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银行卡能够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文章介绍了银行卡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宏观经济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子模型是分析收益率曲线变动的模型,而收益率曲线变动通常可以用水平、斜率、曲度等三个因子来解释.本文对2002年1月到2005至7月上交所国债的收益率曲线变动的因子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因子可以解释月度收益率曲线变动的76%,斜率因子可以解释变动的19%.以不同期限利率的月变动额为因变量,以水平因子和斜率因子为自变量,构建预测模型,可以分析宏观经济变动对不同期限利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我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发现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对物价、国内生产总值、利率、人民币汇率均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和直接影响,并且能够领先CPI指标约5~7个月。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作为CPI的先行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轿车(乘用车)最能反映一国汽车产业与国家经济的关联,因此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轿车产出量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各国成熟时期的汽车产业发展与国民收入、投资、汽车产品出口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变动对汽车产业的作用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差异,深入分析和把握这些相关关系能够较准确地了解各国汽车产业特性与成功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温艳萍 《经济问题》2008,342(2):26-30
在我国,NPO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整体发展规模与宏观经济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第三部门的发展,而后者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得出重要结论:NPO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直接创造的产值上,还包括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性产值或者隐性贡献.从其总体发展来看,前途是光明的,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下降、失业增加和物价指数的连续下跌。目前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政策建议都是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力图通过调节总需求来改变当前的局面。本文  相似文献   

9.
朱慧  史东辉 《经济论坛》2007,(15):29-31
一、引言 重庆市直辖至今,房地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1997年以来,重庆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十年保持年均30%左右的高速增长,年度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呈现大幅度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理论的核心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但是现今有关绝对收入假说的解释研究中都没有将这一定律表现在消费函数中.本文对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理论重新加以解释,并对其消费函数进行修正,最后得出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国际比较和建立模型,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与GDP增长的相关关系,结合“十二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8,自引:0,他引:88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以线性关系假设为前提,并未对这一假设是否合理进行严格的经济计量学检验。本文率先将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STR模型技术具体应用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结构依从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规律,并得出如下几个结论:(1)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并可以通过LSTR2模型来表达。(2)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当GDP增长绝对下降时,能源消费比GDP有更快的下降速度;当GDP增长率不超过18·04%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9592;当GDP增长率超过18·04%时,能源消费较GDP有更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完全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因此,应尽可能地避免经济的负增长和超高速增长。(3)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1956—1976年间,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1977—2005年间,则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港口经济与临港区域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发展,港口经济的发展会带动临港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临港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港口的发展。选取我国13个港口1990-2010年的全港货物吞吐量和其所在城市同期的GDP、就业人口、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经济指标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分析了相关数据的平稳性和协整性,建立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各城市区域经济指标与港口吞吐量的相互影响程度,最后根据模型结果提出了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变化对消费支出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的大小,在全国及不同地区的具体表现各异.为寻求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对其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笔者依据1989年~2008年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基本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找出存在于其间的数量关系及基本规律.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但是收入不足制约了其消费水平.笔者据此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本文利用19782012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二元金融与二元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金融资源均衡配置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保持向农业、农村领域适度的金融资源倾斜配置、防止农村金融抑制,有利于二元经济结构良性转换。为此,要统筹城乡金融改革,同步推进城乡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的改革,并通过"保水于田"、"强制回流"、"控制流出"等综合措施,确保适度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领域配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消费者信心与消费需求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茂 《经济经纬》2006,13(1):21-23
美英等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CCI)可预测消费者的行为,也可为宏观经济提供信号传导功能。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回归分析,笔者对我国 CCI 与京、津、沪、穗四大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 CCI 与北京、天津的消费需求存在显著的预测和单向信号引导关系,与上海、广州的消费需求不存在显著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91~2014年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新能源消费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同时经济增长也会促进新能源消费的增长,两者存在动态的双向关系。因此,应高度重视新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优化新能源经济政策及外部环境;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提升新能源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加大新能源行业监管力度,依法打击骗取新能源补贴行为;综合开发多种新能源,提升新能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在东道国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的影响下,FDI对于降低本国能源消费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是否相同,并且对这种作用的显著程度和潜在的作用空间进行了分析。文章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以人均收入与能源利用效率的非线性模型作为分析框架,使用1985-2008年包含74个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全球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引入FDI能够提高本国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假设,同时,证明了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理论在能源消费领域的适用性,即人均收入与能源消费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文章之后通过在模型中引入交叉项验证了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东道国对FDI的吸收,从而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足够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52~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值在经历了长期而波动的高值状态后,从1977年开始逐年下降,能源强度值在1991年降至0.30tce/103yuan水平以下,到2004年仅为0.16tce/103yuan。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强度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各产业能源强度、中外能源强度、中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外产业结构对比,揭示了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过高及其过半的产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中国能源强度值过高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要强于第三产业。因此,作者指出,在以经济目标为首要任务的现阶段,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的降低,以及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适当转移。  相似文献   

20.
成依婷 《时代经贸》2007,(1Z):65-66,74
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现代经济学计量方法,对湖北省房地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湖北省经济增长是房地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反之房地产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