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洪灾、旱灾、震灾、冰灾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及时部署救灾工作.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大量救灾资金和物资陆续调往灾区。救灾资金是用于解决人民群众因受灾引起的吃、穿、住、疾病等无力承受的困难时的一项专门救助,可以说是受灾群众的“救命钱”。所以,使用好救灾资金是关系到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大事。为确保救灾资金的严格管理和科学使用,搞好救灾资金的审计就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访谈-嘉宾:IBM中国-品牌-及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经理耿晨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地震突发,IBM志愿者团队和公益组织连夜参与开发了益云雅安救灾地图应用和手机救援APP"益云信号弹"。被困者可通过手机发送自己的精准位置,帮助救援人员获知求救信息。志愿者,在IBM是一个充满行动力的称谓。"我们只是发挥了自己的科技专长。"IBM中国品牌及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经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低保制度和农村救灾救济制度的普遍建立 ,城乡贫困群体在基本生活从机制上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时 ,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主体、运行机制、工作范围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筑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尽快实现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相结合、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 ,资金救助和实物帮困、互助服务相结合 ,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方位提高城乡贫困群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灾害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基本框架内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救灾已成为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新形势下灾害表现的新特点对灾害救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政府行为下东北地区洪涝灾害救助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对于提升政府在灾害救助中绩效和质量水准,减少灾害损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构建洪涝灾害救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7个政府主导的东北地区洪涝灾害救助案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洪涝灾害救助的绩效评价中,经济性较好,效率性和效果性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5.
实施灾害救助是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概述了美国救灾政府层级的职能划分、救灾协调管理,日本救助主体、受灾援助制度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了我国灾害救助体制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建立我国新型灾害救助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虹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7):231-232
近些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云南盈江地震等都对政府救灾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政府在灾害救助中良好的角色定位,对政府公正、公平、高效的做好灾后救助至关重要。结合服务型政府理论,分析了政府在地震灾害救助中的角色定位的现状,探讨地震灾后政府角色定位的机制保证,以及为政府处理类似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提供可借鉴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社会中的慈善救助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群臻 《商业时代》2006,(19):81-82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许多深层次社会问题逐步显露出来。目前,我国解决慈善救助问题的形式已由政府开始向法律、经济、社会的多方面转变,尤其是在社会保障方面,救灾赈灾、扶贫济困、安老助孤、社会福利等工作,慈善组织会更多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2015,(49)
现阶段,中国中老年农民工的数量近1.2亿人,这些高龄农民工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中国奇迹的诞生,但他们绝大多数现仍游走于城乡之间与城际之间,更容易遭遇到如失业、疾病、居无住所等社会风险。但就我国目前经济水平,政府组织实施针对城市高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只能坚持"保基本"的方针。本文认为,我国应先针对城市高龄农民工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的专项救助制度,设立专门社会救助基金,重视机构管控同时加大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也使农民工对城市社会救助认知提高。后再适时将其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全国性的高龄农民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由"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填补了被国家体制和市场体制两大社会主流体制所忽视或排斥的边缘化的"真空"地带。在转型性的中国社会中,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得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与其与外部管理要素之间进行复杂的博弈局面,在对非政府组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外部抽象概念管理要素和外部具体管理要素之间的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拍卖》2014,(10):18-19
二十年来,未来四方集团通过文化艺术品义拍卖等形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已累计向社会捐款近700万余元,直接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特困家庭、单亲特困母亲等社会弱势群体达700余人次,捐助项目涉及文化、教育、救助、扶贫、救灾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近年来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应急物流在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关键性的作用,也正在受到国内外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吉林省有较好的减灾救助经验,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走访吉林省民政厅及各级政府设立的减灾委员会等有关部门,调查了吉林省近六年来的灾情状况,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吉林省自然灾害的应急救灾及灾后重建为例,从应急物流建设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强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物流建设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商业》2006,(3):56-57
2006年2月28日,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在京宣布其中国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并首次向社会全方位完整展示了面向金融、电信、政府、零售、医疗、制造等各行业客户提供的创新平台。这一平台融合了全球最权威的行业、技术专家思想,并以顶尖的软件、系统科技和架构进行打造,为中国各行业创新规划了一幅完整的图景。  相似文献   

13.
王晋颖 《商场现代化》2012,(21):291-292
当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变革过程中,社会制度、家庭经济、教育差距、等原因都使得流浪儿童这一群体日益突出,数量日渐攀升。2011年,由广大网民自发兴起的"微博打拐"活动将公众参与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成为了除政府、NGO组织以外的参与社会事件的重大参与力量,在救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流浪儿童救助主要以政府为主导,NGO组织参与项目开展,但是流浪儿童这以群体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往往会流落于社会街头,这样公民的力量变得不容忽视,但是如何合理调动公民积极性参与流浪儿童救助并保证救助安全将是需要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李玉然 《商》2015,(2):75
目前,我国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缺乏资源整合,大部分慈善政府医疗救助还是各自为政,慈善医疗救助项目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救助效率不高。因此,本文在分析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异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衔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晨  孙璐 《中国市场》2011,(18):99-101
灾害救助资金对于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和恢复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在西南大旱中具有代表性的云南省某县作为研究对象,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理论基础,具体阐述其在抗旱救灾过程中救助资金使用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灾害救助资金监督管理的制度化架构。同时提出对灾害救助资金监督管理的相关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一段时间以来,广大工商干部奋战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一线。作为重灾区的贵州省工商系统,在自身遭受到重大损失和困难的情况下,尽职尽责,及时启动了应对雪凝灾害天气市场监管工作紧急预案,积极参与党委、政府组织的各项抢险救灾工作,为贵州抗凝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在抗凝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一、积极开展抗旱救灾活动 自3月份以来,局长陈萍亲自带队12次赴抗旱救灾帮扶点戈塘镇龙新村与政府和村组一道,深入调研,实地寻找水源、勘察取水点,一方面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五保户和残疾家庭的缺粮用水问题,另一方面及时协调,争取到戈塘镇政府拨款4万元,我局出资1.2万余元和职工捐款4800元,为龙新村人畜饮水困难的村组铺设管道电线8000多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投入的主导方式一直是政府投入推动,即由政府部门自主决策、依靠相对大量的政府资金,集中支持若干项科研活动。虽然说政府作为政治主体和社会管理主体,在对重大科技发展方向和大部分为公共性质的科技项目的选择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选择需要产业化的科技项目上则略逊于企业和社会投资者。因此,要实现政府投入方式的转变,政府资金应更多地体现在建立科技投入机制、创造良好的投入环境,引导各类主体,特别是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9.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所提出的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哈尔滨市社会救助工作正处于由单项制度向制度体系过渡的时期,客观上要求在“十一五”时期逐步建立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应加大资金、人员投入,整合资源,搭建救助信息平台,完善专项救助,重点发展农村社会救助,全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婕 《中国市场》2015,(3):15-17,19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中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的提供者有两个,一个是政府,一个是非政府组织,这两者在资源上各有不同。文章以资源交换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资源上存在的优势,并分析了当前两者协作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我国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协作机制的建立,提供一些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