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提升产业聚集是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处理好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河南省在推进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以物流产业为例,选取1997—2015年安徽省数据为样本,运用区位熵方法测算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负效应。最后,针对进一步提高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提出相应建议,以求尽快实现以物流产业集聚促进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物流业产业集聚经济效益,提高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提升城镇化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处理好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中原经济区在推进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缺陷。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促进中原经济区产业集聚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文燕 《中国市场》2014,(27):118-119
城镇化是我国新四化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以及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概念的界定入手,探讨了产业集聚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明确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旨在促进产业集聚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化和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路径,把河北建设成为经济强省,关键是要积极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在城镇化的初期阶段,集聚是城镇化的主要特征,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又是工业化的促进器。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发,研究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发展的发生机制,探讨了二者的发展顺序问题,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进而展望了未来我省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在当前河南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实现城乡一体化,首先要推动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集聚的协调发展,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和结构调整。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创造出就业机会,才能更好地解决城镇化中人的问题。但我省在目前的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不相适应、不协调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协调程度,以期发现问题,提出促进三者协调、健康和持续  相似文献   

7.
缪琨 《对外经贸》2021,(12):41-45
在对江苏省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测量江苏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区位熵测量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采集2015-2019年江苏省13城市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中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提高。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着力改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合适的产业带动城镇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集群是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本文利用区位熵识别西藏旅游产业集群,从旅游产业集群的区位独特性、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性及经济带动性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政府主导、文化吸引、基础设施承载及企业创新的西藏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产业在不断集聚过程中,使得社会资源重新配置,改变了各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过程,因此,产业空间集聚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城镇化效率具有影响作用。以安徽省为例,测度安徽省三次产业的集中度,并利用DEA模型,测度了安徽省及16市的城镇化效率,最后,利用耦合度模型,研究了三次产业集中度与安徽省城镇化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高铁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中原28个城市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测度和揭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郑州米字型高铁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郑州米字型高铁对中原城市群不同区域城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异质性影响;郑州米字型高铁可以通过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产业升级这三种作用机制促进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必须全面完善郑州米字型高铁网络,打造中原城市群高铁枢纽经济新高地,不断优化城市专业分工及产业空间结构,充分发挥高铁对产业升级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带动作用,推动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业集聚是商业企业及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流通领域的产业组织形式。本文在分析商业集聚与城市化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商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最后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提出促进商业集聚与城市化耦合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速了第三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电商产业集聚程度还有待提升,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改革的促进作用难以有效体现.因此,本文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了我国电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的协同作用,旨在指导电商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结果表明:由于我...  相似文献   

13.
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目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诺瑟姆曲线指出,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通过分析江西城镇化进程,在第二产业的快速推动下,江西城镇化建设正处于发展中期阶段.面对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城镇化速率低于土地城镇化速率、市民化进程低于人口转移速度的“三低”现状,提出实施城市集群发展,以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改善和发展公共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的实质是产业和人口的空间聚集,发展特色产业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对特色产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继而对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论显示:特色产业利用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集聚,通过扩大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中小微企业活力,实现农民就业非农化转移,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城镇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劳动力空间集聚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软硬性条件。以南丰县为例,政府应引导市场主体制定蜜橘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蜜橘产业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以及社会化服务,同时配套实施产业金融支持政策,注重特色品牌塑造和产品技术研发,最终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张娇 《消费导刊》2014,(10):23-23
城镇化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产业集群发展较快的地区,城镇化发展迅速。通过理论分析发现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以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机制,并认为产业集群通过要素集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莉 《商业科技》2013,(26):150-151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最大的内需,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文从产业支撑的角度,阐述了产业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突出发挥中心城市产业引领作用、重点县域园区产业带动作用和结合农牧渔生产和经营、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发挥农村社区农业合作组织集聚作用,全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骨干、农村小城镇为体系的新型城镇化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最大的内需,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文从产业支撑的角度,阐述了产业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突出发挥中心城市产业引领作用、重点县域园区产业带动作用和结合农牧渔生产和经营、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发挥农村社区农业合作组织集聚作用,全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骨干、农村小城镇为体系的新型城镇化思路。  相似文献   

18.
郭静 《北方经贸》2015,(4):86-87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抛弃以往单纯追求城镇人口规模与区域空间扩张的发展模式,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无疑需要产业的支撑 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集聚水平,是实现城镇化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又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同时为区域城镇化要素的空间集聚提供了前提保障和基础条件,而城镇化的推进又反过来为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基础依托。本文对目前我国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三种互动发展模式,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主题。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性差异越来越大,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西藏作为我国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城镇化水平很低,没有合理的城市体系,城市规模较小且等级分布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必要的分工和专业化.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西藏的落后状况,缩减区域发展差异。该文通过对西藏城镇化现状进行分析,对西藏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深入探析,最终对对西藏城镇化发展路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