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SG理念及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公司在经营中需要考虑的环境、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因素,既是长期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的转变,更是资产管理行业道德标准的提升。本文从投资决策、财务绩效、融资渠道、经营效率、治理水平多个角度分析ESG绩效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路径。最后提出建议:通过央企和国企带头,推动民营公司ESG实践,实现ESG披露全覆盖;鼓励上市公司在适度水平上披露更多公司治理信息;建立完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并规范披露指标要求;出台针对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激励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电力企业在全球能源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对全球能源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然而,中国电力生产长期依赖燃煤,迫切需要加速清洁能源发展。ESG评价体系衡量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的绩效,已成为全球金融和投资界的关注焦点。本文通过分析电力企业ESG评价现状,指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完善电力企业ESG评价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履行ESG责任,进行绿色转型,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支持。本文在对我国ESG评级体系及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资源基础观以及制度基础观视角探析ESG责任履行促进企业可持发展的机理,并指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ESG基金刍议     
“双碳”背景下,我国的ESG基金发展迅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鉴于此,笔者从ESG的国际经验出发,对我国ESG基金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究国内ESG基金“责任”与“利益”的终极博弈。同时,指出我国ESG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双碳”目标下,对钢铁企业而言,由于是高污染产业,碳排放量较大,要达到“双碳”目标无疑是一项巨大挑战。而在ESG信息披露中,环境维度的数据可以反映企业污染治理情况,加之ESG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部分利益相关者逐渐重视钢铁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报告。本文以“宝钢股份”为例,分析其ESG信息披露情况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ESG理念自提出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ESG表现与中国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研究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是否有促进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4—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得出结论:企业ESG表现越好,企业价值越高,并且ESG表现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企业价值。本文的研究丰富了ESG表现的经济后果,为企业、投资者、政府践行ESG责任、降低投资风险和完善ESG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ESG信息披露发展较晚,尚未建立完善的披露框架与评价体系,企业还未了解到其重要性。紫金矿业的污水泄漏事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矿业作为高排放、高耗能的特殊行业,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在“双碳”目标下,矿业企业的信息披露值得关注。本文对紫金矿业的ESG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ESG理念在中国日益受到重视。基于目前ESG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成果略微不足,没有一套完整健全的ESG体系,能够应用在计算机电子行业的ESG体系就更为欠缺。本文以计算机电子行业代表性企业——华为为例,对其推行ESG理念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ESG理念在我国计算机电子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能源企业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快速的发展和增长,但也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庞大的能源消耗。因此,关注能源经济的持续发展变得更加重要。ESG社会责任报告从公司的环境贡献、社会贡献和公司治理三个角度出发,从非财务的角度,多维度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层面的信息披露质量。本文以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其ESG披露现状,最终从公司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关于披露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外经济高速发展,现代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关注对消费者、环境及社会作出的贡献。在企业的投资活动中亦是如此,社会责任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近年来受到政府机构、投资企业和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璞玉投资公司为例,探讨“双碳”政策和绿色转型背景下,投资公司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ESG评级对企业超额现金持有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ESG评级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超额现金持有和融资约束,融资约束在ESG评级和超额现金持有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评级对超额现金持有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4—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两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显著正相关,绿色技术创新在ESG表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成熟期、非国企和地方国企而言,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效应更明显。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产权性质中呈现出异质性特征。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ESG表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相关文献,拓展了企业ESG表现经济后果的理论边界,同时也为企业完善ESG理念体系、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1—2020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研究地区居民性别平等价值观认同与当地企业ESG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地区居民性别平等价值观认同与企业ESG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的关系,即当地居民性别平等价值观接受度越高,企业的ESG绩效也越高。在消除样本选择偏差后,此结论仍然成立。在进一步分析中,分析师关注度与媒体关注度等正式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地区居民性别平等价值观对企业ESG绩效的正向作用,进一步证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相互互补,共同影响企业ESG绩效。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政府和监管部门推动环保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日益重视对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投资。ESG的引入和实践为钢铁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营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国家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钢铁企业及其生态圈必须采取改革措施,注重企业的ESG。本文以鞍钢股份为例,分析鞍钢股份实施ESG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实际上是关于所有权分配的合约,其中心问题就是要通过选择适当的契约安排来实现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应,以确保企业的决策效率。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和法律制度下,融资结构决定和影响着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模式是融资结构或资本结构的表现与反映。公司治理包括以美英为代表的外部控制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模式,通过对比两种治理模式的特点,对我国公司治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2020年146家林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林业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表现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ESG表现对林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非污染企业对林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更为突出。提出了林业企业需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推动企业ESG水平提高,进而推动盈利能力提高;政府监管部门应不断增强对林业企业ESG表现关注,鼓励金融机构支持ESG表现良好的林业企业;政策制定部门和ESG评估机构应进一步完善ESG信息披露的实施细则和ESG评价标准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ESG表现往往与企业的经营绩效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在绿色发展理念下,许多具有前瞻性的企业都将其ESG表现发展到企业的战略层面,与此同时公开企业发展的ESG报告,将ESG表现供社会检视,以此来践行ESG目标,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以林业龙头企业之一的丰林集团为案例,主要根据企业《2021年社会责任(ESG)报告》,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方面来研究丰林集团的ESG表现,并得出有利于企业绿色发展的启示:优化经营机制、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提高绿色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21年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ESG表现与企业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且企业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通过减少融资约束,从而提升企业价值。以上结论均稳健并为政府部门健全ESG制度建设、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投资者重视责任投资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碳会计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2008—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总库中的412篇文献,利用CiteSpace 6.1.R6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对该领域从发文量、关键词等角度进行词频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碳会计和ESG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绿色金融、公司治理等,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权方面,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统一规范、数字化经济等。本研究可为相关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公司法》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确定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并加强了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笔者通过对人格否认理论在我国诉讼程序上特殊问题的分析,探讨其不足之处,以期对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