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景观在城市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景观有利于亮化城市环境.有利于生态城市建设.然而,景观的毁坏是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城市景观保护刻不容缓.文章阐述了城市景观保护相关状况,基于设计因素,探讨了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认为反映在各尺度的城市景观上的城市病日益凸现,以宏观尺度的城市设计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越发显得必要;要使城市设计科学合理并能及早地介入,就必须始终把握城市设计的要义与精髓:即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城市景观发生改变,而城市景观的改变又可反过来影响一个城市的功能与服务;一个具有一定普适价值的城市景观综合分析框架对于分析城市景观是十分有益的,并且应该以宏观城市设计的角度经常性地检讨城市景观变化与城市功能服务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温莹蕾  吕学昌 《城市问题》2007,(1):56-60,69
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精神气质、经济文化等内容的载体,它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论述了济南城市发展中景观风貌的变化,以及传统自然与现代建设的融合与冲突,并对济南城市设计中的景观要素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4.
费翔 《中外企业家》2012,(17):21-22
为了保护被产业化和都市化破坏的自然,并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人们开始进一步强调造景的作用。从内容上讲,城市景观不再仅仅是园林景观,而是包括了市政、园林、环卫、环艺、广告、停车、亮化等诸多元素的城市大景观。从城市发展周期来看,城市景观涵盖了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阶段。众所周知,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这就显著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污染和破坏了自然环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能够改变这一现象,西方国家基于绿色环保理念,提出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提倡人们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基于这一背景,文章通过海绵城市理念及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提出在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城市的发展情况,深入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景观园林设计中,以此来营造一个美好、绿色、健康的城市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的建设不仅要满足交通出行的要求,还要满足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生态要求以及凸显城市文化底蕴的人文要求.城市道路植物景观是现代生态道路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阐述城市道路景观植物的组成、城市道路景观植物设计的原则、各类城市道路植物的配置以及植物色彩的搭配等.分析城市道路景观植物设计中的不足,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促进城市道路生态文明发展,提高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在规模和各项服务设施上也获得了很大的完善和提高,城市河滨绿地景观作为城市重点建设的区域是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的重要聚集区,因此,城市河滨绿地景观在设计和建设上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其人性化的特点,以服务城市居民和提升城市品位为出发点,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东南置业》2006,(10):12-13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快速腾飞,城乡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注重城市建设的同时亦十分关注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兴建了众多的风景保护区、纪念公园、烈士陵园、城市休闲公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以城市环境和地理优势取得城市经济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使得相当一些必需通过自身优势获取城市经济发展的地区非常重视城市景观的塑造,吸引更多的要素,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而今城市园林景观日趋成熟,伴随着快速发展而来的景观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这样一来,正规的园林景观公司责无旁贷的应担当起历史重任,来规整着这个有着深厚传统的新兴行业--园林景观。借着这股春风,以园林设计和园林施工的企业陆续出现在市场内外。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景观规划建设的进展、问题及反思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 0年代以来 ,我国城市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景观规划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表现在制度规范建设、生态与人居环境、历史风貌保护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 ;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如 :城市形象趋同 ,整体景观不协调 ,重形式、轻功能 ,历史风貌破坏等。面对现实情况和问题 ,对我国当前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从环境与制度建设、经济、心态、文化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10.
镶嵌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智慧结晶,是一种以硬质材质有色嵌片拼贴图案应用在墙壁立面或地平面上的艺术形式。通常所使用的材料具有与建筑共存的材料特性。因此,镶嵌艺术是一种极富现代活力的城市空间艺术表现形式。镶嵌艺术与城市景观的三大实质要素自然景观、环境设施,建筑物中的建筑实体、环境设施可以有机结合,同时又能与自然景观融合协调,使得城市景观整体空间达到高度整体和谐。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融入镶嵌艺术,传承和超越原有景观艺术表现形式已成为我国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新课题,在发挥艺术的社会审美功能、优化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运用前景和现实意义。本文对镶嵌艺术的文化媒介和材质媒介作用及镶嵌艺术在我国现代城市景观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研究了镶嵌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现代城市景观中运用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道桥景观问题是道桥工程美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经济等方面知识在工程建设上的综合体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道桥景观问题必将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高丽梅 《价值工程》2011,30(18):113-113
本文从四个方面:邯郸市自然地理概况,城市景观构成要素,景观特色分析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邯郸城市景观资源利用的状态,并重点分析邯郸城市景观特色,针对当前邯郸城市景观资源的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邯郸城市规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布局离不开传统与文化、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本文浅析了岫岩城市景观布局中的理念、构思与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20):181-184
城市湿地斑块具有自我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城市景观修复中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基于对海绵城市、弹性修复等理论的探讨,以滇池沿岸斗南片区湿地斑块修复为例。分析湿地作为城市弹性景观斑块的重要性,阐述了城市弹性景观斑块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景观斑块重组、水网修复等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为湿地景观修复、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找到切入点,以期为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生态问题,提供更多途径的解决办法,从而恢复城市景观的弹性与韧性。  相似文献   

15.
李玉珠  韩平 《价值工程》2011,30(12):272-274
以寒地城市景观安全设计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安全的问题入手,解释说明景观安全设计的概念,并针对寒地城市进行分析,总结了景观安全设计的影响因素。在空间尺度、距离、心理行为和气候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寒地城市景观安全设计的技术策略和管理策略。提出制定景观安全设计标准、制定防护等级、保证材料使用安全、建立项目安全预评价制度和项目后评估制度等景观安全的具体设计策略。并以台阶坡道的设计为例说明具体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6.
城市从单纯的建设转向景观文化的塑造,使景观改造成为一种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文化缺失问题。通过对城市文化场域及其对景观改造的影响和制约分析,指出在文化场域的背景下,构建城市景观改造理路对城市景观改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下我国城市景观改造的问题,明确主题文化塑造是城市景观改造主线,建构城市景观形式的多样与统一;关联多样化城市空间,立足于城市景观空间的通透与整合;保留场地具有文化信息的景观元素,延续多样化城市符号;建构"政府—场地—市民"的景观改造供给体系,提升城市景观改造效用。  相似文献   

17.
楚杰 《国土经济》2008,(5):77-78
城市景观,这个体现城市性格的物质实体,在现代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现在的城市景观千篇一律,毫无城市个性可言。城市景观应突出一座城市的“环境可意象性”、“市民参与性”、“景观原创性”、“地方特色性”等概念。我们从地方文化入手,从身边的最常见景观元素入手,充分考虑才能使城市景观成为城市特色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5,(28):179-180
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特征的探索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更加有利于创造个性的居住环境。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城市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本文在阐述景观生态学和城市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住区环境景观的形态构成要素与整体塑造,最后分别从道路景观、庭院景观、广场景观、植物景观、水景景观等方面对城市生态住区环境景观的分类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铜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占据黔东,是一个山水环绕、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对铜仁的城市景观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铜仁的本土资源优势出发,针对铜仁城市景观建设存在问题,提出应注重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注重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才能更有效打造从文化和生态上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更有希望把铜仁打造成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患较多,城市防洪问题十分突出,城市防洪与景观规划方面主要存在很多问题,城市堤防设计与河流景观的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城市防洪和景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然后对如何实现城市堤防设计与河流景观的有机结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