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近年来,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程呈阶梯式发展,南海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随着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建立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海洋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彰显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现行南海污染治理合作机制为考察对象,结合整体性治理中的政策、规划、服务供给、监控等过程,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审视不同类型合作机制的交易成...  相似文献   

2.
奉行强权政治、冲突对抗、大国中心主义思维模式的西方海权理论与海洋治理理念已不符合当今全球海洋治理的现实需要。中国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平等为思维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实践导向,以人海和谐为目标追求,为推进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针对构建过程中面临的国家信任赤字、国家海洋利益诉求矛盾、国家海洋话语权缺失等多重挑战,中国可以通过凝聚国际共识、推动国际共建、完善制度设计来引导全球海洋治理,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解决全球治理问题、构建美好世界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理念引领和积极实践。在理论层面,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筑梦世界,链接"中国梦"与"世界梦",以人类共善为价值诉求,以全球共同体利益为导向,搭建起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现实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由理念走向实践,由周边和区域推至全球,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五维统合布局谋篇,最终为全球走向美好未来提供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南海形势日益复杂,区域外大国积极介入,南海周边国家敌对情绪明显,我国南海维权形势严峻。未来一段时间由于亚洲经济迅速发展以及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等因素影响,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敌对化趋势加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在此背景下,我国未来南海政策应强调"主权属我,合理开发,有效管理",建议通过强化管控、深化合作、推进油气资源开发、制定发展规划、支持民间开发、引导非官方舆论等若干措施维护南海权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湄公河次区域中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与渔业国家之一,与湄公河流域周边国家很早就开始了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湄五国都是重要的农业国家,随着中国对外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水产品贸易合作总量逐渐扩大,影响力增强。但也存在贸易国别失衡,贸易产品单一,附加值低,贸易自由与便利化低等问题。需要立足彼此优势与互补性,优化产品与国别结构,加强水产品投资合作,完善法律规范,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区域粮食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产业存在高度的互补性,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一带一路"战略为开展区域粮食合作创造了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应把区域粮食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战略性粮食合作机制,基于"亲、诚、惠、融"的理念开展区域粮食合作行动,创新区域粮食合作方式,建立相应的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已成为推动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在阐述安徽省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现实基础上,提出策略体系,以期为安徽省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远洋渔业是具有战略性质的重要产业,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远洋渔船常年在广袤的大洋深处,对丰富国内市场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的总纲领,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同列为国家三大战略。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主要合作内容,新时期,开展农业合作仍然是沿线国家的共同强烈诉求,是建设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本文从"一带一路"的内涵理解入手,分析农业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梳理"一带一路"区域农业合作的成效与问题,提出深化农业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的"命运共同体"外交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外交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内在逻辑包含着三重维度:历史维度,"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的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价值维度,"命运共同体"肩负着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和和平发展的"地球梦"的历史使命;实践维度,"命运共同体"在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道路上指导着中国外交与世界一体。习近平"命运共同体"外交战略思想必将指导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双赢发展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与周边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抓紧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国家应尽快制定《区域经济合作开拓法》,与周边国家签订《区域经济合作投资保护协定》,简化境外投资手续,建立多层次合作对话机制,推进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实现区域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海问题涉及到我国的核心利益,加强南海渔业执法力度是维护国家权益的紧迫要求.但针对目前海洋执法体制的现状以及南海错综复杂的局势,海洋执法部门难以有效地实施其执法权力.通过借鉴美国海岸警备队海洋执法的经验,发现完善的海洋立法、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职责综合化是其成功的关键.整合我国渔业执法各方资源,创新南海渔业执法模式,切实提高我国南海执法水平,从而夯实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石油能源在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南海地区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和独特的地缘战略区位价值,愈来愈成为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从能源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南海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和南海丰富的石油资源关乎我国的能源和贸易安全,中国南海石油安全的对策应是旨在为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继续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对话,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逐步谋求解决南海地区争端的途径,促进南海局势的稳定和中国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顾向一  于慧 《水利经济》2023,(1):24-30+104
跨境水资源合作对于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意义重大,开展国际合作是化解当前跨境水资源合作难题的必然选择。由于国际硬法制定的繁杂性以及实施效果的不确定性,可以从国际软法入手,开展澜湄流域跨境水资源合作。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机制已经在机制构建、信息共享、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但仍需要通过建立联合管理机构、扩大自身影响力、鼓励流域国共同参与、增加合作主体类型等来完善,以加快建设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步伐,推动澜湄流域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文在深入了解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冲突分析模型,对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的争端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要保持南海争议区渔业资源开发的稳定均衡,中国和周边国家在南海争议区主要采取不作为或者各自开发渔业资源.同时,论文指出共同开发应该作为南海渔业争端的一个过渡期或者一种手段.中国与周边各国进行共同开发是为了维护海洋权益的最大化,但在时机成熟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应当考虑实行单独开发.  相似文献   

16.
大型海洋保护区建设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海洋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抢占海洋战略要地的重要手段。我国尚未开展大型海洋保护区建设,亟需吸收借鉴相关国际经验,进一步提升深远海区域生态管理工作水平。文章梳理总结了国际大型海洋保护区建设进展及主要特征,阐述了美国及澳大利亚大型海洋保护区管理举措,提炼了国际大型海洋保护区建设实践经验及启示,并结合我国海洋实际,从增强深远海区域生态基础数据储备、积极参与相关国际事务、试点实施保护区分区管控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既涉及到陆域产业,又涉及到海洋产业。在陆域领域层面上,产业的发展链条不以海岸为终端,而是继续向海洋延伸;在海洋领域层面上,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陆域即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一要实现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耦合建设,二要实现海洋经济、沿海经济、涉海经济与海外经济的耦合建设,三要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耦合建设。  相似文献   

18.
泰国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海洋国家,实现中泰海洋经济良好合作有利于带动中国与南海周边地区的国际合作,将有力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本文通过分析两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利用海洋产业产值比重、产业增长率和需求收入弹性等指标对比分析其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特征,深入研究两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而依据互利共赢和优势互补原则,在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和两国海洋领域合作规划大框架下提出加强发展两国海洋渔业合作关系、助力泰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两国海洋油气业技术合作等制度和差异化设计旅游产品等对策建议,以推进两国海洋经济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渔业经济》2011,(5):177-177
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和农业部南海渔政局协办,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湛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嘉旅游开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通达化工有限公司等承办的“南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11年8月30日上午在美丽的湛江海滨宾馆开幕。  相似文献   

20.
海洋牧场是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恢复海洋渔业资源、调整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建设海洋牧场对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防城港市率先创建了广西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我国最早开展人工鱼礁建设投放研究的区域。本文系统分析了防城港市建设海洋牧场的基础条件、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海洋牧场的建设思路和发展策略,为更好地促进防城港市乃至我国南方相似类型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