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看到郑杰取得的成绩,一些同行心生妒忌!近年来,随着郑杰老师名气的增大、生意的红火,有的同行竟然暗中使坏。更有甚者,还在媒体上歪曲事实、丑化郑杰老师的人品、贬低他的技术。面对同行非理性竞争,始终不屑一顾,他的心思一直放在诚心传技上。江苏省沛县的刘辉,在媒体上看到  相似文献   

2.
<正>祖孙三代从医,秉承父辈志愿苦练技术,终凭高超技艺桃李满天下。发挥自身优势苦练技法美名传1990年,21岁的郑杰卫校毕业后,来到父亲所在的地区医院实习。父亲在当地是很有名气的中医,爷爷也是一名老中医,受家庭影响,郑杰酷爱医学,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做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为人解除病痛。两年实习过程中,父亲手把手地教郑杰,郑杰认真刻苦地学习,水平大大提高了。两年后,郑杰在当地成立了第一家中医按摩店,取名“郑氏百疾经穴推拿店”。初时,来店里的患者不多,郑杰知道按摩推拿技术医治疾病的疗效来得慢,因此对于每一个上门的患者,他都是耐心细致地服务,每次服务都在半个小时以上,郑杰往往是累得满头大汗。一段时间后,细致服务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年  相似文献   

3.
孙凤梅 《销售与管理》2006,(11):I0015-I0015
1990年,21岁的郑杰从医校毕业,来到父亲所在的地区医院实习。父亲在当地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中医大夫,爷爷也是一位老中医。受家庭影响,郑杰酷爱医学,从小心中的志向就是长大后做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两年实习过程中,父亲手把手地教授郑杰,他的医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两年后郑杰在当地成立了第一家中医点穴店,取名“郑氏百疾经穴康复理疗店”。初时,因为点穴技术医治疾病的疗效来得慢,来店里的患者不多。但对于每一个上门的患者,郑杰都是耐心细致地服务。辛勤汗水换来了患者的顺利康复,年纪轻轻的郑杰名气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正> 从纱厂下岗回乡的职工陈红军,本想做点小生意,因没本钱生意没做成。想外出打工又没有门路,无奈在家里靠父母的退休金和姊妹们有限的收入来维持生活。3月的一天,父亲叫他到市里给他的三叔家送点菜去,顺便到他父亲单位将两个月的退休金领回来。他一早骑着三轮车奔到市区将菜送到三叔家,又从单位领  相似文献   

5.
<正>年已六十多岁的董老师,七十年代在农村当过赤脚医生,靠一根针、一把草给百姓治病,董老爱好古今医术,他曾用奇方怪招救过多位不治之症的患者,他一生爱好研究民间秘方奇方,他每年订阅大量的医药报纸杂志,他一看是秘方奇方都从报纸杂志剪下来收藏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尤其2006年他退休后,有了充分的时间研究民间秘方,他查阅大量资料结合本身多年的一身经验,2009年成功的研制出"心血康  相似文献   

6.
他出生在上海一个富豪家庭,父亲是拥有10亿元资产的国内纺织巨头。作为家族企业惟一的继承人,他毫无疑问地就是典型的被许多人既羡慕嫉妒恨又看不起的"富二代":娇生惯养,衣食无忧;入则豪宅,出则豪车;花天酒地,骄奢淫逸;为所欲为,犯上作乱——这些词儿是最常用于概括他们的。可惜,他却没有这些"福份"。18岁那年的一天,父亲突然给了他一张遗嘱,里面说了好多条,最主要的是说,从这天  相似文献   

7.
<正> 许多亿万巨豪其个性特征无不是意志坚强且大部分白手起家,从"赤贫"到"巨富"。正所谓:毅力不够,生意难成。李嘉诚先生14岁就出来打工,牢记父亲临终前嘱咐,勤学苦斗,艰苦拼搏。他不但挑起了养活五口人的家庭生活重担,而且有了自己的积蓄。他干起活来不要命,深得老板的赏识。可是  相似文献   

8.
我叫杨明忠,老家住河南省平桥县。我以前是深圳一家制衣厂打工者,自从学会五脏六腑点穴法以后,现在的我仍在深圳,不过没有打工了,而是坐在出租屋里等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为他人理疗,每天有几百元收入.还受人尊敬,每当碰见认识我的人都是师父长师父短,我心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以前在厂里上班时间长,工作累,工资少。我是一个不甘心过着平淡生活的人,一直琢磨着找一条适应自己的路来走,所以一有空就跑去书店看有用的书。2005年10月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郑杰先生的五脏六腑点穴治病疗法的报道。书上说:中医五脏六腑点穴是根据祖国传统  相似文献   

9.
<正>我要与人打交道而不是与机器为伴 祖籍意大利的艾柯卡,1924年10月15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艾伦敦,直到11岁,他才知道自己是意大利人。那是因为他在学校里受到同学们的凌辱,有人骂他"意大利小畜牲"。这件事给他产生了一个动力:你们不是看不起意大利移民的后代吗?我偏要出人头地! 高中毕业考试,他在900多个学生中名列第12位。当他高兴地拿着成绩报告单给父亲看时,父亲却冷冰冰地问:"你为什么不能得第一名?"他马上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  相似文献   

