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春林 《改革与战略》2011,27(8):125-128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文章借鉴主要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成功经验,认为中国必须从完善战略规划、市场需求、财税政策、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以及市场法律监管等方面入手,寻求解决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海峰 《开放导报》2013,(1):98-100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而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切入点,在分析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机理性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财经速递     
《北方经济》2009,(11):42-43
中国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表示,我国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请各部门结合当前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工作予以落实;各地发展改革委在推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产业》2011,(1):20-20
谨对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北京)高峰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10,(10):14-19
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0月18日,中国政府网刊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发展目标上,《决定》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决定》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营造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本刊全文刊发《决定》,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表示.我国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以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利用DEA模型评价产业技术效率并进行细分产业效率排序分析,研究结论对于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同时,针对副省级城市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评价工作,对于构建基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体化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选择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天舒  张天维 《特区经济》2010,(10):220-222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阶段递进再造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科学判断和选择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和方向至关重要,将决定区域未来的产业层次和在总体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既要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领域,更要明确具体产业链的体系和构造。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中,要注重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发展,政府规划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有机结合,自主培育和有效吸引国际国内资源相结合。要致力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加快新兴产业的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0.
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面向未来,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际化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选择。日前,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就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王俊义 《北方经济》2012,(15):30-31
正今年初,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培育和发展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治区政府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并设立专项资金,切实推动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意见》将电子信息确立为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八大产业之一。我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云计算是电子制造、软件、通信和信息服务的龙头,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云计算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应用领域广、辐射范围大、联动作用力强、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有利于自治区电力资源转化。  相似文献   

12.
李焱 《首都经济》2010,(11):78-81
中关村提出,大学科技园及孵化器要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领军企业的摇篮,成为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成为吸引,聚集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地  相似文献   

13.
加大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贵州省“十三五”时期实现跨越发展、同步小康的重要途径。总结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详细分析贵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及制约因素,并从规划引导、资金投入、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市场培育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贵州制定“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与关键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一般可划分为市场培育下的内生式、政府培育下的外推式、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的推拉结合式等三种发展路径,依托这些路径,结合辽宁的特点,必须抓住领军企业拉动力、产品竞争力、品牌效应、研发能力、人才技术、产业集群、财税政策支持,以此培育和发展好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股权融资方式,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华 《辽宁经济》2013,(1):48-4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针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推动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冯沽 《浙江经济》2009,(10):19-19
5月21日,财政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我国将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新能源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的一个重要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又为低碳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山东要顺应产业革命趋势,以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重点,积极打造高价值创新型产业链条。文章认为山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鲁西北、鲁中、半岛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但仍存在布局分散、产业层次偏低、有效市场不足等问题,应通过引导产业整体协同、构建产业创新体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措施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经济二次探底危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该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入手,在阐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举措.以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0.
石定环 《中国科技产业》2011,(2):F0002-F0002,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给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发来的贺信中强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努力构建我国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