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某些行业盲目扩张、经济结构失调、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就业和再就业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加等问题,这些都与投资和消费的失衡不无关系。本文以聊城市为例,对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及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投资与消费增长是否合理进行了判断,并且提出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对于研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以GDP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及最终消费为对象,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弥补传统计量经济方法的不足,对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及最终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更为精确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河南省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密切的,投资、消费是维持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河南省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存在以上长期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却会偏离这种均衡关系,表现为向长期均衡关系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二者协调与否,不仅影响到当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而且影响到经济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在分析我国投资、消费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运用eviews3.1对对我国改革以来消费、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我国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投资持续扩张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合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在消费与投资不均衡的状态下,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超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协整理论等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政府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国债融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消费支出具有很强的生产性,与投资支出相比更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性结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协整技术分析了湖南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并通过自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进行了Granger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投资与湖南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长短期因果关系,因此保持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湖南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体现出较为显著的投资拉动特征.本文以天津为例,对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特点和规律性,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投资与经济金融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期来看天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但投资增长存在的周期性问题,以及投资与消费的均衡发展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研究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关系,对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资方向,消费的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无疑具有很大帮助。本文结合抚州市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1至2005年三亚市经济年均增长11.96%,经济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笔者通过分析三亚市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得出三亚市经济的增长主要源于政府推动下投资效应和旅游消费的增长,并对投资拉动和旅游消费与三亚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可持续增长作了深入分析,最后对三亚市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消费抑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协整、模型效应和面板异质性检验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抑制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发生外界冲击时消费抑制与经济增长之间传导响应的关系,考察了二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考虑到经济增长和各经济要素的内生性,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消费抑制正相关,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表明消费抑制通过投资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我国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利用消费、储蓄、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四种因素探索社会保险的发展是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本文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在总需求结构中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消费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才是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高效、和谐发展的有效选择.目前中国存在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的矛盾.中国政府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投资体制以及充分运用出口退税等财税政策,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并调整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总量与结构,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消费、投资、出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200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理论揭示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比较分析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为正确处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可以从消费、投资、出口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本文利用VAR模型,通过建立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并且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了消费,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为如何促进我国经济的高水平稳定增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85-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宏观和动态的视角,对我区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关系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动态分析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对自身的冲击产生持续响应,经济增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惯性"特征;消费、投资对GDP的冲击是正向的,居民储蓄对GDP的冲击是反向的。方差分析显示消费对内蒙古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消费的前提与收入有关,从经济循环的角度看,收入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巨大,如果收入没有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的同步增长关系,那么投资与消费的"双拉动"作用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的开放经济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持久的推动力。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论证消费、投资、储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比较多,对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还不够深入,这就使本文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意义。本文拟梳理消费与增长关系的一些经典理论以及观点,为寻求消费如何推动经济增长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投资、消费、净出口在我国GDP核算中分别占49.2%、48.2%和2.6%.投资、消费属于国内部门,内需所占的比重较大.长期以来,内需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和调控的内容,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一再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特殊的重要位置,而国外经济不稳定因素较多,消费需求疲弱,我国净出口增速下滑.在此背景下,研究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关于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论证中,大多学者通过各种模型实证得出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正面拉动作用,但关于投资、消费分别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有不同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实证分析1990-2008年我国投资、消费、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消费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冲击均高于投资和进出口,消费对投资冲击大于投资对消费冲击,消费和投资未产生相互挤出效应;经济波动以消费为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波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出现了投资过热,产生了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横,分析了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保持投资与消费的合理比例,进行合理的投资,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河南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消费与净出口需求需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方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拉动力,但河南省近年来的需求动力结构明显呈现不均衡特征:投资过热使得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投资结构和效益问题日益凸显;消费增长乏力使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总体上呈弱化态势;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明显缺乏拉动作用,且在将来一个较长时期也会如此。调整河南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需要在继续保持较大投资规模基础上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需要着力调整分配格局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需要继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将支撑经济增长的重心从过度依赖投资向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均衡支撑过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