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新春伊始,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同时也是近年来连续发布的第6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2.
张存生 《发展》2007,(2):62-6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瓶颈在农村.近几年,中央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而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在总结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经验教训基础上的发展新认识,也是我们审视大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小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集体发展良性与否的客观标尺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任务和方向,为我国开辟出了一条"跳出‘三农’抓‘三农’"的全新思路。近年来,安徽省将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复杂性、顽固性决定了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艰巨性、长期性。因此,如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业已成为安徽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干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工程正是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村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通过利用现代化手段,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统筹城乡消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通过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农村流通领域,是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陈俊亚 《特区经济》2005,(4):196-197
<正>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由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乡分割的格局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城市化相对滞后,农村人口仍占很大比例;城乡分割制度壁垒森严,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  相似文献   

6.
1982——1986年,连续五年中央制定了五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于农村改革做了总结,为农村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事隔18年之后,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呼声响起时,2004-2006年中央又连续出台了三个“一号文件”应对“三农”问题。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文件,这在我国建国以后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充分表明“三农”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应该放在国家发展大计的重要位置之上。近年来,中央连续三个“一号文件”犹如一把剪刀,裁出了“三农”的新景,带来了农业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7.
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首次并列提出“五个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并从八个具体的方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足宁波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从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看,现行县域经济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有诸多局限性,突破这些局限性要有新的制度安排,这就是发展市域经济。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新形势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供销合作社作为沟通城市与乡村、联系工业与农业、联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应把自身改革发展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中来思考、规划和落实,主动发挥“供销并举、双向流通”的优势,实施项目、网络“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双向流通、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在统筹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的序幕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的强势“锣鼓”声中拉开的,它给西部贫困地区带来了震撼的政策福音,西部贫困地区正在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新的发展对策,理论界也围绕“五大统筹”,增加农民收入,进行着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可谓思想空前统一、良方空前繁多,为西部贫困地区冲破“三农”问题瓶颈,缩小日趋拉大的东西部地区差、城乡差营造了思想先行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推进城镇化、农村工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积极转移农村人口,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是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李超 《乡镇经济》2004,(12):5-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近几年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已有很多研究,但就一些焦点问题仍存在分歧。本文力图从“三农”问题的表象入手,指出其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是社会制度层面的改革滞后,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非农化”与“城镇化”合二为一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税制改革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日本税制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改革时期,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税制越来越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伴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自80年代末以消费税的引进为开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以财政健全化和经济活性化为目的的税制改革.进入2000年以来,小泉政府对税制改革寄与了更高的期望,希望通过相应的税收调整来应对经济的不振。因为面对当前的财政困境,可采取的政策手段已很有限,能对当前景气对策起到明显作用的惟有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特色经济、优势经济、产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的有机结合。针对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缺陷,提出发挥区位与产业优势,构建农业物流体系,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将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连接农村各经济主体,优化配置资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拜发奎 《乡镇经济》2005,(11):15-17,23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本文在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六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6.
余阳春 《乡镇经济》2005,(10):31-3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评判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的工作业绩,最根本、最实在的标尺,就是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各级干部尤其是农业战线的干部,一定要以人为本谋划“三农”,立足“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千方百计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鲁雅琴 《乡镇经济》2004,(11):15-16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难题,而发展非农产业,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剩余劳动力的涌现,为非农产业发展提供了现实保障;改革开放25年来发展实践证明,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是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政府支持、政策引导、体制创新,是增强非农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必须解决而又极难解决的问题。从阶级、阶层的角度看,农民有问题;从社会、区域的角度看,农村有问题;从行业、产业的角度看,农业有问题。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农”问题都是必须迈过的坎。“三农”问题既是历史问题,更是现实问题;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是以农为本,新中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改革开放又是以农村为发端,农民是功臣。今天国家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三农”问题。然而现实却是:就在我们不断重视“三农”问题的同时,“三农”问题却越发严重。这促使我们发问:“三农…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财政对“三农”投入效益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农民收入作为衡量我国财政对“三农”投入效益的主要指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得出:在我国财政对“三农”投入的项目中,支农政策性贷款、对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投入以及对农林水利事业经费的投入效益最佳。提出建立我国财政对“三农”投入效益性的考核评估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农”对人才的需求矛盾与农业院校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全面奔小康这一形势下,一方面,“三农”追切需要人才;另一方面,农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本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相应对策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