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兴起,所有权和经营权出现分离,加之市场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备等原因,职业经理人的代理问题随之产生.既然经营者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那么如何使经营者积极努力工作,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如何让经理人的决策外部性内化,要怎样面对由经理人和所有者所引发的信托责任缺失.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邓芸芸 《经济师》2006,(1):132-132,134
在现代公司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经理人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所有者面临不确定性,其有效解决途径是实施经营者持股制度。基于此,文章对经营者持股制度产生的理论背景、实施经营者持股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从企业里出现了"经理人"的概念和"经理"职务,便有了经理人与所有者的矛盾和冲突,产生了经理人不守信的问题.然而在企业里,也存在着所有者不守信用的问题,那么如何保护经理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张华强 《经济纵横》2008,(10):52-54
企业在两权分立中运作,离不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联姻”,这就涉及到所有者对职业经理人的认识,职业经理人是否忠贞不二也时时面临着考验。那么职业经理人到底是“鸳鸯”还是“犀鸟”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职业经理人的“成功相”。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形成了以股东形式出现的企业所有者和以管理人员形式出现的企业经营者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此种关系下,经营者可以获得委托人难以取得的企业内部信息,因而在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诱导经营者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即经营者会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甚至有可能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如何有效激励经理人,使其利益导向与所有者利益相吻合,从而避免产生大量委托———代理成本?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剩余价值理论与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股份公司的资本循环过程,得出以下结论: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对剩余价值的争夺,理论上解决代理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经理人双重身份单一化的问题,让经营者拥有部分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存在着严重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的现象。目前我国经理人业绩评价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不利于风险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合理的符合长期发展的经理人业绩评价指标。对于业绩衡量标准的选择,认为经济增加值指标(EVA)能更合理地衡量企业的业绩,并将它模拟应用到意胜公司中,设计了一套以EVA为基础的经理人业绩评价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与经营者形成了一时“委托-代理”关系。固此,对于出资者来说,为了使自己的投资安全并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即如何选择经营者、激励经营者和约束经营者(所谓“经营者三大问题”)。其中前者是要解决什么样的机制能确保最有能力的人当经营者,后两者是要解决如何建立一种机制确保聘用的经营者能尽职尽力地为所有者利益工作,减少所有者和经营者在追求目标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改革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收入分配 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更好地调动国有企业经理人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从企业利益出发,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也是影响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去年在北京十家国有企业中试点推行的经理人股票期权计划,可以说是一种经理激励机制的有益尝试。一、股票期权计划的含义和 对我国企业改革的意义 经理人股票期权,即ESO(Excutivestock Options)是由企业所有者向经营者提供激励的一种报酬制度,通常是给予企业的经理人一种权利,允许他们在特定时间内…  相似文献   

10.
泊利和米恩斯以及詹森和梅克林认为,公司治理应致力于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的焦点在于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相一致。法马和詹森进一步提出,公司治理研究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代理人问题,其中心问题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许红艳 《时代经贸》2012,(14):238-238
我国逐渐通过体制改革,形成了职业经理人的这个特定群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三方通过权力机构、决策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形成了各自独立、权责明确而又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一法人治理结构需要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以其英明决策和创新能力激活并保持着企业生命力,成为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者、修正者。职业经理人的存在及其功能的发挥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因此职业经理人在目前的经济体中产生重大而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基础上 ,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监事会分权制衡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运行机制。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的承担能力 ,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形式的诞生 ,但也带来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 1)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 ;( 2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3)所有者与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结果所负的责任不对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正是为解决上述矛盾而产生的 ,企业所有者对经…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整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所有者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更追求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即力求尽可能多的薪水、奖金、闲暇和荣誉等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日常经营中所有权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内部与外部的事后审计又无法满足所有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能力的信号显示及其选择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兵 《技术经济》2001,20(6):2-4
如何选择出具有真正经营才能的经营者 ,既是困扰经济学家的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企业改革实践中的内在要求。在经营者市场上 ,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 ,企业所有者即使耗费了较高的成本 ,也未必能选择到称心如意的经营者。经营者们对自身条件秉赋有较清楚的认识。所有者只能按照通常的市场信号 ,如应聘者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去直观判断 ,然而这些信号中也常含有一些所有者难以识别的“虚假信息” ,这就是“逆向选择”问题。本文分析经营者能力的信号显示 ,并探讨经营者的选择机制。1、经营者能力的信号显示1.1学历的信号显示。在现实社会中…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职业经理人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我国目前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发展并不完善,其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信用危机。近十年来,职业经理人与企业所有者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之剧,如职业经理人坑害企业所有者、带走原客户另立山头、泄露企业核心秘密等,问题的焦点都集中于“诚信”二字。  相似文献   

16.
张向雄 《当代经济》2005,(14):22-23
市场经济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整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所有者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更追求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即力求尽可能多的薪水、奖金、闲暇和荣誉等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日常经营中所有权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内部与外部的事后审计又无法满足所有者事前与事中控制的需要.财务总监制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发展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家长式管理。一些民营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单一的雇佣关系,由此就导致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地位不平等、待遇不公正,乃至相互不信任;且又缺乏必要的法律保证去协调双方的关系。这种所有者与经营者长期共处的“囚徒困境”所形成的“一言堂”,直接制约着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芸  李冬伟 《当代财经》2004,(10):121-124
本文着重探讨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问题。通过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的分析,作者认为经理人股票期权不是企业的负债,而是企业的一项权益,但又不是现有意义上的权益概念。要把经理人股票期权纳入报表内,首先应增强所有者权益定义的独立性,突出所有者权益的剩余索取权的经济实质。第二,应拓宽所有者权益的内涵,把或有股东持有的或有权益包含在内。  相似文献   

19.
首席执行官(CEO)是领导者还是经理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首席执行官(CEO)的权力与义务一直是困惑中国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问题。如何赋予CEO适当的权力,从而使CEO与所有者目标趋于一致成为这一问题的核心。而中国现实的问题是在法人主体缺位的情况下,CEO往往既充当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这种权力与义务的"模糊"使CEO与所有者的目标难以一致。因此,无论从CEO还是从所有者,都对现行企业管理提出制度上的改革要求。笔者认为,CEO必须通过适当的组织制度来释放和化解这种由于法人主体缺位造成的压力,而建立"透明"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是CEO惟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内生风险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就如何处理委托代理关系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委托人(所有者)和代理人(经理人)之间既需要合作又存在冲突的现实情况,为“没有显著控制权的所有权和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命题成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寻找到逻辑支撑。传统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中,委托人作为“强势群体”;而代理人作为“弱势群体”,却拥有“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效应函数)经常不一致,在委托人看来,代理人做出的决策不是最优的,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因此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机制,协调彼此的责、权、利关系。基于这种认识,委托代理理论主要从解决信息不对称、搭便车和信号显示等方面解释了代理成本的节省和分担问题,从而从理论上为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