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龙涛 《商业文化》2005,(3):48-55
诚信中国 一个年轻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跋涉.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渡口,此时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包,船到江心的时候,突然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动。艄公说:“船小而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一个背包方可安渡难关。”年轻人刚开始一个背包都不舍得丢掉,思索了片刻之后,他把“诚信”丢进了水里。  相似文献   

2.
<正> 20年前,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在一家德商公司担任会计。公司只有几个员工,所以他不仅负责公司的财务,也兼做一些其他的业务。不幸公司营运不佳,面临关门的厄运。消息一传出来,其他的员工立刻纷纷离去,有的还带走了公司的一些业务资源。惟有这个年轻人坚持到最后,帮助这位德籍老板把所有的业务处理清楚,并且把公司所  相似文献   

3.
母爱如佛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几次,但年轻人依然故我,对母亲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相似文献   

4.
王晶 《商》2013,(19):122-122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之死成为两千多年来一直热议的I"*-1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从容赴死给他带来了广泛关注。他对城邦法律的遵守使得后人在不断通过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进行解读,苏格拉底之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深思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黄小平 《商界》2008,(7):96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财富经历。 起初。年轻人跟别人一道上山采石。别人把石块砸成石子,运下山,卖给周边建造房屋的人,年轻人却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他认为这儿的石头奇形怪状,还是卖造型划算。  相似文献   

6.
《商》2015,(8)
在柏拉图早期的所谓"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篇中,苏格拉底只是一个代表或者代号,他是最聪明的人则是意味着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像苏格拉底一样明白自己的智慧实际上上毫无价值的人——苏格拉底只是一个爱哲学的哲学家,并不是所谓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智者。  相似文献   

7.
果断出手选择最佳时机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向他求教,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带徒弟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在麦田的行进过程中,每人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便摘了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第二个弟子一直是左顾右盼、东挑西拣,一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几个大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了1/3路程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再走1/3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1/3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麦穗。  相似文献   

8.
熊彬茹 《商》2013,(8):253-254
《克力同》篇是柏拉图对话全集中的最简短的一篇,它所描述的是:当克力同得知得洛斯的船第二天即将回来——苏格拉底面临死亡——的前一天,克力同对苏格拉底的劝逃。柏拉图的所有著作几乎都是对哲人与城邦关系这一问题的探讨:不论是描述苏格拉底死前的勇敢,与其门徒对"正义"、"不朽"的讨论的《斐多》;还是描绘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从容不迫地为自己辩护的《申辩》;或是脍炙人口的《理想国》等等。它们都是柏拉图借老师苏格拉底之口在阐释自己的观点。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解释柏拉图特别的写作手法——戏剧,并由此来引出哲人与城邦的问题。柏拉图认为,诗可以很好地感化民众,而传统神话中包含着漏洞。故他将故事写成戏剧来重讲神话,以希望能重整城邦秩序。再者是柏拉图的诗教及写作。第二,分析哲人与城邦之冲突的原因:首先,哲人与大众是对立的。哲人拥有独特的天资,他们热爱并追求超越于大众意见之上的真理;而大众则信赖传统,人与亦云。其次,哲人与民众比起来总是处于少数人的地位。第三,细述为什么柏拉图要将苏格拉底塑造为政治哲人的形象。第四,由以上分析,进而提出以下观点:柏拉图希望通过塑造苏格拉底的政治哲人形象而使哲人与城邦的关系融洽。在他看来,哲人才是真正关心城邦生存的人,而哲学则有利于城邦。他将苏格拉底塑造成政治哲人的形象,从而改变哲人们以往在城邦中的无用有害的印象,使哲人在城邦能够获得生存之地。  相似文献   

9.
曹康林 《商界名家》2005,(4):109-109
打开《创维营销》,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舞台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一位老人要身边两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抡起一把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一个年轻人抡起铁锤全力向铁球砸去,一声震响,那吊球动也不动,他又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直砸得自己气喘吁吁,铁球却岿然不动:另一个年轻人也不甘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然不动。  相似文献   

10.
有一部电影叫《中国合伙人》,前一阵子很是火爆。电影讲述的是三个中国年轻人合伙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曲折经历,片中传达了中国人的一个传统理念: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部影片的原型是俞敏洪和他创办的新东方教育机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密码     
正一个民族的年轻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做好创业创新的心理素质准备是最重要的。认识以色列有很多种办法,但是这次去以色列,我从一个人的成长看到这个国家创业创新的力量所在。这次游学项目的合作伙伴Yuval是英菲尼迪投资公司合伙人,他的父亲曾经参加过乌干达行动,也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按照中国说法,他是个富二代,当过特种兵,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大家都在探究以色列是不是军队式孵化器、年轻人是不是有  相似文献   

12.
再试一次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位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带着父母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来广州创业。然而,3个月后,与他合伙的同乡却卷款而逃了。后悔、愤懑、无奈、绝望一起在他心底交织着,他想到了死。他躺在天桥上,脑海里一片苍茫。这时,一位卖报纸的老妇走过来说,先生,买张报纸吧!他下意识地将手伸进衣袋。他摸到了一个冰凉的东西,拿出来,竟是一枚面值一元的硬币!他想,把这一元硬币花掉自己就是真正一无所有的人了。于是,他把硬币递过去。老妇送给他一张报纸并找回一枚面值五角的硬币。  相似文献   

14.
程铭,一个年仅27岁的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管理者。 初次见面,很少有人相信他只有27岁,没有年轻人的那种稚气,更多的是成熟和稳健。程铭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直爽,随和,他把这种性格更多的归于他12年的高尔夫经历。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国内热衷谈保守,谈施密特。西方保守主义明星施密特本身就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把柏拉图的每部作品注疏得字字有深意。而柏拉图可以说是一个苏格拉底主义者,他的所有作品都在抨击雅典处死了他的导师。所以,苏格拉底之死,成为我们谈保守的的必读故事。 事情要回到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开始的这场以雅典为首的民主联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专制联盟进行了27年残酷的古代“北约”“华约”战争,最后以雅典战败而结  相似文献   

16.
胡忻 《浙商》2013,(13):68-69
他把企赢的企业精神定调为“尊重、激情、追逐梦想”,他说这分别代表了年轻人的态度、方式和状态。  相似文献   

17.
刘昕 《品牌》2006,(4):76-76
<正> 1891年,一个叫卡尔.埃尔森纳的年轻人发起并创建了瑞士刀具行业互助会,他也因此赢得了替瑞士军队制造刀器的政府合同。同年,第一把"原创军刀"问世。除了士兵用的普通刀,埃尔森纳还特别为军官们制造了  相似文献   

18.
陈鹏 《华商》2010,(11):42-50
我们按经验在办事,一步一步跟进,稳扎稳打,能把难题一个个解决掉达到今天的局面,我很欣慰。但是,真正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公司要有更大的发展,希望在年轻人。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天晚上,在一条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轮胎爆了。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他远远地看见一座亮着灯光的房子,决定去那里借一个千斤顶。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想: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主人没有千斤顶怎么办?要是那家伙有  相似文献   

20.
康丽 《财经界(学术)》2010,(17):110-112
年轻的冒险家 1906年,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奥纳西斯,出生于土耳其西部的伊兹密尔.父母之所以用两个伟大古希腊哲学家的名字,是希望他长大后也能够出人头地,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