中国十大网商”。近年来,一大批采用电子商务手段的商人和企业家,正在形成一个“网商”群体, 他们改变着中国企业的商务运作方式,改变着中国经济的竞争格局。他们的成长历程再一次表明,一场商务模式的变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中国互联网正在由“网民”、“网友”时代转入“网商”时代。  相似文献   

18.
显然,中国现在已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在很多领域,就产量而言,中国都名列世界第一,但它还不是制造强国。“中国造”与“美国造”、“欧洲造”在结构形态上存在着巨大差距。 中国制造企业目前大多还处于“橄榄型”,即企业发展沿着技术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的结构无限膨胀,并将核心放在生产上(例如,格兰仕就反复宣称,要做  相似文献   

19.
上海制造     
以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和蝴蝶牌缝纫机为代表的“上海制造”,是个曾经寄托着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和希望的词汇,但它已随着时代的变迁几无痕迹。在依靠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快速发展了十几年后,中国制造业开始重新审视“制造”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低端生产并不是“中国制造”的天然定义,上海制造这个曾经辉煌的字眼留给当代企业的不只是对于历史的追忆,而应是一种属于中国的“制造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有独特的竞争力,却并未都得到各国消费者和公众的足够尊重。不少国人也在反思“中国制造”的不足,要求以“中国创造”来替代“中国制造”。我们则应公正地对待“中国制造”,给“中国制造”更多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