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委托代理制的最优状态及优化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的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不同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委托代理模型阐述了委托代理制的最优状态,指出追求最优状态的关键在于降低代理成本,并结合现状提出了降低代理成本、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等原因,代理问题客观存在。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代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这对有效解决代理问题及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代理问题是产生成本粘性的主要原因。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不一致、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对代理人不能进行完全监督以及代理人对公司信息不能完全掌控等是其具体原因。优化代理问题必须引入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报酬激励机制、采用委托代理应用模型、完善有效董事会结构、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激励代理人提升自身素质以及采用代理人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关于间接代理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不披露委托人身份的代理同隐名代理的区别,倡导以《合同法>中关于委托的规定作为切入点,实现中西代理法律制度的融合,提出对不披露委托人身份的代理与诚信原则的分歧的处理,从而引出关于第三人撤销权增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对外贸易行业,代理货物进出口业务仍在一定的市场上持续稳定的开展,外贸企业以其高质量的国际贸易操作服务以及银行资信的优势,为制造商或是进口委托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赚取代理费。代理进出口业务中,由于委托人或是合作方原因产生的意外风险损失及额外利益,均应由委托人承担或是享受,  相似文献   

6.
石英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100-101
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现行的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理论并不能有效激励代理人努力地为委托人工作,仅从代理人收益角度来回答激励不足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从代理人产生与激励相互联系的制度基础上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7.
审计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审计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一系列代理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从委托人缺位和成本效益两方面分析审计中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继而提出降低代理问题发生、提高审计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特殊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委托代理关系基本矛盾在国有企业中四个方面的特殊表现,即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行为的特殊性及行使监督权的委托人行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代理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理人的工资和待遇,另一方面是由于两者的目标不一致,而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由此产生了经理人的行为可能会损害到委托人的利益,本文拟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模型来说明在经营过程中委托人和经理人在目标利益上怎样得到一个均衡.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委托代理关系基本矛盾在国有企业中四个方面的特殊表现,即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行为的特殊性及行使监督权的委托人行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邱效威  游杰 《商》2013,(12):18-18
在大企业或政府组织,委托-代理问题常常屡见不鲜。每当人们按照他人要求行动且代理人比委托人更加了解运营情况、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如果企业所有者对经理人监督不够,经理人便有可能会偏离委托人的利益,追求自己的利益,甚至产生"败德行为"。本人将以现实生活中国美公司黄光裕和陈晓控制权之争为例,针对现代企业所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以此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现行的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理论并不能有效激励代理人努力地为委托人工作,仅从代理人收益角度来回答激励不足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从代理人产生与激励相互联系的制度基础上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国有企业开展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从委托代理关系固有弊端,委托人没有起到指导、激励和监督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特殊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委托代理关系基本矛盾在国有企业中四个方面的特殊表现,即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行为的特殊性及行使监督权的委托人行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1结构化金融市场中的多重委托-代理模型在传统经济及政治理论中,一方需要为另一方利益而作为时,就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该模型的要素包括:1)要求代理人执行的行为对委托人有利。2)该行为需要代理人付出成本去执行。3)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须付出极大成本去考察代理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高级管理层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极易为追求私利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从而产生委托代理成本。随着委托代理问题愈演愈烈,如何使高管和股东利益趋同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曾一度被忽视的高管激励机制也因此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高管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理 《江苏商论》2006,(11):87-88
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国有企业必须设计委托代理制度,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使代理人在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度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20.
当参与者的信息并非完全时,将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在委托代理问题相关研究中,通常假定委托人较代理人占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委托人不得不把工作交由他人去做。但代理人不会无偿替委托人做事,委托人必须向其支付报酬,当然明智的委托人也必定会对自己提供的报酬提出相应的要求。此时,必须求得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为激励代理人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而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这就是委托代理问题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为了解委托人需要签订的契约,首先应知道委托人当前的处境,即其所面临的不对称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隐匿行动和隐匿信息两种)及其引发的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有信息不对称问题发生的时序和其他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