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斌 《财贸经济》1994,(11):60-62
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建立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机制,实现了家庭经营与集体土地所有制相结合,为农户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但不完善的土地制度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如下: 1.产权不明晰。产权是平等的所有权之间为解决共同财产问题而形成的权责利关系。所有权是产权的基础,产权是所有权的实现。只有当参加市场交易的各类主体的产权得到明晰界定,市场中的各种交易才有可能进行。明晰的产权关系是使农户进入市场,实行等价交换,平等竞争的基础。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就是要把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产使用权的内容、界线、实现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并以法律加以保护。而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在实行大包干以后,土地所有权在实践中是模糊的。虽然《宪法》、《土地管理法》中确认“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但这个集体由谁代表,缺乏明确的人格化,所有权主体呈现虚置状态,以致有的地方在签定土地承包合同时,甲方盖的  相似文献   

2.
土地法律制度规范着土地法律关系,我国土地法律制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断发展着。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的变迁,分别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土地法律制度、改革开放后的土地法律制度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东明  马非 《商业时代》2004,(23):32-33
现代企业制度要有必要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加以推动。现代企业法律制度是与此相适应的一种法律制度。但是,在如何认识现代企业法律制度上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就是有关公司的法律制度;有人认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是包括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现代企业分配制度、企业终止清算制度等等,是有  相似文献   

4.
土地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基本问题,1917年后的俄国也不例外。列宁在革命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时期详细阐释了俄国土地制度的变迁路径,分析说明了研究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意义不仅仅在于从法的角度去认识所有权问题的完整性,不仅仅在于从土地所有权的角度去剖析社会经济关系、所有权、法律之间的内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还在于要从这种种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找出法律同土地所有权之间的连接点,认清法律究竟在其中能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从而不仅能够更深刻地说明和分析现实中的法律,而且能推动和促进土地制度的合理变迁。  相似文献   

5.
刘胜利 《中国市场》2010,(15):143-144
原有观念指导下的不完善的土地法律制度在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等方面存在缺陷,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针对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的现状,笔者建议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制定统一的土地法;设立公权与私权互动以及集约用地和节约用地的土地利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土地使用制度是在一定土地所有制下,国家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手段、方式及土地使用权属关系的法律规定,是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通过控制土地控制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土地制度历经变革,土地使用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与调整。在政府主导下,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从“耕者有其田”的私有经营、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经营再到家庭承包制下的个体经营的演变,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无偿使用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有偿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由于土地权能分散、主体多元,导致农民土地流转受阻、农地征用利益流失,限制了土地财产价值的充分实现。合理界定国家、集体、农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解除土地权利之间的不当约束,促进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公正性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王云琪 《商》2013,(16):198-199
财政法律制度体系是指调整财政活动中所发生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制度总称,积极完善财政法律制度,是开展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财政法律制度体系的现状和缺陷,提出为完善财政法律制度,应做到力求立法全面,提升法律效力和明确财税立法、执法原则,限制任意的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9.
王周来  张红 《财贸研究》1998,9(5):41-43
<正> 破产制度作为一项与市场经济有关的法律制度,是调节、规范和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一种正式法律制度供给,是和保障整个社会经济正常运行以及市场有序性发展的需求相联系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与需求,必然导致为此所发生的交易成本及支付行为。就供给成本而言,一般为创设、制订法律制度的一般工作费用和破产制度实施的监督费用。作为制度的需求(实际就是市场主体制度消费)成本,从制度交易行为来看,则远比供给成本要复杂得多。作为法制制度的需求以及实施所发生的成本支付,并非是完全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成本,还包括社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7)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对土地资源配置优化的一项必然选择,落后的自然流转方式已经严重阻碍现代化发展的进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作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现行法规中并未对其做出明确的规定,土地实践中也存在很多模糊不明的认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能被公平对待,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因此,要想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我国土地流转效率,建立健全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1.
《商》2016,(7):56-57
为了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障农民权益,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法律,规定了土地流转的方式等问题。但是已有的制度以经不能适应土地流转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重点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制度改革的探索路径,期望为我国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上的支持,并且可以在土地流转实践进程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场化改革虽走近尾声,但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简述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所经历的变迁,及这些变迁对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并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制度定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第一目标国和最大受害国,面临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日渐增多,美国和欧盟新近还推出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的反补贴调查。通过分析土地使用权问题引发“双反”调查案的起因,包括:土地供应双轨制,土地法律制度缺陷,法规执行力度不够;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悖论;外方的经济政治原因等,并提出了“双反”调查案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刘恒科 《商业研究》2020,(4):139-145
现行法律和政策关于家庭承包经营制下农户享有完整收益权的规定,以维护农户土地利益和提升农地经营效率为目标。集体所有权的价值功能在于为集体成员提供平等的土地保障,但是,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使得农户分享土地利益代际代内不均等;集体不得参与家庭经营收益分配,加剧集体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和家庭承包经营的低效率。从集体所有权的成员受益权能有效实现的视角出发,需要更新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确认农民集体基于农户公平分享集体土地利益而行使的农地利益调节权,以及农民集体基于农户共享集体公共服务利益而行使的必要收益权。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土地制度 我国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具有五个特征: 第一,两种所有。《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小城镇的独特性,制定出相应的用地制度,主要还是采用现行的城市土地配置方式来进行小城镇的建设,严重地阻碍了小城镇的建设进程与健康发展,因此,把握影响小城镇建设的土地制度性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土地制度创新,对保证小城镇建设的顺利进行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赵文桦 《商业研究》2004,(10):173-176
职工监事制度的目的是让职工能够参与公司管理,法律中虽已有之,但在现实中却不尽如人意。作为公司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制度,却无法发挥作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论述其历史发展和国内外法律制度的规定,分析其根基在于对职工监事信义义务的忽视。  相似文献   

18.
孙兆虹 《消费导刊》2013,(2):182-182
土地财政对于这几年来说是一个新流行的词语,理性的来说,是贬义的,具体的含义是以政府为主体,针对于占用的土地来收取的财政活动,和同时拥有着利益分配的关系。税收国家则作为财政国家的一种相关类型,也就是说国家的收入主要就是来自于税收。政府权力的制约,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纳税人的权力。本文主要的阐述在于,税收国家框架下的“土地财政”法律制度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19.
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还是刚刚建立,很不完善,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要从完善制度的角度。强化对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设的意识,加强对政府采购制度的理论研究,建立政府采购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杨德文 《中国市场》2010,(35):134-136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现有房地产领域税收制度的混乱,物业税的开征成为历史之必然。本文是在物业税必然开征的前提下,探讨物业税法律制度构建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