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传统理论认为,公司内部资讯管理技术会自动生效,现在是放弃这种幻想的时候了.据统计,2002年美国公司用于在员工中普及软件资讯和其他技术的开支达45亿美元.可是回报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
2001年起,广东一电子公司与美国一著名跨国电子公司开始建立合作关系.由广东公司为美国公司生产传真机。因为美国公司在业界的垄断地位,对广东公司来说无疑是未来要着力培养的大客户。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公司开始进入中国,他们逐渐发现了蕴藏在这个古老国度的巨大商机,坚信改革开放能够给他们带来大量的机遇和更快的发展,于是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来到了中国。作为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中国美国商会与中美两国政府保持紧密合作与沟通,商会最早成立于1920年,并于1991年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注册。  相似文献   

4.
案例:2002年3月北京某机电公司(以下简称机电公司)与北京某外贸代理公司(以下简称外贸公司)签订代理进口协议,委托外贸公司从美国进口一批设备,设备出口商美国公司由机电公司指定。外贸公司根据以上协议,以自己的名义与美方公司签订了购货合同并开出了  相似文献   

5.
世界     
美国USA 美国企业受困"萨奥法案"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尽管美元持续下滑造成海外对美国公司投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但仍不及美国国会2002年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带来的问题棘手。3年前, 安然世通两家公司相继曝出财务丑闻,"萨班  相似文献   

6.
一起信用证诈骗案的启示信用证"软条款"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经贸往来给各方都不同程度的带来了利益,但同时,由于对外经贸活动引起的纠纷和国际诈骗也日益增多。利用信用证"软条款"进行诈骗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手段。 案情:2002年,某市进出口公司A公司收到一家美国公司B公司的发盘,大意为:外方提供图纸,寻求国内厂家加工配  相似文献   

7.
张义忠 《商业时代》2003,(253):56-59
本文剖析了经济丑闻中美国公司治理暴露的信用与信用机制问题,揭示了经济丑闻后美国公司治理中信用机制重建的理念基础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李琳 《商界名家》2006,(10):68-69
2006年7月15日,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海外公司和中小型美国公司正式执行。大大抬高了赴美上市的门槛。  相似文献   

9.
金少策 《浙商》2009,(8):44-46
2008年年底,与美邦纺织合作了近半年的两家美国公司因为贷款银行陷入财务危机并抽贷,陷入流动性枯竭。陈小新紧抓机会,趁机买下了这两家公司全部的股权。  相似文献   

10.
最近,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公司管理智囊机构--美国会议委员会在其内部刊物《Across Board》第5—6期刊登一篇文章,对美国公司首席运营官的地位演变提出一些独到见解,认为公司首席运营官地位日益重要,对未来公司管理变革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董事会成员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以防止其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功能,各国公司法都规定了相应的公司监管机制.笔者分析了2002年美国公司改革法案中关于公司外部审计监督和审计委员会的立法情况,并针对我国公司的监控现状,在吸取美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审计监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鲁丹 《商务周刊》2008,(17):88-89
进入中国仅仅一年时间,这家美国公司就赢得了中国银行们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eBay已于2003年6月12日宣布向易趣追加投资1.5亿美元,以现金形式购买易趣美国公司剩余股份,从而eBay完成了对易趣美国公司的完全收购。本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在此事件发生之前。  相似文献   

14.
李学军  谭中明 《江苏商论》2003,(12):112-113
震惊世界的美国公司财务欺诈案件给世人留下了惨痛教训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思考。美国公司治理存在不少的缺陷:过重依赖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公司决策权过度集中;独立董事制难以发挥作用及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滥用。我国应汲取美国公司治理的教训,戒除盲目崇尚美国公司治理的倾向,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公司应当放弃向员工灌输资讯和知识的传统做法,而应当抓紧采取帮助员工增强彼此间交流的措施。传统理论认为,公司内部资讯管理技术会自动生效,现在是放弃这种幻想的时候了。据统计,2002年美国公司用于在员工中普及软件资讯和其他技术的开支达45亿美元。可是回报在哪里呢? 收效甚微的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公司或机构内部信息共享理论  相似文献   

16.
1982年,汤姆-彼得斯在走访4000家美国公司之后,选取了其中最为“卓越”的43家大公司,进行褒扬和评析,著成《追求卓越》一书。然而,仅仅10年,大大出乎彼得斯的预料,这43家卓越公司中的17家已相继凋敝……  相似文献   

17.
<正>2001年起,广东一电子公司与美国一著名跨国电子公司开始建立合作关系,由广东公司为美国公司生产传真机。因为美国公司在业界的垄断地位,对广东公司来说无疑是未来要着力培养的  相似文献   

18.
吴丽 《商务周刊》2010,(3):104-105
提到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成绩,Success Factors中国区总经理林杨显得有点激动:尽管这家美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已经在这片缔造奇迹的肥沃市场拥有了180多家灯塔般的客户。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向来以古朴静谧而名扬世界,但不久前,这里却围绕国际隐私标准制定而硝烟弥漫。美国和欧洲之间爆发了电子商务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激战,至关重要的欧美之间跨洋数据流,也一直处于随时被掐断的威胁之中这场厮打实际上已经进行了两年,2000年初,美国政府与美国公司之间最终达成有关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妥协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只要美国公司同意加入一个“安全港”自律计划,它们将能免除欧盟的制裁当协议从2000年11月开始生效时,考验也随之降临到这个脆弱而难产的协议身上。为此,欧美各国数据高官最近围坐于威尼斯,…  相似文献   

20.
叶飞  谢玲 《市场论坛》2004,(7):30-32
公司治理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石,公司治理结构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逐渐演变而成。本介绍了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并分析介绍了这种特质的历史化渊源及制度环境.指出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是在特有的化背景下产生的、与特定制度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