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云南金融》2010,(1):28-29
3、融资融券的交易模式 在高度市场化的国家,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包括证券公司向客户的融资,融券和证券公司获得资金,证券的转融通两个环节,这种转融通的授信又有集中和分散之分,此外,证券融资融券交易还有双轨机制信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融资融券业务为证券信用交易开启了一种全新模式,近几年,融资融券交易规模就得到了飞速发展.对证券公司而言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不仅有效改善了收入结构,通过融资融券业务的竞争各个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还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为各个公司提供了全新的竞争机会.同时,通过转融通业务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得以更加紧密联系.本文在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面临的业务规模、流动性、客户违约、平仓纠纷、市场变化、经营管理及操作等多方面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客户准入、资金规模控制、抵押资产定价、强化动态管理与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相关配套交易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及监管体系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立我国股市融资融券制度的动因分析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市融资融券制度是境外股票市场的一种通行的交易制度。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立融资融券制度已具有多重动因,应吸收市场化模式和专业化模式的长处,总体规划,分步推进先以“证券公司许可证制度”作为过渡模式,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向市场化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4.
黄江东 《金融与经济》2012,(6):54-57,28
完善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比较、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融资融券交易模式十分重要。目前,三种典型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分别是:美国的市场化分散授信模式、日本的专业化集中授信模式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其形成的独特市场条件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以证券金融公司为核心的专业化模式日趋势微。当前,我国融资融券模式应着重借鉴日本式的单轨式集中授信模式,同时要为向市场化模式过渡留出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融资融券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相继出台,我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的基本业务模式已现雏形,各主要证券公司针对融资融券业务正式推出的准备工作亦基本就绪。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期间,证券公司可供融出的资券为自有资金和证券。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未来融资融券业务将作为一项资本市场的常规业务,而在业务发展中.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和证券是无法满足业务拓展需要的,融资融券的资券来源将成为该业务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证监会在2011年发布的《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意味着我国证券转融通制度已正式建立。证券转融通对于连接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完善市场机制、活跃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的证券转融通模式有美国的市场化模式、日本的单轨制模式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双轨制模式,这是由各自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各有优劣利弊。我国当前选择了专业化、单轨制、分段式的转融通模式,并构建了转融通担保制度。证券金融公司是专业化转融通模式的核心,本文就其股权结构、功能定位、业务范围、资金和证券来源、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证券期货》2010,(2):50-51
融资融券是指客户提供担保物,证券公司向其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客户在约定期限偿还所借资金或证券及利息、费用的证券交易活动。融资融券业务对资本市场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实现了杠杆交易和卖空机制。它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经营活动。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借入证券卖出的交易活动,称为融资融券交易,又称信用交易。在海外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是证券公司一项重要、成熟的常规业务。一、我国证券公司开  相似文献   

9.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出具证券供其卖出证券的业务。发展融资融券制度,无论对于证券市场、投资者、证券公司、银行,还是监管者,都将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期货》2010,(2):34-35
融资融券交易,又通常被称为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汪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人证券(融资交易)或借人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融资融券制度是一项基本的信用交易制度度。融资融券的推出,无论对于投资者、证券公司,还是证券市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锐 《中国外资》2006,(9):50-52
融资融券业务: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经营活动。客户向证券公司中请融资融券交易资格必须提供担保抵押品,包括现金、证券和基金等。向证券公司邂行偿还时,融资客户可以直接还款和卖券还款.融券客户可以直接还券或买券还券。  相似文献   

12.
国际上证券公司的自有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大致在1:25左右,而我国的证券公司自有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大约只有1:9,且负债部分基本上都是投资者的保证金,没有其他融资渠道,这也是我国证券公司普遍存在挪用投资者保证金的根本原因,即便是1999年8月人行正式下发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及2000年2月13日人行与证监会制定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融资办法>后,能够使用这2条资渠道的证券公司数量不多,所获资金也微不足道,且期限较短--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周期仅7天,股票质押贷款也只有6个月,对整体性提高我国证券公司的规模依然是杯水车薪,推进的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3.
王王 《中国金融家》2012,(11):146-147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或借入证券卖出的行为。2010年3月31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启动,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A股市场跨入了"双边市"时代,结束了持续20年的"单边市"的历史。推行融资融券交易模式,让A股市场告别单边做多机制,引入了做空模式,是中国证券  相似文献   

14.
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从投资者角度说,就是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借入上市证券卖出的交易活动。  相似文献   

15.
银行向证券公司融资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朝勇 《新金融》2004,(11):37-39
随着我国证券监管当局对证券业机构监管力度的加大和证 券公司市场退出机制的确立,商业银行的证券公司融资业务所面临的各类风险逐渐显现。一年多来,撤销鞍山证券,关闭大连证券,托管富友证券,撤销佳木斯证券、新华证券,以及行政接管南方证券等,每一次证券公司的市场退出和调整不仅给国家造成损失,也对银行业机构带来巨大风险。对此,商  相似文献   

16.
融资融券交易是一种信用交易机制,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本文对融资融券机制的概念及特点进行概要阐述,并重点阐述了融资融券机制的产生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证券期货》2010,(2):45-46
一、什么投资者可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 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前,证券公司应当了解该投资者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等内容。对于不满足证券公司征信要求、在该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承担能力或者有重大违约记录的投资者,以及证券公司的股东、关联人,证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资、融券。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融资融券?就是在现有的证券交易实盘买卖中引入透支交易机制和杠杆机制,即通过证券市场中介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出借资金或出借证券给投资者,从而放大市场交易量。举例来说,某投资者如果看多后市就会从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做多,等证券价格上涨后获利了结,再偿还证券公司所借资金;相反,如果投资者看空后市,则从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先行卖出,等证券价格下跌后再用较少的资金(相比于先前融券卖出时的市值)买回相同数量的证券用于偿还证券公司,从而获得差价获利。  相似文献   

19.
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来,充分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借款。这为证券公司开通了新的融资渠道,使得长期以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的格局得以放松,在两个市场之间建立了桥梁,对于我国目前市场化欠发达的状况,抵押信贷融资将对证券公司的成长与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峥嵘  朱蕾 《银行家》2012,(9):72-75
正证券金融公司源于信用交易制度,通常是为协调本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而设立,专门从事证券融通和转融通业务,具有专营性、较强垄断性和中介服务性。它主要吸收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基金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和证券,并向证券公司或投资者借出融资融券所需的资金和证券。证券金融公司是融资融券集中授信制度最显著的特征,主要存在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新兴证券市场,它的成立为证券公司和投资者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