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实现农业碳中和既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应有之义,也是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农业碳中和的低碳、零碳、负碳三种目标及内涵,构建了中国在2060年实现农业碳中和的路径图。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在2060年的基线情景下相对于2018年将增长64.91%,减排措施将有潜力减少74.18%的基线情景碳排放量,结合碳抵消措施将能够实现农业零碳目标。同时,中国农业碳排放在2016年已经达峰,在未来通过减排能力建设阶段、快速减排阶段、巩固完善阶段将能够实现农业碳中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实现中国农业碳中和的保障措施,并展望了中国农业碳中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碳交易价格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年6月至2019年3月中国8个碳试点市场的碳交易价格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检验方法,从统一整合的视角挖掘国内碳交易价格的共同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2或3个碳试点市场间的共同趋势特征较明显;4或5个碳试点市场间有一定的共同趋势特征;6个及以上碳试点市场间没有共同趋势。尽管8个碳试点市场交易价格差异较大,但是在全国碳市场统一趋势下,整体兼容性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因此,为实现中国碳市场的衔接统一需要推进配额分配方案建设。碳市场交易需要完善碳交易价格机制,丰富碳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碳市场建设需要推进碳试点过渡,健全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从而促进全国碳市场衔接。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碳效应及时空演进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了中国农地利用的碳效应特征和趋势。研究方法:测算各省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研究结果:(1)Kernel密度估计显示,中国农地利用净碳排放的地区差距有所缩小但幅度较小,净碳排放全国均有增长趋势,尤其是中部。(2)2000—2015年林地碳汇量增长了10.58%,草地碳汇则呈现微弱的逐年递减趋势。(3)2001—2015年生态退耕所产生的碳汇年均递减率为19.22%,因建设占用所引发的碳排量年均递增率为2.96%。(4)同2008年相比,中、西部地区生态退耕碳汇效应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东部地区出现下降趋势;中、西部建设占用碳排放效应逐渐赶超东部地区。研究结论:中国不同地区农地利用方式不同,碳效应也存在差距,推进农地的优化配置,发展低碳农业。 相似文献
5.
6.
农业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农业减源增汇是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关键一环。文章采用排放系数法和参数估算法测算2000—2021年中国农业碳源碳汇体量、结构和强度,而后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apio耦合指数探究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或已于2015年达到峰值,总体经历了“波动上升期—平缓上升期—平缓下降期”三阶段变化历程。各类碳源的贡献程度、发展趋向和达峰节点各有异同,牲畜养殖(42.67%)是最主要碳源。(2)中国农业碳吸收量远高于农业碳排放量,二者的平均比值为2.64,总体经历了“波动上升期—平缓上升期”两阶段变化历程。粮经园作物的碳吸收量、贡献程度和发展趋向差异显著,呈现粮食作物(75.18%)一边倒态势。(3)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协调和失调共同存在并且协调程度量多占优的局面,其中尤以粮食主产区省份协调程度突出。(4)绝大多数年份的耦合指数散点均落于第一象限内,且愈发呈现出趋向性的经济主导型耦合状态。总的来看,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体量呈平稳上升态势,且“十三五”以来经济效应总体领先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7.
掌握江西赣州市近年来耕地碳效应基本演变趋势,了解耕地碳源碳汇主要来源,指导江西赣州市耕地低碳化发展。基于江西赣州市2006—2020年作物产量、农业投入等统计数据,估算赣州市耕地净碳汇量和净碳汇强度,并结合空间分析工具探究耕地碳效应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2006—2020年,赣州市耕地净碳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碳效应以碳汇为主。(2)蔬菜和瓜果是赣州市碳汇贡献的主要农作物;碳源结构以翻耕、化肥为主,农药、农膜、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辅。(3)耕地碳效应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分布不均。(4)耕地净碳汇强度区域差异较明显,但区域差异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全球碳排放量的大幅增长和全球碳减排的压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新兴技术。在总结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关键驱动要素的基础上,结合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提出了中国CCUS技术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和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发展规划与协调政策体系、大规模及商业化应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及生态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碳金融及碳补偿政策体系、社会效应评估与公共宣传政策体系等。对于中国CCUS技术的未来发展,建议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加强其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另一方面重视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完善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框架,以引导该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索在碳减排治理新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域2009—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检验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地区降碳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能源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水平对降碳效应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强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资本错配会对降碳效应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弱化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在北方和低工业化水平地区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抑制地区污染物排放水平,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扭曲和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增加均会抑制地区降碳效应,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显著促进降碳效应。为进一步落实碳减排目标,应提高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适当弱化政府干预,最大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政策的动态性和延续性对地区长期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市场的开办、市场的提升、市场的发展,有赖于如何塑造市场自身的形象。形象,从市场的角度看,似乎是抽象的,但又实在是十分具体的,所谓的市场形象,就是广大经营户和社会公众,对你这个市场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印象。市场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市场的兴旺、壮大、甚至衰败,市场形象是市场巨大的、潜在的、无形的财富。如何以德治理市场,加强人文关怀、发挥情感效应,努力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亟待每一个市场管理者致力探讨和解决的课题。一市场形象,最本质的体现就是信誉。信誉,构筑了市… 相似文献
13.
碳交易机制和双积分政策均为我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段,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碳市场覆盖面不够大、积分市场违规处罚力度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扩大减排效果,本文借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政府的减排法案“零排放汽车”和“总量控制与交易”的成功经验,研究了加州本土企业特斯拉的碳交易案例,对比了国内外碳减排机制的差异,最终从双积分政策转化和碳市场建设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国内减排机制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水务设施建设市场融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城市水务设施的经济特征为前提,充分考虑国际水务市场化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指出了我国城市水务设施建设市场融资的难点。在此基础上运用产权理论提出解决水务设施建设市场融资的根本途径是将水务设施项目的经济效果内部化。以此为指导,分析城市水务设施的市场潜力,提出城市水务设施可采用的市场融资方式,包括商业银行贷款;BOT和TOT等项目融资、金融租赁和利用契约性储蓄以及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国内政策性银行贷款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股利政策的市场效应,研究结果支持股利信号理论。在中小企业板市场上,纯现金股利不具有信号传递效应,混合股利具有信号传递效应,高送转混合股利的信号传递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6.
推进体系建设
吉林省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为农产品流通和营销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1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农副产品市场发展到452个,年成交额700多亿元,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共302个,占市场总数的67%。其中,批发市场137个,占市场总数的30%,年交易额达504亿元,占农副产晶市场交易总额的72%。在批发市场中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26个,年成交额232亿元,占批发市场成交额的46%,占农副产品市场交易总额的33%。批发市场尤其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促销中发挥着显著的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在这个背景下,淮安市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自身情况的“双碳”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淮安市“双碳”发展模式、成果评估、技术体系和发展路径的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为淮安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一、市场化的界定与内涵 从中国特定的转型时期来看,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不应只看成是政府与市场之间单纯的干预与被干预的关系,即干预的多就是市场化程度低,干预的少市场化程度就高,而应该将市场化看成为政府自身的办事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政府对市场培育作用的程度。从这个意义讲,市场化实质就是将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的,三者都是推动市场发展的主体,而三者的合力共同决定了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本文从影响碳信息披露的三个核心因素出发,分别综述国内外碳信息披露立法发展状况,并提出我国碳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