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CS-51系列单片机对外部中断源 INT0 /INT1的响应不执行中断响应周期 ,也不能自动识别来自 82 59A扩展的中断源。因此 ,利用 82 59A扩展 MCS-51单片机外部中断源 ,因其自身特点的特殊性 ,需认真研究 82 59A与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接口方法及中断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测量及测试应用系统中,为使现场采集的数据在突发性的掉电过程中不被丢失,且能长时间的保持,可采用32M位闪存芯片KM29N32000TS作为存储器。本文以AT89S51单片机为例介绍它在单片机系统中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个用 C 语言开发的温控系统的应用软件,该系统以 STD工控机为核心。文中详细阐述了该软件的设计方法、功能以及编程中某些难题的设计技巧。该系统拥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下拉式菜单,弹出式窗口,多种控制方法。适用于教学及在工业控制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设计一种基于STC89C51单片机控制的药丸产品自动计数器,系统由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检测电路、显示电路等组成,利用红外发光管发射红外线,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线、识别和接收药品信号,将开关量信号送入单片机进行控制计数,并通过数码管显示数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利用MCS 51系列单片机8031研制经济型数控系统,进行花键轴铣床数控改造的方法。详细讨论了数控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功能设置,以及各芯片之间的连接关系。原铣床经数控化改造后,扩大了其加工范围,能满足不同锥度花键轴零件的加工。MCS 51系列单片机数控系统具有经济、实用、灵活的特点,是当前工矿企业机床数控改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阐述单片机应用系统干扰的来源及后果,从理论上分析了单片机系统抗干扰的措施;介绍了当程序运行混乱时,使程序重入正轨在软件设计上应采取的抗干扰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为了促进用C语言开发CAD应用软件在机械设计、工程分析、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在此通过实例简单介绍了AutoCADR12forWindows版本ADS应用程序开发环境以及如何用ADSC语言开发CAD应用软件的方法,包括应用程序的创建、加载和执行等。  相似文献   

9.
双张检测器是印刷机最基本的检测装置。本文在总结现有双张控制方法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MCS-51单片机的超声波双张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检测原理、硬件电路、检测程序做了详细的论述。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开发和利用C频段资源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可在赤道平面以外的空间充分利用C频段频谱资源的两种技术手段--倾斜轨道同步卫星和高空通信平台,并就相关系统的潜在通信容量以及新系统与现存系统的干扰协调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规模PLC设备的特点,以VB6.0为平台,在PC机开发设备监控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用C语言编制通用平面连杆机构动态模拟软件的方法。它以杆组概念为基础,具有广泛的通用性,使用者只需按菜单提示在键盘上选用各类杆组搭接机构即可,随后的运动分析及动态模拟主程序便可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13.
利用Active Server Page开发Web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讲述了怎样利用ASP进行动态WEB主页的开发,包括数据库与文件的开发等,并给出了详细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CGI(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是应用程序与 Web服务器交互的一个标准接口 ,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 HTML不具备的交互式主页功能。本文将通过“教育窗”主页的访问 (点击 )计算器的开发应用实例 ,提出了两种使用 CGI技术实现点击计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读取GPS-OEM板定位数据的方法,以Itrax02为例讨论了GPS-OEM板的组成和特点,分析了NMEA-0183语句的数据格式及信息组成,并结合硬件特点研究了C8051Fxxx单片机实现GPS定位信息提取问题,并给出了单片机提取GPS定位信息有关的程序源代码.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two crossed factors upon the performance of a subject whose aim is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ing of a complex piece of technical apparatus, in this instance an automated arm from an assembly line. The primary factor was the encoding degree of the third dimension which constitut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bject. The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were: a 3-D photograph, an axonometric perspective drawing and a first angle orthographic drawing. The second factor wa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The subjects were, on the one hand, first year technology pupils (15--16 year-olds) and, on the other hand, professional draughtsmen from RENAULT.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3-D photograph were twice as good as those obtained with the axonometric perspective or the orthographic drawing. 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experience did not effect the scor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