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3.
美国农民也无利可图
美国《农场主日报》网站于目前发表文章说,从2007年底开始,所有的农场主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投入在持续不断地上涨。通过比较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的数据可以发现,化肥价格上涨了49%,饲料价格上涨了20%,燃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了16%,另外种子成本上涨了11%。这一实际状况跟美国农业部的预期没有太大的出入。 相似文献
4.
对于比较依赖农业收入的农民而言,由于存在不得不支出的开销,就算粮价下降,他们也不得不卖出一部分粮食,这有悖于显示偏好弱公理,从而使其效用选择的起点变低。另外粮价下降时,由于粮食的需求短期内不会改变,政府此时就有必要采取最低收购价的保护政策以保障农民的实质收入至少不下降。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剩余索取权是一个很重要的激励,本文试着给出了这样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5.
6.
笔者近60年粮食生涯里,虽一直期盼农民“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又辛酸的粮食,能卖得一个好价钱,也不断吁请社会和消费者,要以科学态度善待粮价,以感恩之心,宽容以粮为首的农产品价格;但面对今年初某资深粮食专家力主将“高粮价”作为“强农兴粮富民”的战略举措,[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一)粮价走低可以说是粮食市场逐步放开以来出现的尚未根本解决的难题。按理说粮食购销逐步放开,通过市场供求调节,可以使粮价稳定或合理走升。2001年后,福州、杭州、上海等八个主销区省市率先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购销价格基本由市场调节,可是经过三年的时间,市场粮价仍处于低位。截至2003年2月份,粮食收购价与生产成本仍倒挂,当时,据长乐市种粮农户调查,早籼谷每50公斤收购价48-50元,比生产成本价52-54元还低2-4元。全国粮食连续减产,市场粮食供求偏紧处于拐点,进入2003年10月与2004年2月从南到北全国性的粮食市场连续两次涨价,中早…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中国从容应对粮价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俄罗斯禁止小麦出口而引发的全球粮价上涨已近1月。在这1个月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主要粮食品种供应充足,价格走势平稳。这表明,继平稳度过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之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再次从容应对国际粮价波动,续写 相似文献
13.
14.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安徽农业和农村这一块来讲,现在我最担心的是干部的工作不适应,农民的素质不适应。我本人就有一种危机感,深感对市场经济的知识知之甚少,经验更是缺乏。尽管有些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很强,改革以来确实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家型和科学技术型农民,但相当多的农民,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今年2月8日国家公布了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近日再次提高,两次累计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无疑是给种粮农民吃了颗“定心丸”。但笔者以为.在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同时。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对农业发展进行全面的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