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具体表现为:推行“固体裂变”架空银行贷款;推行国有民营,抵赖银行债权;推行不规范的企业破产,废除银行债务;实行合资改制逃避银行债权等。为保证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回收,商行要改变信贷资金结构,贷款管理要从重数量转变为重质量,加强风险管理,落实“三性”。同时,要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减轻银行负担。  相似文献   

2.
改制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已成为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改制企业逃废债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固有缺陷引起了企业逃废债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破产案件中如何维护银行债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当中,许多企业把破产当作逃债的主要方式,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银行作为破产企业最大的债权人受损最严重。本文分析了实践中企业利用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主要方式和原因,对如何完善破产法、保护银行债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一、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 近年来企业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行为日趋严重,尤其国有商业银行受到严重侵害,造成大量信贷资产的流失,增加了银行业的不安全因素,加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也严重破坏了社会合理的经济秩序和市场信用环境.根据对某国有商业银行部分支行中企业逃废悬空债务的情况的统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支行目前被企业所逃废悬空的债权本息金额占其不良贷款余额的10%左右,其中由于企业停业、倒闭导致的占12.8%,通过挪用、抽逃资金,分立、兼并和改制等进行恶意逃废的达占81.6%,其他形式金额为占5.7%.如何做好国有商业银行债权维护工作是当前金融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必须从其症结人手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田霏  赵浩 《西部金融》2004,(2):23-2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加快改革步伐,进行产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改造过程中,部分企业借改制改造的机会逃废金融机构的债务,给金融业的经营带来了困难,同时,企业信用缺失,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致使金融机构债权大量悬空,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造成金融机构惧贷,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形成了"企业改制赖债--金融机构资产下降--信用关系不畅--经济发展受阻"的恶性循环.如何严厉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经营权益,建立新型的银地、银企关系,构筑良好的信用体系,共同促进和推动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金融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原有的"财政是爹,银行是娘"的资金供给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一些企业仍然把资金需求建立在对银行的依赖上,部分企业领导还没有完全消除吃银行大锅饭的思想意识,"敢借、敢花、敢不还".  相似文献   

7.
揭示了企业逃废债的几种形式:有的企业进行“资产转移,分离重组”使银行债务悬空;有的企业通过兼并改制,重新得到贷款,拖欠银行债务;或是压低资产价值出售,造成银行资产损失;或是通过多头开户,逃避银行的监督。为了减轻或化解银行的债务风险,提出以下一些防范风险的措施:首先要建立信贷风险监控制度并负责实施。其次是增强银行服务观念,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以便化解金融风险。再次要求各部门相互配合,加强债务监督,提高银行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股权代表控制权,股权约束比债务的约束更为直接,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实施债转股比迫其破产对银行更为有利;处于转轨改制阶段的中国,股权约束是较债务约束更软的约束形式,对陷入债务危机的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能否化解银行的不良资产,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债转股的进程,生成有剩余索取权的监控主体,促使国有管理方式的变革以有确立规范的股份制等,是债转股新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9.
讲诚信本是企业份内的事,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失信现象令人堪忧,假冒伪劣、坑蒙欺诈、违约毁约、偷税漏税、逃废债务等失信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信用危机”已成为当今文明社会和市场经济中的一大公害,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马小明 《西部金融》2004,(10):16-17
企业悬空、逃废金融债务是近年来困扰银行经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法收贷维护金融债权是金融部门依法打击逃废债行为,努力降低不良贷款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辖区各家金融机构近年来依法收贷、维护金融债权情况的调查,认真分析了金融机构依法收贷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政府、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不同角度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企业的改制破产,致使宜城市金融机构大量贷款被恶意逃废。由于加强了诚信政府建设、信用主体建设,密切了银企鱼水联系,强化了窗口指导,宜城市经历了从信用“信贷高风险区”到“资金聚集洼地”的嬗变。为进一步加强县域金融生态建设,应发挥政府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增强县市支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责任感,建立稳定、高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诚信本应是人们经济活动的基本伦理.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不断发生.在银行与企业、部门之间,一些企业、部门借贷不还,并以各种理由和方式拖欠、赖帐、逃废债务等,使资金运行严重受阻.这些失信行为不仅降低了经济金融活动的效率,破坏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削弱了人们参与经济金融活动的信心,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和隐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借贷市场中的信用缺失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银行内部的信用缺失、企业拖欠银行贷款和逃废银行债务、商业信用筹资陷入误区和企业滥用商业信用等三方面分析了借贷市场中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然后从产权不清晰、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等方面分析借贷市场信用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立中国社会信用制度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破产企业以其财产向其债权人提供提保的债权处理;破产企业以其财产为第三人债务提供提保的债权处理;第三人以其财产为破产企业债务提供担保的债权处理等三个角度充分论述了破产程序中有财产担保债权的处理,为企业破产清算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银行债务与大股东隧道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债务对国有企业中的大股东隧道行为没有发挥治理作用;而在非国有企业中,银行债务有效治理了大股东隧道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越高,银行债务对大股东隧道行为的治理作用越有效,并且这一治理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企业改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重大变革,是搞好搞活企业的必由之路,银行要在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银企共同发展,有利于银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支持参与企业改制,为了保全银行信贷资产,当务之急要规范企业的改制行为,使其法制化。  相似文献   

17.
端木青 《现代经济》2009,8(1):77-78,85
一、财务危机的定义 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又称“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其极端状态是企业破产,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西方学者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比如Ross(1999)则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①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②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③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④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破产法》的出台实施,1997年7月30日财政部又颁布了《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的企业破产制度,完善破产企业的会计系统处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依据《破产法》,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法宣告破产。经过法定手续、企业一旦被裁定破产,则由指定成立的清算组接管。清算组的职责,一方面向人民法院负责,依法进行必要民事活动;另一方面负责破产企业的善后事宜,处理诸如财产保管、债权、债务清理,破产财产处理,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等工作,最后向人民法院报…  相似文献   

19.
恶意破产是债务人借破产之机逃避债务的行为,它极大地损害了债权人或多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我国法律所禁止。由于我国《破产法》尚不够完善,如何理解恶意破产的含义,以及对恶意破产的行为在实践中如何认定和处理,是本所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多数文献认为,政府的过度保护、金融机构的无限支持、市场供需剧烈变化、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企业自身因素是"僵尸企业"产生的主要原因。"僵尸企业"长期存在将降低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导致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加剧、资金链安全出现隐患以及扰乱市场秩序。关于债务处置方式,从企业角度看主要有兼并重组、破产重整和破产清算等方式;从银行角度看,主要有债转股、债务批量转让、减免核销不良贷款等方式。在债务处置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兼并主体的意愿不强、动力不足;破产重整程序运行不规范,未能充分引进社会投资人发掘和提升资产重组价值,名为重整,实际为清算;"僵尸企业"破产退出机制不健全;债务批量转让时资产的估值难以确定;相关不良贷款减免核销规定条件较为严格等。探讨和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债务处置的方法和经验,学者们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分类处理"僵尸企业"债务,继续优化单户转让、贷款减免等政策,适当放宽核销标准,加快企业破产重整和清算,严厉打击逃废债,积极发挥债委会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