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旅游市场细分,传统宾馆、酒店难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民宿作为新的住宿形式逐渐受到市场热捧,旧建筑改造进行民宿设计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以阆中花间堂为例,分别从外观设计、功能设置、室内装饰方面分析其设计特点,归纳要点、总结规律,提出旧建筑改造民宿设计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民宿设计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大力发展工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还留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老旧工业阻碍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更新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日程.本文以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为出发点,结合成都东郊记忆改造更新的实例进行研究.总结旧工业建筑更新再利用的过程,创新其文化价值,以实现旧工业区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民宿客栈在30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青浦、崇明、金山、浦东、松江等地的乡村,形成了青西三镇、金山嘴渔村为代表的民宿聚落。例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连民村,依靠紧邻迪士尼乐园的地理优势,运用高新科技打造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现代化民宿;嘉定区向阳村在厂房、稻田、银杏林等引入书吧民宿、创意市集、农田体验项目,聚焦田园风光文化。如何发展上海郊区的民宿产业?市有关部门围绕上海盘活利用开发农民闲置房屋,开发民宿产业,  相似文献   

4.
正民宿产业是通过城市与乡村之间人流互动带动经济流活跃的一个重要载体,很多乡村把"留下消费者"作为乡村经济繁荣的一个抓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摁下了民宿产业暂停键,但暑期引发的报复性消费反弹,又让这一产业迅速站上复活榜。如何才能打造出吸引消费者的优质民宿,如何让民宿产业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形成品牌,后疫情时代民宿发展有何新方向,乡村  相似文献   

5.
<正>民宿的升级是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必然阶段,景区乡村民宿是农家乐的高级形态,同农家乐一样都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乡村民宿如何有效利用景区资源,挖掘乡村特色,使周边民宿与主景区共生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国内景区依托型乡村立足于乡村发展,将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作为最终目标。实现路径是政府、行业协会、民宿等管理者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形成乡村发展的内部源动力,  相似文献   

6.
烟台近代建筑是烟台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对其进行旅游活化利用是保护烟台近代建筑遗产和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烟台近代建筑遗产资源的梳理,在分析国内建筑遗产资源的旅游活化利用模式基础上,对烟台近代建筑的旅游活化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理清乡村民宿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实现机理,弥补现有研究实现机理不清的现状,并提出共同富裕目标下规范乡村民宿发展的可行路径。方法 文章引入经典空间生产理论,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将构建的乡村民宿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分析框架应用于浙江省象山县的实证分析,理清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结果 (1)乡村民宿发展通过带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实现乡村物质空间改造;(2)通过助力显化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价值、优化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乡村社会空间优化;(3)通过拓宽农村居民就业与收入渠道,延伸乡村产业链条,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空间提升。(4)整体来看,浙江省象山县在通过乡村民宿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过程中,体现出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保障到位三大基本特征。结论 (1)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发展的物质环境;(2)借助城乡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宅基地盘活利用、乡村金融制度改革、数字化改革等相关工作,挖掘改革协同价值,提升发展的社会环境;(3)探索多元化的“民宿+”模式,延长民宿产业链条,拓宽发展的经济空间。最终,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物质、精神、经济基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宿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为游客提供当地的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体验。自诞生以来,民宿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新兴业态。辽宁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民宿的良好的基础。推动辽宁乡村民宿发展具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意义。现阶段辽宁在发展乡村民宿的过程中集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统一发展规划及发展思路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针对未来乡村民宿发展趋势提出具体解决对策,即全面提升对乡村民宿发展的重视程度,制定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推动乡村民宿的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宿作为我国乡村振兴和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商业形态和空间利用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2000—2020年成都民宿为例,通过网络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讨成都民宿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20年成都民宿数量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成都民宿空间分布从个别区域集中发展向全成都市均衡发展。(2)成都民宿的空间演化过程是由分散到集聚,再到强烈集聚的过程,空间结构逐渐呈现出强凝聚力的趋势。(3)成都民宿的时空演化在不同年份存在一定差异,在空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点—线—面”的集聚演化特征。(4)区域政策、海拔高程、旅游资源条件、城镇化发展水平、道路交通条件、人口条件都是成都民宿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典型民宿集群发展模式的理论意义,以及民宿的产业定位、选址和规划实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为推动广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释放土地资源潜力,实现产业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2009年"三旧"改造在广东正式推开。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有效提升了地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了城市环境品质,产生了积极的政策效果。但随着城市发展转型与空间功能优化,以土地指标挖潜为指导的"三旧"改造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综合环境容量提升的需求,亟须在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基础上全方位推进城市更新。在此背景下,2015年2月广州市正式成立了国  相似文献   

