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中国进入“医改年”,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看病难、看病贵”如何能得到缓解,而也是这一年,我国开始尝试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通过引导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加价优质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本文侧重从舆论引导角度切入,着重分析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及放开定价权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中国医改30年的经验教训,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受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且给医疗改革留下难以弥合的空档。认为面对结出的“看病难,看病贵”苦果。必须破解医改困境,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增强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确保医疗的公平性与公益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细化深入,“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沿着预期目标持续推进。实行药品零加成破解了“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难题,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药品集中采购和试点扩围、医疗医保配套等措施,打破了药品的恶意竞争和市场控制。加之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但这种控制是政策性控制,费用增长放缓是暂时性的,随着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更高需求,医疗费用的增长仍将持续。本文就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医院收入结构调整方面进行剖析,为医院合理控制费用增长、为病人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刊》2014,(16):39-41
正4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人社部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俗称"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如果说自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最大成效是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全覆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贵"问题,如今民营医院自主定价权的放开,可谓是解决"看病难"问题最重要的一步。"可以说这是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破除‘以药养医’体制最为有力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周刊》2014,(20):19-20
正为扩大医疗服务供给,解决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4月9日,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俗称"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作为一家公立医院的执行院长,笔者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高兴。  相似文献   

6.
因地制宜深化医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玲 《科学决策》2006,(6):40-41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卫生体制改革一直处于滞后状态。首先,公立卫生机构冗员众多的问题尚未解决,特别是公立大医院依然占据垄断地位,政府在应负的规制、投资和资源再分配的责任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放手让医疗机构甚至预防机构创收营利,结果在县和县以上层次的医疗服务供给领域形成垄断性市场。其次,在政府定价虚高、扭曲药品市场的条件下放开药品流通,以至于药品供给领域寻租者聚集,消费者不得不为高昂的药品流通成本付款。这一切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医疗服务价格飞涨与过度供给并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在健康服务获得方面的不均等程度加大,以至于瘟疫蔓延之时,方显公共健康安全脆弱不堪。改革开放后医药供给虽不短缺,但老百姓却因看病难和看病贵而怨声载道。这其中,看病贵即医疗费用上涨近年来对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成为目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沈亚秋  殷艳燕 《中国经贸》2010,(24):144-145
本文从重庆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入手,通过对优化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缓解重庆“看病贵、看病难”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优化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实施建议,以图逐步解决重庆因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而造成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深层次症结——医疗信息高度不对称。信息公开,信息透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我们提议,医疗机构每年应像政府发布年度工作报告和上市公司发布年报那样,发布医疗年报,载明与医疗服务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  相似文献   

9.
张帆 《当代陕西》2017,(7):40-42
剖析“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当代陕西》:医药卫生事业关系老百姓的健康幸福,是重大的发展问题、民生问题,也是改革问题、社会敏感问题.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如何对症下药? 宁建国:随着医改持续深化,“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但仍是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是制约改革推进的瓶颈.其中,既有长期积累造成的问题,又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预期影响,体现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80%集中在大医院;财政投入不到位,医院存在趋利行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不足,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未纳入全额管理,队伍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0.
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深层次症结——医疗信息高度不对称。信息公开,信息透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我们提议,医疗机构每年应像政府发布年度工作报告和上市公司发布年报那样,发布医疗年报,载明与医疗服务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3日,黑龙江省卫生主管部门在一次现场会上决定,全省各医院学习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实行的四项院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院务公开”。四项院务公开制度包括实现收费价格公开、医疗资质公开、医疗服务公开、内部院务公开。实行“院务公开”,变暗箱操作为“明档点菜”,改变了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局面,是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有力举措;但若因此就认为,举措一经推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医疗单位不正之风就会从此刹住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未免有些天真。毋庸讳言,办法是好办法,但如果各级医疗机构仍未…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确立医疗的公益性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施“城市社康促进工程”,构建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医院管理工程”,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和环境;完善城区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大卫生行风和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辅助弱势群体等方面的实践,探讨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解决办法和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相信大多数人有一种切身的感受。看病难、看病贵针对的主要是公立大中型医院。越是大型的公立医院,就越是容易出现大处方、医药回扣腐败现象、医疗服务态度生冷等问题。而另一方面,即使公立大医院弊病重重、负面丑闻不断,民众还是不计“前嫌”,挤破门槛前来求医。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因为医疗服务的质量较其他商品更加难于辨别,所以医疗服务市场就呈现出信息不对称的明显特征。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给患者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破坏了和谐的医患关系。通过了解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分析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看病贵的原因,提出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相信大多数人有一种切身的感受。看病难、看病贵针对的主要是公立大中型医院。越是大型的公立医院,就越是容易出现大处方、医药回扣腐败现象、医疗服务态度生冷等问题。而另一方面,即使公立大医院弊病重重、负面丑闻不断,民众还是不计“前嫌”,挤破门槛前来求医。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卓铭  简文 《东北之窗》2008,(23):26-27
药价加成是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一直以来的惯例。现行15%的比例是发改委在2006年《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下文称"《意见》")中提出的。《意见》规定: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以实际购进价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作价。  相似文献   

17.
赵文博 《中国招标》2010,(12):12-16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在我国推行已近十年,各地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开展,有效地遏制了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环节的不正之风,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多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月,“陕西省万户居民新年新愿望”大型社情民意调查显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民众的“首愿”. 去年5月我省被确定为第二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以来,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大医院病人扎堆、药价虚高等老大难问题正在得到破解. 2016年10月,我省全面推行就医分级诊疗,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按病情变化进行双向转诊,确保病人得到适宜治疗,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确立医疗的公益性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施“城市社康促进工程”,构建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医院管理工程”,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和环境;完善城区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大卫生行风和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辅助弱势群体等方面的实践,探讨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解决办法和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20.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周刊》2009,(37):35-35
“中国医改对准‘看病难、看病贵’下药” “中国医改就是对准‘看病难、看病贵’下药”,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对媒体表示,“看病难”主要是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看病贵”,一是医疗费用的上涨明显高于人们收入的增长,二是个人支付比例过高。他还指出,当前公立医院的改革是难点、也是热点,“它集中了看病就医的诸多矛盾,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