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分工两个维度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不能通过企业分工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有所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需要健全各项配套措施,重视碳市场建设并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中国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候变暖问题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国内外低碳发展需求均愈加强烈。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低碳转型,控制碳排放,出台相应减排措施。2021年,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重大部署,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推行碳排放权交易成为影响最大、最具市场调节作用的方式。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制度创新,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因此,研究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并对碳市场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邓佳 《环境经济》2021,(5):16-17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建设已经到了最关键阶段,交易系统基本建成,正加快推进与注册登记系统的对接联调工作,力争在今年6月底实现上线运行。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项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我国CO2排放2030年达峰目标和2060年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抓手。2017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明确上海和湖北分别牵头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注册登记系统的建设和运维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挑战的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全面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实现环境要素配置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动力机制。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机构(即中碳登)立足作为全国碳市场核心基础设施的角色定位,全面服务全国碳市场安全平稳运行,持续当好推动全国碳市场深化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全国和江苏省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江苏的碳排放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究其原因,高碳型能源消费结构和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决定了江苏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尚未脱钩,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提出从重视碳计量、碳统计、碳预算开始,建议政府设立碳排放统计和考核指标,建立"低碳评估体系",使之成为考核政府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同时强调从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倡导低碳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汉作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改革试验区,建设低碳武汉是国家赋予武汉的历史使命。在分析武汉工农业及居民碳排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低碳武汉的低碳经济政府-企业线和低碳生活政府-社区-家庭线的双线模式。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转型是一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逐渐脱钩的过程。本文以GDP碳排放强度为切入点,分解了GDP碳排放强度的两个因子——能源效率、能源碳强度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程度,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韩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背景,比较分析三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轨迹和驱动模式,为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碳市场元年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履约完成率达99.5%,也就是说,仍有0.5%核定应履约量未完成履约。2022年新年伊始,全国碳市场就爆出"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第一案"。对于起步阶段的全国碳市场,企业的碳排放配额相对充分,但为何会出现这一结果?除了未按时履约,数据造假问题同样引起关注。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报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这也成为全国首例公开披露的碳排放报告造假案件。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围绕着碳价的争论从未中断。一方面,控排企业认为碳价偏高,提高了碳排放配额有缺口企业的履约成本;另一方面,专业人士和机构投资者认为碳价偏低,全国碳市场并未真正体现出碳价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省域碳排放差异性及其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宏涛  王会芝  徐鹤 《经济地理》2012,32(12):21-26
通过对区域碳排放模型的讨论,提出了适合我国省域尺度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并根据碳排放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发达型低碳发展、均衡型低碳发展、资源型高碳发展和发展型高碳发展等四类模式。研究认为,省域经济发展要向低碳发展转型,促进碳排放目标实现。其中,发达型低碳发展区域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均衡型低碳发展省份则应充分重视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型高碳发展模式需强调碳排放的削减绩效和碳强度的下降幅度,而对于目前尚处于发展型高碳发展阶段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则应全面分析低碳转型的基础条件和机遇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全国各地企业和金融机构大力探索合作创新,与“碳”挂钩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涌现。其中,“质押”全国碳排放配额为贷款提供担保的融资模式,已成为企业探索盘活碳资产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然而,大量企业在非确权登记机构处办理碳排放配额“质押登记”,法理层面质权未生效,实践层面更滋生了违约风险。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碳市场的平稳运行。因此,有必要系统探讨理清碳排放配额质押登记的法理逻辑和实践路径,引导全国碳排放配额质押业务规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重要途径。如今,在经历了"十二五"部分省市试点先行、"十三五"为全国碳市场打基础后,业内人士认为,"十四五"将是我国碳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预计2021年全国碳市场将正式启动运行。在2020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生态环境部将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历年来的数据对武汉的碳排放量做了初步的统计分析,了解近年来武汉的碳排放状况,分析其增长变化趋势,并设定了基准和低碳两种情景,预测了2014-2030年武汉市的碳排放量.同时,也将武汉市与100强城市、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对比.最后,基于预测的结果与其它省市减排路径及成果分析,进一步对武汉市的低碳发展道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逐渐恶化,碳减排已成为社会共识。中国积极推动经济低碳转型,采取措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其碳信息披露有利于碳减排政策的落实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选取典型高碳行业(火电、钢铁、建材、石化、有色金属)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19—2021年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各个企业差异较大。对此,政府层面要建立碳信息披露相关制度及运用财税政策,企业层面要主动构建碳排放管理系统及完善碳排放绩效考核机制,社会层面要培养消费者低碳理念,从而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福建碳排放的现状,指出福建加快低碳经济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其中一项重要途径是探索与台湾低碳经济合作,为此,福建应该明确提出闽台低碳经济合作的先行先试战略,以充分利用台湾的‘五缘’优势,引进台湾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技术、研发、人才等,加快福建低碳经济转型。具体合作内容有:合作开发低碳能源,加强低碳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上的合作,低碳产业合作,低碳城市合作,联合设立节能减碳服务公司,将厦门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碳交易”与“碳金融”市场中心等。阂台低碳合作“先行先试”战略能促进两岸低碳发展,对于加强两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婉 《环境经济》2022,(13):28-29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年间,碳配额未按期履约、碳数据造假等问题,备受业界关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数据质量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关键问题之一。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在接受《环境经济》采访中说,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定要夯实碳市场的数据质量基础,实现碳排放数据报告标准、质量以及透明度的统一,增强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16.
<正>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有效的碳定价为核心,积极引导资金流入绿色低碳领域。金融体系在绿色低碳转型中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经济风险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当前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仍有不足。具体表现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不完善,低碳转型的资源配置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健全;金融体系保障低碳转型的融资需求能力不足;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的防范还存在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以低排放为主要特征。浙江省的经济快速发展极度依赖于传统能源的消费,而其消费带来了巨大的碳排放,为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文章基于减排角度,在分析浙江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和碳能源排放系数三类指标衡量了浙江省低碳发展水平及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并从减排角度提出了提高浙江省低碳发展水平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碳交易试点尚需不断完善,在全国碳市场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碳市场建设对促进全社会减排、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社会温室气体减排、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消费等发展目标,分析了我国面临日益增长的第三产业和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挑战。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创建互相联通、互为补充的配额碳市场、减排量碳市场和普惠碳市场,形成"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复合型碳市场,按照基础先行、示范引领、统筹推进、逐步完善的思路,分阶段推进多层次碳市场建设工作,最终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潘敏  王晨 《经济纵横》2022,(10):73-81
2021年7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由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范围。作为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其在试点阶段的政策效果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2013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2009—2019年175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微观企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显著减少了企业的碳排放量;碳交易试点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研发创新从而作用于企业碳减排;碳交易试点对大规模企业的碳减排效应强于小规模企业,对非国有企业的碳减排效应强于国有企业。为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逐步纳入条件已经成熟的行业;重视企业研发创新在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相应地推出有一定针对性的措施;尽快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信息强制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20.
张萃 《环境经济》2023,(6):60-61
中国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整体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40%,既是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也是能耗大户,是绿色减碳的关键领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房地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对居住环境、品质提出了更多诉求。因此,在绿色发展与健康生活的双重需求之下,向绿色低碳和健康居住模式转型是地产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