11.
孔建华  杜蕊  王皇  阿灯 《致富之友》2010,(8):98-103
三北京创意工厂的布局特征与发展模式工业厂区的经济再利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建设的重要景观。改造利用工业厂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从以798厂为核心区的泛798艺术区,到首钢工厂群,以及更多的散布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工业厂区,形成城市创意产业和文化建设的风景线。学者于雪梅(2006)指出,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的工业建筑进行保护和再利用,是历史遗迹和新的时代精神的结合,是城市风格与活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杨樨 《山西农经》2023,(6):120-122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作为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乡村经济发展中热议的产业。民宿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产业模式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年,民宿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简约化到品牌化的路线,构建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其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保护和传承乡村地方民俗文化起着保障作用。通过对广大网友的问卷调查得知,民宿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表现为民宿产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经营成本较高、品牌宣传程度不够。为了创建更受大众喜爱的民宿产品,针对民宿产业提出如下建议:发挥地方政府和管理机构的引导、支持和监管作用;结合田园综合体,打造地方特色的民宿产品;采用定制化服务创新民宿服务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低碳化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体验式旅游的快速发展,作为体验式休闲旅游分支之一的城市短租民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探究城市短租民宿的服务场景与顾客体验的关系,对于促进城市短租民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蚌埠大学城的短租民宿,结合深入调查和问卷收集,利用SPSS 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服务场景的外围建设、基础设施、卫生与消费者的功能体验、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乡村振兴新时期下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不仅能推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还助力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落实。方法 文章基于筛选的2006—2022年的698篇国内乡村民宿文献,分析了国内乡村民宿研究历程,并利用CiteSpace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概述了国内乡村民宿主要研究内容;从微观视角,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的乡村民宿为实际案例,基于实地走访调研,分析当地乡村民宿发展困境探寻解决路径。结果 国内乡村民宿的研究历程以2014年和2017年为节点划分为3个阶段,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乡村民宿推动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助力扶贫振兴、主客体互动与游客行为等领域;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乡村民宿现存问题包括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文化融合等方面。结论 当地乡村民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科学规划民宿的建设和发展;(2)提升民宿经营管理水平能力;(3)深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宿;(4)深化文旅融合,丰富民宿旅游体验;(5)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帮扶政策和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时的风险认知如何影响心理预期和后续行为决策以及这一关系是否存在代际差异对于乡村民宿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文章以现代民宿发源地莫干山地区为例,首先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识别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的特殊性风险要素,其次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个体风险要素识别能力与投资效益期待的影响关系及其代际差异。结果 (1)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的风险结构包括系统性经营风险、乡村环境风险及其个体身份特征风险等;(2)外来经营者对不同风险的认知差异化影响了其投资效益期待程度;(3)投资风险认知对效益期待的影响在新生代群体与亲代群体中存在代际差异,其中新生代群体风险认知较强但对投资乡村民宿的效益期待呈悲观倾向,亲代群体则相反。结论 未来需引导我国乡村民宿投资市场回归理性,通过政策细化使新生代外来经营者重拾投资信心,并通过民宿经营者互动平台建设增强亲代外来经营者风险预警意识,以减少投资失败情境、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宿在非遗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旅融合中起着重要作用。地方文化融合民宿开发和运营,有助于打造特色住宿形态、保留当地特色风土人情、传播地域文化、增强旅客旅游住宿体验。以广东珠海乡村民宿为案例地,对37家特色民宿实地调研和网络调查以及对10位民宿经营者进行半结构性访谈,探究建构民宿地方文化的具体路径。调查结果表明,珠海乡村民宿在地方文化建构上注重按区域打造特色民宿,呈现红橙蓝绿民宿发展模式;民宿经营者在地方文化创新建构方面有待加强。因此,建议政府和民宿行业采用彩虹模式,打造特色民宿;统筹规划民宿产业发展,提升服务设施;加强民宿主题创新,彰显民宿情怀。  相似文献   

17.
正民宿经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包含着农民智慧的创造。这个创造突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的范畴,也突破了简单的乡村观光旅游局限,是一个融合了乡村休闲、体验、度假、教育等诸多功能的新产业形态。但是,我们必须正视此起彼伏的民宿经济所蕴含的风险和大量民宿项目失败的教训,思考民宿经济的真实生命力在哪里?如何获得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和旅游业的发展,民宿行业的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杭州民宿行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分析民宿行业在共享经济背景下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探讨杭州市应该如何更好的利用自身旅游业和人文地理的优势形成有特色的民宿发展模式,进而探讨在共享经济背景下民宿行业如何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更新改造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目标复杂系统工程,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为例,回顾了"三旧"改造政策近十年来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三旧"改造政策的实施虽然缓解了土地供给短缺的压力,但仍存在政策目标设置单一、缺乏规划统筹协调、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问题。结论认为"三旧"改造应转变以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核心目标的单一政策导向,坚持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以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推进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改造;地方政府应转变角色定位,针对旧村庄、旧城镇和旧工厂改造加强分类政策指导,制定规划对商业、居住、工业等不用的土地再开发类型进行协调管控,在"三旧"改造中着重发挥统筹规划、调节土地收益分配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游客的消费升级,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民宿产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将特色文化与民宿产品进行融合,既能够弘扬当地文化,又能带动经济发展。本文以天山世界遗产地喀拉峻为例,基于游客视角,分别选取民宿设施设备、民宿价格、民宿服务、民宿环境和民宿特色5个指标以及细化的40个指标体系,就如何进一步开发“马文化”主题民宿产品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在选择民宿入住时除了会关注民宿设施设备情况,也十分重视民宿特色和民宿个性化服务。因此,在开发“马文化”主题民宿产品时要根据游客需求,加强民宿设施设备建设、突出文化特色、注重个性化服务,打造独具一格的“马文化”主题民宿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