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可是,日常生活中,有些邻里之间却难以和睦相处,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反目成仇、甚至大动干戈的事时有发生,不能不令人遗憾。只是为了一棵树苗1998年春节过后,豫西某乡村民王某兴高采烈地把在外打工赚到的钱取出来,在自家宅基地上动工兴建新房,王某发现邻居刘家有一棵树栽过了自家宅基地一点,王某二话没说就把树给刨了。刘某得知王某刨了他的树,就气冲冲地直奔王家,叫嚷道:‘姓王的!你赔俺树。”“老子只会刨,不会赔。”王某毫不示弱地回答道。“你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不赔老子,老子要你好看!”王某…  相似文献   

2.
《财会月刊》2013,(1):93-94
1.2011年4月1日,王某与丁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王某将一栋房屋出售给丁某,价款为120万元。丁某支付120万元的价款后,王某于2011年4月10日向丁某交付了房屋,但双方没有办理产权过户登记。  相似文献   

3.
2002年8月,居住在温州的李某欲将其在杭州的一套100平 方米的房屋出售给王某。王某以前曾租住过这一小区,感觉较好。 但该房屋现由丁某租住。温州李某将这一出售信息用信寄给丁某, 但丁某未收到。后该房屋以50万元价格被王某买得。王某以自己 已购买该房屋为由要求现租住户丁某搬离该处房屋。丁某称其租 住的房屋是李某的,且有租赁协议,自己是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拒不搬出。李某则称事先已将售房意向寄信通知丁某,丁某未表 态。但丁某称自己未收到信件,并不知情。购房人壬某急于用房,遂 将丁某告到法院,要求丁某搬离该房。  相似文献   

4.
漫画与幽默     
漫画与幽默改姓何某30多岁了,父母还没给他娶媳妇。一天,他唉声叹气地对父亲说:“我不姓何了,改姓‘可’吧!”父亲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我的身边少一个人啊!”父亲会意了,答应马上托媒说亲。找了好几年,媳妇还没找到。他又对父亲说:“我不姓可,姓‘丁’算了...  相似文献   

5.
《金沙府志》上记载的一则故事:明朝中叶,金沙府来了一位姓秦的太守,他下乡巡视,见土壤贫瘠,禾苗瘦弱,百姓很穷,回衙后立即命殷商富户到府,以官印和库银作保,向他们借邑内百姓半年口粮。随后,又在四乡张贴布告,规定秋收后只准种绿肥、油菜或者抛荒,所缺口粮,全部按丁造册,由  相似文献   

6.
谨防盗用银行汇票诈骗松滋县一村办企业差点上当余昌彬1993年6月19日,湖北省松滋县公安局南海派出所榕到新台村新字公司卫生洁具厂报案:价值17000元的货物被骗。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5月22日说起。那天,一(立30多岁的瘦高个子,自称姓陈名华的人,...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15日,某公司职工王某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因公司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主张依法支付其二倍工资。王某自称2006年到公司工作,公司不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与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0年2月将其解雇。公司应当另行支付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间一倍的工资。公司答辩称,当时由于双方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8.
当今,大多数老百姓已经有了一些名牌产品,尤以大件家电为多。不过,已经消费了的名牌产品,给他们带来的并不都是欢欣。一、质量难以叫人完全放心。邻居王某新近买回了一套在电视上自称是国际先进水平的“家庭影院”,用了没多久,就发现两只音箱中的一只出现杂音,后来,功放又坏了,好不容易修好了,VCD机又开始间歇“罢工”,搞得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逢人便说,如果名牌产品都这样叫人心烦,今后谁还敢买什么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9.
2007年2月10日,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大店村村民王某的母猪发情跑了,一跑就是两个月没找着。等王某探得信时,这头母猪已被邻村的常某等6人以300元卖了。原来,王某的母猪跑到常庄村,常某等人逮住10天后见无人认领,就以低价出售。王某要常某等人赔偿,常某不给,两人发生口角正要拳脚相加时,被村干部拦下调解,未能达成协议,因此闹到七方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该中心经过询问、调查、取证、调解等程序运作,终以达成"常某退还300元,王某不再提及此事"的协议。一场可能引发大的矛盾就这样给平息了。王某领到钱,感慨地说:"调解不交钱,何必上法院?"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编写的《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案例分析》一书中有一案例:张某的女友将张某的房产证交给了王某,王某找人伪造了张某的身份证,将张某的房产做了抵押,骗取现金13万元,王某因此获刑11年。张某以  相似文献   

11.
萧宏苋:信远斋是我家祖传,并依法注册在先;现而今几家信远斋都不同姓,却都自称是老字号,认的同一个祖宗,相互间却不认同;法庭上打赢了官司,行政上却失掉了商标拥有权。  相似文献   

