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江苏省绿色金融及三产业结构现状,选取江苏省2001—2020年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进行分析,将视角集中江苏省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关系研讨。绿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促进效应会趋于稳定状态,结合江苏省绿色金融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兵团1999-2016年的基础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兵团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发展之间协调关系进行测评,分析二者动态演化的耦合过程。结果表明,兵团的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的支持效应,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处于较弱的协调关系,耦合作用不显著;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明显,金融发展对二三产业支持效应相对较高,为此要加快促进兵团金融产业的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资金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发展绿色金融经济有助于优化偏农型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以新型金融为资金支点、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经济新格局。受制于评估机制不健全、综合治理模式过于单一以及产业对接度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偏农型城市的绿色金融经济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更新。所以,应当继续改进现有的绿色金融发展制度、强化金融资本与绿色产业的融合度,从而驱动偏农型城市经济的提档升级、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亚军 《山西农经》2020,(3):23-24,27
引入空间面板模型,基于2005—2016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分析了金融结构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金融结构不仅会对本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临近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升级,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沿海地区金融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困境,得出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并从金融方面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从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缩小三大产业差距、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人口高质量就业、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升级,必须推动市场性金融支持,提高直接金融支持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完善间接金融市场,提高间接金融支持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依托财政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价值链理论是一个从微观层面审视产业升级的新兴理论。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并建,既可以利用国际产业转移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资金支持和技术外溢效应,也可以克服单纯融入全球价值链而面临的低端嵌入和高端“俘获”困境,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本文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探讨河南省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2000~2009年的FDI数据,分析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三次产业间及内部分布状况,就进一步利用FDI加快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为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业占比、绿色金融信贷余额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业占比、绿色金融信贷余额之间有着长期的比较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关系的层面分析,金融业占比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有着正向的导向作用,而绿色信贷余额对产业结构优化有着负向的导向作用,即绿色金融资源的配置不仅不能够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会抑制它优化进度的发展。从短期的角度看,通过-0.036958的调整力度趋向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王会钧 《农业经济》2020,(5):108-110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期,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并引导绿色兴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是必由之路。黑龙江省经过多年发展与探索,绿色金融支农取得了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业绿色发展的转型升级。本文从绿色金融发展环境入手,分析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重要战略目标,产业结构高度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推动农村绿色产业升级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键。文章基于环境规制理论和现代创新理论,结合国内外专家观点提出假设并构建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和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作用,探究了水环境治理下农村绿色产业升级的机理,检验了农村绿色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字金融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带来新机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用水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用水强度,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水平间接降低用水强度,数字金融对用水强度的抑制作用具有产业结构升级的单一门槛效应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因此,提出如下针对性建议: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促进节水社会建设;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掘节水潜力;持续提高技术创新,加快提升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创新,绿色金融发展已成为重要内容。河南省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还存在着法制建设滞后、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等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探究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绿色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发展密不可分。本文选取了金融深化程度、外源资金贡献率、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保险深度作为金融发展指标,运用安徽省1997~2018年的相关数据构建VEC模型,探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因此,提出加快省内金融的多元化发展,合理调整金融结构,完善融资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向我国产业转移和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的两大趋势汇合,使河南省逐渐成为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资本的热点投资领域,承接产业转移是河南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产业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各金融机构很早就涉足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至今已形成较大规模,成为我国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的发展使金融机构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金融手段实现社会资源更有效地向绿色、环保、低碳领域配置,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常永佳 《农业经济》2022,(4):107-109
绿色金融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这同时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来的新机遇。现阶段,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绿色发展意识相对滞后、农村产业结构欠合理、绿色金融资金供需不平衡、绿色金融配套政策机制尚不健全以及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阻碍。如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实路径将成为新时期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需要金融进行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伴随着金融结构优化。文章选取1992~2013年中国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及其它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新常态"之前时期与"新常态"时期的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与银行市场的关联度在"新常态"之前时期、"新常态"时期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呈现一般关联性强度;与证券市场的关联度在"新常态"之前时期呈现强关联性,在"新常态"时期呈现超强关联性;与保险市场状况的关联度在"新常态"前时期呈现弱关联性,在"新常态"时期呈现一般关联性。同时,在指标选取过程中加入科技水平与教育水平指标,实证结果显示:科技水平、教育水平与两者的关联度呈正相关,科技水平、高等教育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在"新常态"之前时期都呈现一般关联性,在"新常态"时期则都呈现弱关联性。提升两者的关联度,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结构优化的良性互动,该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缩小间接融资比例、改变教育方式、优化保险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政策性金融可有效化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抑制问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增收。研究阐述了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内涵及意义;揭示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上的业务边界定位问题、商业化运作问题及政策性金融机构与政府财政系统融合度不足等问题;从厘清政策性金融业务边界,建构商业化政策性金融体系及创新财政资金与政策性金融相融合模式等方面给出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民营经济带动河南省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解决新增就业问题,是就业的“稳定器”,但是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缺乏等问题。新形势下,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河南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高素质服务人才,促进河南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