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一直被认为是小说叙事技巧上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通过采用多角度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作者深刻展现了现代生活中因为信仰失落带来的混乱和因人际关系的冷漠带来的孤独与隔阂.文章通过对这篇小说叙事视角的分析,说明了福克纳是如何将叙述视角和他试图展现的支离破碎现实图景巧妙结合在一起,最终使小说获得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叙事视角具有不同的功能。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叙事视角呈现出由第三人称全知叙事逐渐向人物叙事转换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两种视角功能各不相同,使诗歌的主题出现了由批判讽刺向同情惋惜的转移。而叙事视角转换的推动力,则来自“人”在叙事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亨利·詹姆斯作为一名杰出的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以其大量创作实践和理论构建,从叙事结构、叙事手段及叙事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詹姆斯的长篇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被公认为其代表作。他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叙事角度。将作品的表现对象从外部事件转移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其文化融合的思想。本文探讨这部小说创作方面的主要艺术特色.从而认识亨利.詹姆斯在英美小说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4.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存在着微妙的叙事视角的转换,从开篇的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事类型至文末完成了向第一人称叙事类型的转变。在视角的转换中,将爱米丽放在杰弗生镇居民以及作者福克纳的双重眼光下进行审视,使读者感受到了两个性格、命运大相径庭的爱米丽小姐。  相似文献   

5.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关于叙事视角的理论出发,分析了霍桑的短篇小说《牧师的黑面纱》中出现的叙事声音和叙事眼光的结合与分离。在该故事中出现的叙事声音或与叙事眼光相结合,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做出评论,或与叙事眼光部分结合,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或与叙事眼光相分离,从故事中人物的角度向读者交代信息,凸现反差,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独具魅力,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述者等方面的分析,在揭示《呼啸山庄》精妙的叙事特色的同时,也展现了艾米莉.勃朗特对于叙事技巧的创新和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直接将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和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艺术追求目标,把文学的重心移向“叙事”,在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一种文学精神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的成功,源于收视导向的商业艺术、平民主义的传播技巧的综合运用,以及独特的新闻叙事策略。它在叙事话语上,采用“说新闻”的播报方式,注重轻松性、口语化和自然美;在叙事结构上,“调侃新闻”、“奇观展示”一显一隐地表征着两条行进路线,生成文本意义;在叙事视角上,运用富有交流性、亲切感的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借助柔性叙事策略,有效缩短受传双方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游记体小说常使用旅程化的结构和叙事方式。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游记体小说系统地用游记式的限制叙事和视角人物进行叙事,从而和传统游记体小说有了根本区别;而现代游记体小说里的行旅隐喻,体现了行旅体验和文化想象在虚构性文本中的对象化,"彼岸"和"归途"是较常见的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其叙事结构非常有特点,作者认为是一种二元同构、两极中和的叙事结构。本文试从叙事内容、叙事时间、叙事空间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总是以"实录"和"虚构"来区分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认为真实与否是界定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的基本标志。事实上,历史叙事中隐含着不少的虚构成分,历史并不是总以真实面目示人。  相似文献   

13.
詹尼特.温特森在《守望灯塔》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特例独行的叙事手法,各种叙事策略的运用可谓自如娴熟。除运用复杂的双层叙事结构、双层的人物关系进行故事叙述外,同时运用多个叙事视角,零聚焦、内聚焦以及外聚焦交替使用使的作品结构纷繁复杂,引人入胜。尤其是作者对叙事"时频"的把握,值得文学创作者深入研究。本文深入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单数性叙述,重复叙事和反复叙事加深读者对主人公印象、事件的理解,以及其对烘托作品的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叙事理论引入电视研究是一项有意义且富于挑战性的工作.电视叙事研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研究只限于虚构的电视叙事作品,如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情景喜剧及供电视播出的电影等.广义研究包括电视"文本流"中一切带有叙述性质的节目类型,如部分新闻节目、少数广告及一些故事性强的纪录片;还包括对非叙事性节目中若干叙述性因素的考察.本文所采取的理论视角是广义的电视叙事研究,着重分析电视与电影、小说在叙事层面上的差异,从而凸显出电视叙事的特殊性,为电视叙事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电影《莫扎特传》由著名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拍摄,是传记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其以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叙事方式巧妙地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冷峻、客观地向观众展现。文章将从人物安排、叙事视角、冲突设置、叙述线索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传记电影《莫扎特传》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6.
儿童视角是萧红感受、认知、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之一.她对这种视角的偏爱和成功运用,是她的个性、童年情结与艺术创造性有机融合的结果.她喜欢用儿童视角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说是有意为之.这不仅是对一种叙事方式的偏爱,更是与她的人生体验、生命感悟及个性心理的天然契合.她以儿童视角来叙述故事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仿佛毫不费力,但却产生了最佳效果.萧红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视角的成功运用.儿童视角在萧红的文学创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了数字技术对叙事的创新和推动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档案内容叙事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整合、数字叙事技术的运用等;提出了紧密围绕用户需求实现内容“对话”、紧密围绕服务内容推动机构“扩容”和融入文化血液推动档案服务“提质”三个方面来推动档案服务的发展。最后,结合多模态沉浸式数字叙事、数字艺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探讨数字叙事场景落地的实现方案和展望,以期探究数字技术在档案内容叙事和场景落地中的创新应用,同时为档案管理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小说注重叙述,而相对降低了对所叙述内容的重视。这对于20世纪80.90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先锋作家们来说,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的意义。在他们的视角里,小说的叙事远远比故事更重要。这一点。在先锋小说作家格非的创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由谁来叙事以及故事怎样被叙述,效果是很不同的。同样的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或者不同的叙述语气讲述,给读者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在格非的小说中,叙事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从图像叙事的角度研究儿童文学,开始受到学者关注。以美国儿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图像叙事为视角,研究分析美国儿童文学代表性作品中的图像叙事,挖掘美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儿童观以及儿童文学的美学价值,揭示出蕴涵于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美国教育理念,以期对我国儿童教育及儿童成长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在儿童清澈目光的注视下,影视剧中成人社会中习以为常的规则、习惯甚至黑暗、虚伪、权钱交易等都呈现出"别样"的含义,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的相互交织最终形成"复调"的结构特征,这将提高影视剧的深度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