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人才流失这一问题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员工和企业之间除了劳动契约之外,还存在一种心理契约,即在所有组织中,每一成员与该组织的各种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间,总是有一套不成文的期望在起作用。本文结合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对人才流失与心理契约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3.
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与认可。企业要成功的推进六西格玛管理,就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六西格玛文化,将六西格玛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文章根据心理契约及六西格玛文化的定义,重点讨论了六西格玛文化的作用、心理契约对构建六西格玛文化的意义以及六西格玛文化的构建要点。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对的竞争加剧,知识成为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日益突出,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对象的知识型员工越来越受到重视。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产生、利用和增值,都要依靠知识型员工来完成。怎样吸引、留住知识型员工以应对激烈的竞争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激励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适当的激励方式可以保证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激励效果的发挥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不同的企业所需要采取的激励方式也不尽相同。基于心理契约的激励措施充分考虑到员工心理因素,能够实现激励方式与激励对象的合理配置,是比较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6.
从心理契约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出发,界定与明确了企业案例法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与探讨了企业案例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与意义。研究发现: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如同控制商业契约的起草、谈判、检查、争议处理等交易成本,企业案例法还能有效降低这个过程中达成、巩固、调整心理契约内容的内部协调成本。因此,案例作为心理契约的优良载体,发挥了其他方法所不擅长的综合优势,克服了心理契约特点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建设的导入、强化和演进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并能够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还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明确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成长发展需求。心理契约是企业和员工在雇佣关系中的相互允诺和责任,是一种内隐的期望,它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交易型、关系型和发展型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人力资本的主体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表现形式。因此,对企业来说,建立与知识型员工之间永久性的心理契约,并完善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激励措施便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宫德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53-54
文章主要将心理契约引入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通过对心理契约理论梳理,分析了心理契约对公务员激励的重要影Ⅱ向,在分析总结中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理论下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构建。最后提出了构建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四种途径即:物质激励、文化激励、考核激励以及工作激励。 相似文献
10.
11.
如何面对员工的流失,尤其是人才的流失,成为众多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战略问题。要解决人才流失的难题,关键在于抓住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对症下药。目前,已有许多文献对员工的离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许多离职模型,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出发,结合心理契约的相关理论,尝试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完善离职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14.
石油企业是技术密集、高风险的行业,掌握专门技能的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人才流失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见现象,如果给予足够重视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企业领导要正确分析人才流失原因,树立现代人才观和科学的人才价值观,加强与人才的沟通和交流,采取积极的对策来关心人才、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5.
企业人才流失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民志 《企业管理(北京)》2008,(3):91-92
企业人才流失是在流动心理需求的作用下产生的.本文对企业人员一般性和特殊性心理需求进行了归纳,结合双因素和成就需要理论、挫折回归及转移理论进行了过程分析,并提出了心理分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是当今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知识型员工,传统上的管理就是依据员工和组织之间明确的契约来完善和促进组织发展的,但是随着时间和情境的改变,传统的员工激励机制也表现出了种种的不适应,知识型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全部通过正式的契约加以明确规范。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出发,突出人际支持和协作发展更符合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特征。探讨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通过心理契约的信守、巩固、修正和发展整合各种激励机制,以期提高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经济管理之间的竞争重点在于集知识、信息、科技为一体的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特点使得如何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出发,分析心理契约视角下的知识型员工,并结合波特-劳勒的过程型激励模型理论,构建稳固的心理契约的激励机制模型,最后提出相应的激励对策。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离不开高效率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特别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一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双向的心理期望,是联系组织与员工的心理纽带,影响着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同时也是影响知识型员工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它会影响到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感情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19.
心理契约视角下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员工作为企业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群体,其敬业程度对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是,由于新生代员工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新生代员工的敬业度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契约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基于心理契约和敬业度理论,针对企业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现状,结合其心理契约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心理契约与敬业度相互作用机制,探讨提升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