12.
因为大雨,辽宁义县罗家屯镇农民王某岳父家的院墙倒塌。7月下旬的一天,王某小姨子来找她姐姐,说:“咱家明儿个砌墙,请你回去帮做饭。”次日早上,王某跟妻子说:“你该走了,人家砌墙的帮工都到了,自家人还没去,那叫啥事?”妻子说:“我不想去了。”王某说:“娘家砌墙,你不正好帮烧火做饭?还等着车来接你?”妻子说:“我昨黑夜梦做得不好,有个死人拉我,说阎王爷叫我。我不去了,万一坐三轮车有点啥事呢,那玩意是一点准儿也没有。”王某说:‘怕有事儿你娘家人都来,这回你娘家砌墙,叫都不去;又不像没来人叫,装不知道。我…  相似文献   

13.
<正>时下,"企业家"一词比较时髦。一些人稍微赚了点小钱,便自称或被人称为"企业家",这些人也乐于自称或被人称作"企业家",但在我看来,我国能够称得上企业家的人太少时下,"企业家"一词比较时髦。一些人稍微赚了点小钱,便被称为"企业家",这些人也乐于自称或被人称作"企业家"。正因为如此,有些商业会议常常被冠以"企业家"会议的名称。但在我看来,我国能够称得上企业家的人太少。  相似文献   

14.
2D05年10月,王某、李某同居并一起出资购买了某市一处房屋,以王某的名义签订了合同、办理了各项手续并申请登记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2006年1月,两人分手,约定房产归男方王某所有,王某给予李某补偿5万元,房屋归李某使用,待李某结婚后或者5年后再将房屋交付给王某。2006年3月,王某与顾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并办理了房产过户登记手续。2D06年4月,顾某要求李某让房未果,  相似文献   

15.
武锋 《中国房地产》2004,(11):24-25
王某弟兄三人,其父原有一栋平房,1992年其父去世后,平房改建成了二层楼。1993年,王某申办并取得了该房的房屋所有权证。由于做生意亏本,王某无力偿还向李某借的10万元钱。多次索要无果后,李某将王某告上法院,要求偿还借款。法院依法判决:王某在判决书生效起十日内还款。但此事一直未能落实。  相似文献   

16.
就案说法     
《乡镇企业科技》2010,(32):68-69
2009年7月,王某看到药品行业有利可图,便尝试在互联网上开办网站,向患者介绍、推销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无中文说明、未取得药品注册证的药品。这一尝试让他尝到了低成本高利润的甜头。为了进一步提高销售额,获得更多的利润,王某又找人租用某医院门诊部一间房子,并雇佣医院的大夫霍某某、李某某坐诊,接待患者并向患者大力宣传、推荐上述药品。  相似文献   

17.
个体户朱某与王某一向关系很好。1996年初,朱某提出向王某暂借2万元做生意,当时王某身边无钱,答应过2天借给他。第二天王某正好有一张2万元的定期存款到期了,就到银行取钱,王某当时怕拿钱要清点,不方便,将取出来的2万元定期存款以朱某的名字,用定活两便的方式又存入银行,并在当晚碰到朱某,就将存单交给他,叫他自己去银行支取。当时,朱某说等回家后写一张欠条给王某,王某认为既然是朋友,欠条不欠条无所谓。没想到朱某把钱借走后一年未提还钱之事,不得已,去某才向朱某催讨2万元借款。朱某当时一口否定,没有向王某借过钱;王…  相似文献   

18.
《楼市》2007,(16)
【案例背景】2000年初,某公司组织职工集资建房,对职工申请集资的条件作了规定,并结合工龄等打分排列。王某、李某作为同事,均符合集资条件。王某取得一套房屋的集资权后,了解到李某不愿购买房,就与李某协商,希望李某能将集资权转让给他。李某同意了王某的要求,两人签订协议当日,王某给付李某集资房转让费  相似文献   

19.
案例: 2006年4月10日,王某想设立一个公司,但他又担心和其他人共同设立公司时在公司管理中出现矛盾和问题,因而考虑一个人单独设立公司。他又不知道能否设立一人公司及如何设立一人公司,因而他来律师事务所咨询并委托一名律师顺利帮他设立了自己的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宅基地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久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案,村民王某在其父母去世后将其遗留的住宅以遗产的形式予以继承,并拒绝当地村委会要求返还宅基地使权的要求,被当地村民委员会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同时判决王某将其父母所使用的宅基地返还给村委会。1985年2月,王某的父亲以一家4口人(王某父母、王某与其妹)名义,向当地村委会申请宅基地建房。1992年王某高中毕业,考上省城的一所大学,户口随之迁出,毕业后分配到离家不远的一座城市的机关工作,婚后在市里居住。1996年6月,王某的妹妹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