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将越发的显著,应当将文化产业确定为中国现代化战略的组成部分;文化产业一方面通过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文化复兴提升国家和民族形象,这将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探索文化产业与现代化、国家竞争力的关系,并分析文化产业在其中所起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国家文化产业安全这一角度,主要研究我国经济开放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及我国文化产业结构问题,确定了以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对外依存度为主的文化安全模型体系,选取了世界市场份额等七项指标来建立安全模型体系。总体研究表明,中国文化产业从2002年起有了巨大的发展,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对外依存度虽然也有所上升但是不显著,增速缓慢有限,文化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中国文化产业整体朝安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了行业进入壁垒对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进入壁垒对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抑制效应,并对生产率分布两端行业的负面影响较大,呈"U"型结构;行业进入壁垒存在国有文化企业保护倾向,其对国有文化企业生产率具有不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对非国有文化企业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以文化企业补贴渠道存在的行业进入壁垒,不利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市场壁垒能够提升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这些研究成果为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实施推广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地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平衡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三大模块构建由6个要素、25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依据2009年统计年鉴,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文化产业资源、产业环境优势明显,产业实力、生产效率和劳动报酬中等偏上,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竞争力综合得分全国排名第15位。河南需在体制政策环境、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客观分析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决定要素和竞争状况,是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促进其发展的基础工作。本文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构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软件对我国内地31个地区文化产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山西省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产业环境和产业基础较差,但成长能力和产业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文章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国内市场竞争程度以及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了逐个分析,具体分析中充分运用国内外的对比,最终指出我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福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类型。在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时,根据科学、客观及可操作性的原则分别选取和构建了潜在和现实竞争力的30个指标,对2009年福建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可见,福建省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还处于中游水平。应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增加文化供给,提高科技含量,打造文化品牌等方式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5-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数字文化产业相关数据,运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动静两方面深入剖析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动态演进。结果显示:静态来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效率整体仍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区域差异特征;动态来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态势趋于上升,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区域差异特征,此外,将各省份数字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划分为双驱动型、效率驱动型、效率制约型、技术制约型和双制约型5大类型,发现效率驱动型省份的占比最大。因此,我国各地区数字文化产业应联动发展,把握好数字文化产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和技术进步的相互协同作用,提升数字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城市文化魅力度的相关因子及多重因子间的线性关系,运用模糊ISM模型绘制系统要素的递阶结构图,并依据对模糊推理模型图的层次分析结果得到影响魅力度的层次结构关系,进而筛选出魅力度根本因子。结果表明:文化再生产潜力、文化发展措施与文化利益相关者是城市文化魅力度的决定性影响因子,文化服务覆盖率、资源异地开发性、城市风貌完整性、文化底蕴丰厚性、文化资源独特性、文化产业规划合理性、文化产品原创力、文化产业投资环境与文化消费多样化是直接影响因子,文化资源利用度、本土文化吸引力与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深层次影响因子,而文化可持续发展则是根本性影响因子。基于对各级因子相互影响的分析,提出文化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文化形象与精神相统一、合理吸收外来文化资源、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文化创新与传承并重等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锚之年,积极推动文化新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辽宁“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大目标。辽宁省文化产业的现状表明,必须理清思路,从政府服务、产业重点和亮点、知识产权保护、产业与事业发展、基层文化建设和保护文化遗产这六个方面培育和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改善民生文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流产业化的形成,物流业在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波特的"钻石模型"被广泛用来分析产业竞争力。利用波特"钻石模型"中的关键要素分析福建物流产业竞争力,针对问题,提出提升福建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建筑服务出口发展迅速,建筑服务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有了大幅提升。通过对中国建筑服务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在建筑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主要得益于资本要素的积累和技术进步。为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应改变企业竞争战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并加大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建筑服务出口发展迅速,建筑服务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有了大幅提升.通过对中国建筑服务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在建筑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主要得益于资本要素的积累和技术进步.为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应改变企业竞争战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并加大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4.
鲍卫东 《全国商情》2010,(1):41-42,44
企业竞争力,不外乎外在竞争力和内在竞争力两个方面,有四个要素:政治力、社会力、文化力、技术力。前两个要素属于外在的内容,后两个要素则属于内在的。企业外在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环境,政府政策、民俗民风、市场环境总是制约着企业行为;而企业内在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管理总是基于文化平台和技术平台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我国轿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从自主创新、零部件产业及政府三个方面提出提升轿车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四个维度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TOPSIS法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档分析。研究表明:相关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支持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17地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可以分为非常强、一般、比较弱和非常弱四档,"比较强"一档存在空缺;青岛市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应从二级指标入手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竞争力;烟台市和济南市表现一般,应从一级指标入手全面提升竞争力层次;其他14地市则均表现"比较弱"和"非常弱",应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寻求重点突破;各地市都应重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电影产业贸易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电影贸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国际文化贸易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在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化产业中,电影产业是最具国际化的媒介产业,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反映着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的电影产业在当今世界最具竞争力,而中国则在电影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通过对美国电影产业贸易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揭示美国...  相似文献   

18.
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出版产业竞争力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是提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精准的战略规划力,独到的编辑创新力,敏锐的市场开拓力,强大的品牌营销力,深远的文化传播力是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应从出版集团化、人才复合化和经营创新化三个方面培育:出版集团化是出版产业做大做强,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人才复合化是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出版产业要"以人为本",培养"德、能、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经营创新化是维系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战略地位的朝阳产业。兰州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文化产业将成为兰州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运用钻石模型来构建兰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广泛渗透到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传统文化产业得以更新并产生新形态.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需要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联合创建促进科技和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强化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提升文化新业态的核心竞争力等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