10.
<正>历经苦难不屈服有志小伙倾心手工老粗布冯祥伍1979年出生在山东潍坊,今年刚刚29岁的他经历了常人所无法经历的一切。13岁时,父亲离他而去。少年冯祥伍就到处拣废品、卖冰棍挣些零钱来补贴家用。22岁那年,冯祥伍到一家村办化工企业打工,一次厂里发生了爆  相似文献   

11.
<正>杰斯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书香门第,虽然父亲的薪水不低,但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都依赖于父亲,所以,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至今都记得在他16岁生日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了句"杰斯,生日快乐",而生日礼物也只是一支很普通的钢笔。而在他生日来临的  相似文献   

12.
吴晓燕 《品牌》2005,(9):36-36
<正> 严格来说,青岛原生的案例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失败案例,但之所以用如此长的篇幅来剖析这个案例源于"扁鹊的医术"这篇小故事。扁鹊的医术是兄弟三人中最差的,但为什么却最有名呢?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爱心的力量》节目之后,"小杨帆事件"成了岛城的焦点,诚信与友爱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去年5月,小杨帆被诊断为白血病,家人为她治病花光了积蓄。杨帆的姑姑出资为她家购买了一个气蹦床在青岛开发区摆摊,挣钱以补贴家用。不料,一阵狂风刮翻气蹦床,两位孩子的家长和一位路过的行人为保护孩子均受重伤。杨帆的父亲忍痛决定放弃对女儿的治疗,拿出筹措给女儿治病的钱给3位伤员缴纳了住院押金。3位伤员得知真情,深为感动,不但不要一分钱的赔偿,反而为其带头发起了捐款活动。一位不幸的父亲在极端困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周苏同记者谈起他的创业之选时感慨万分:"给别人打工,是不错,但拿的永远是固定收入,那种一分劳动一分收获的感觉可体会不到。"他庆幸自己在偶然的机会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周苏曾经是一名手艺不错的大厨,在一个机关单位食堂里悠闲地掂着他的炒勺,拿着三四千元的薪水,好不惬意。当妻子在原单位下岗后在他的劝说下心安理得地在家过着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日子了。但是过不久,小周就感觉了不自  相似文献   

15.
<正> 祖辈中医、19年临床经验,此等优势,令同行望尘莫及!郑杰医专毕业后,19年临床工作中利用"五脏六腑点穴法"治愈了无数的患者,多次获嘉奖被授予为世界杰出华人青年。2002年郑杰开始推广该点穴法至今,慕名来学习的人有教授、医生,更多的是下岗职工和小本创业者。  相似文献   

16.
<正>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如今的杨文学事业红红火火得益于一次在中央七台《致富经》栏目里看到一个宣传粮食字画的专题片,像许多创业成功的朋友一样,杨文学也经历了很多曲折,他农民出身没有多少文化,几年来他搞了几个项目,由于没资金又没知识,所以不是上当受骗就是以失败告终,几年下来亏了几万元,无奈只得到城市打工。一次偶然在中央七台《致富经》栏目里看到一个宣传用各种粮食做画和毛体字的专题片,感觉这个工艺品实在太好看了,肯定会有市场,原材料就是一些普通的粮食,何不试试看。杨文学喜出望外,连忙打电话咨询,制作老师介绍说":粮食字画是利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3月6日上午9点18分,黄山民间疗法汪老师的手机传来一阵悦耳的铃声,屏幕上显示"湖南怀化李慧"。刚一接通,里面就传出急促而又喜悦的声音:"汪老师,我的门诊今天开业了!"李慧今年38岁,湖南怀化人,在门诊开业之前,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妇女,没读过多少书,更没想过学一技之长,帮人治病。  相似文献   

18.
<正>他只有一张小学文凭,却能用不同的语言跟人打交道;父亲因为一美元的贷款给人打死,他却无息把钱贷给分文不名的贫民。他以一种极不正统的经营方式,打破了美国传统的民主,并在法律禁止垄断的空隙间,秘密建成了遍布欧美的意大利银行分行网。他在晚年的时候,终被推上了"全美第一银行家"的宝座。成为改写美国金融历史的巨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说起懒凉皮,"地球人"都知道,该小吃由西安海涛小吃首创,自从上市以来,以其独特的"不洗面"工艺赢得广大读者赞赏,至今已有数百位投资者靠它走上致富大道。它继承了陕西凉皮"白、薄、光、软、筋、香"种种优势,堪称一绝。然而,它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抛弃了传统陕西凉皮制作工艺,让经营凉皮变得不再那么辛苦,让卖凉皮赚钱变得轻松起来。童小辉,今年25岁,却有三年的打工经历。他是山西人,跟随父亲来到工地搬砖、和水泥,干这行收入低不说,更重要的是没有未来,对于年轻人打工毕竟  相似文献   

20.
<正>他一见面就打听:"于老师来了吗?"在《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第二届读者节上,记者遇到一位山东读者,一见面他就打听:"宏福康的于小轩老师来了吗?我想见见他。"记者告诉他:"这段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