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工伤认定范围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提出界定工伤立法精神、完善劳动关系认定、举证责任分配、完善工伤申请程序、建立有效的工伤认定争议处理程序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仲裁前置“工伤”认定久拖不决 于某是某建筑公司的包工头,长期分包该建筑公司的工程。2007年10月9日,于某雇佣的农民工宁某在与工友搬运混凝土预制板时导致右臂骨折。2007年12月24日,宁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求认定其为建筑公司的工伤,但未提交与该建筑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书面要求其补齐材料,宁某在规定时间内仍未提交。  相似文献   

3.
李琨 《金卡工程》2010,14(9):177-177
近年来,新型的劳动争议案件层出不穷,特别是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认定问题已经成为劳动争议、工伤认定的棘手问题。劳动法理论界对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研究始终达不成一致,致使实践中执法标准不一,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结合劳动法学理论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就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进行区分,以对两类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 某农民工现年62周岁,其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受伤为由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部门经审查,以其与被申请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不确定为由,中止工伤认定程序.该中止程序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5.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至十六条是工伤认定的实体性规范,第十七至二十条以及第五十三条第一项则是工伤认定的程序性规范。工伤认定的程序包括工伤认定的管辖、申请、受理、审核、回避、决定、送达和争议的处理。在讨论程序问题之前应当说明的是,《条例》规范的工伤认定的对象,是那些与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并且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保障》2014,(9):57-57
主持人:某建筑施工企业将工程违法分包给不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个人,该个人聘用的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因劳动关系不明确,劳动者以确认劳动关系为由起诉该建筑施工企业。一审法院确认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二审法院认为,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并无法律规定发包方与劳动者直接成立劳动关系,因而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不当,撤销了这一判决,改判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在接下来的工伤认定程序中,相关人员认为,法院生效法律文件已经实际否定建筑施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没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所规定的“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不应认定为工伤。在此类案件中,劳动者与发包单位间究竟有无劳动关系?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7.
案例陕西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建筑公司)系独立企业法人,龙丰苑项目部(简称L项目部)挂靠于建筑公司,无营业执照。2010年4月18日,建筑公司L项目部与张某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将部分水电安装工程分包给没有资质的张某。2.010年10月20日,仝某受雇于张某从事电工工作,同年11月25日上午,仝某在穿钢丝时眼部受伤。因劳动关系不明确无法认定工伤,全某于2011年j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其与建筑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案例程某系某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2007年6月15日在外出开展业务时遭歹徒抢劫身亡。其父向劳动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局经调查认定其死亡属于工伤。保险公司不服该认定,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人民政府维持了劳动保障局的工伤认定决定。保险公司仍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劳动保障局的工伤认定决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保障》2009,(5):66-67
陈某给住院的亲属(工伤职工)送饭后,在医院的电梯出口处踩到污物滑倒摔伤。陈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医院赔偿其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为9万余元。  相似文献   

10.
周璟 《投资与合作》2014,(6):367-368
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各国商事主体之间商事交易日渐频繁,争议增多,鉴于一国法院的判决在另一国家申请执行时会遇到种种问题,与此同时,仲裁具有灵活性,自愿性,简便性且仲裁裁决具有与法院判决具有相同的强制力,因此,商事仲裁逐渐成为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重要方法.申请撤销商事仲裁裁决是一项当事人在认为裁决有误时向法院寻求救济的措施.对于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的研究,有利于规范国际商事仲裁,维护仲裁当事人的利益,最终可以促进商事仲裁制度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劳动保障部门针对未参加工伤保险企业的工伤认定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工伤认定争议不断增多,举证责任分配不清,工伤认定赔付程序繁复及工伤认定业务水平有待于提高.进而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多方面原因,并针对性地从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提高经办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工伤认定程序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1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在充分发挥调解的基础性、前端性作用的同时,仲裁委员会依法仲裁,努力做到仲裁终结。”如何实现“仲裁终结”,是当前摆在各级人社部门调解仲裁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革除“一调一裁两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审理周期长等弊端,及时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刘东 《中国工会财会》2024,(2):55-56+58
<正>李某是一名快递员,在快递公司中从事快递派送工作。某日,李某在派送过程中不慎受伤,导致无法继续工作。对于这个突发事件,李某选择了向快递公司寻求工伤赔偿。快递公司对李某的工伤申请表示拒绝。公司认为,李某的工资是按日结算的,与传统的月薪支付方式不同,认为李某只是临时工或合同工,并非公司的正式员工。基于这个理由,快递公司认为自己无需为李某的工伤承担赔偿责任。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李某决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其与快递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 A、B系两家关联公司,行政主管系同一人.甲系A公司职工,因工受伤,行政主管在申请工伤认定时,以B公司作为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决定中告知了诉权,该决定送达B公司6个月后,B(A)公司均认为甲实际为A公司职工,工伤认定申请中的用人单位错误,因此工伤认定决定也是错误的.拟向社会保...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保障》2014,(11):56-56
主持人:某人员购买了一辆卡车,挂靠在一运输公司名下经营货运,由运输公司代交保险费,运输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具体经营由个人负责。后车辆所有人所聘用的司机在运输货物途中发生车祸,本人承担部分责任。在认定工伤时双方发生争议,运输公司认为个人属于挂靠,双方没有劳动关系,不存在工伤的问题。这种情况能否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6.
田路平 《金卡工程》2008,12(11):89-89
工伤认定就是对劳动者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情形发生的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是否为工伤进行判断,从而决定是否给予工伤保险赔偿.工伤认定首先要弄清其范围是什么,其次要注意认定的前提即劳动关系的存在与否,最重要的是实务中的事实劳动关系如何判断.  相似文献   

17.
1.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李援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其进行了解读,称这次立法在及时、公正解决劳动争议,给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提供方便和快捷的处理机制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一是对调解予以强化。二是延长了时效。仲裁时效延长为1年,并且规定了时效的中断和中止制度。特别是对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争议时效作了特别规定。在存在劳动关系期间,追讨拖欠的工资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当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该在1年内提出申请仲裁。三是仲裁的期限缩短。四是规定了“一裁终局”的制度,使部分案件一裁就终局,不必再走完劳动争议处理的全部程序。五是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了职工所在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权利;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第一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这些申请人的主张发生冲突怎么办?例如职工个人不申请工伤认定,近亲属提出申请;近亲属不提出申请,工会提出认定申请,应如何处理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保障》2008,(3):68-69
一、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重要性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劳动保障领域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对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 本人系河南铁路系统一名退休人员,1999年被诊断为职业病,2000年被认定为工伤,2001年被鉴定为4级伤残。其后对于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单位迟迟不予支付,一会同意给,一会又不同意给。经无数次催要无果后,我迫不得已于2012年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原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及相关利息损失。仲裁委未予受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