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市政债券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融资方式和投资渠道,既广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一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的欢迎,也为追求稳健收益的广大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所青睐。然而,我国的市政债券市场仍属空白。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尤其是美国在其近200年市政债券发展史上的成功做法和历史教训,可以满足我国城市化进程所需的巨额资金需求,也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协调、全面发展,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以美国市政债券市场为例,介绍发达国家市政债券发展现状,发行、监管及风险防范的先进做法;进而分析发展市政债券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及城市化进程的意义,研究我国市政基础设施融资体制的现状及缺陷,阐述了推行市政债券对我国的现实意义,并对我国发展市政债券市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准市政债券"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企业债券市场进行细分探讨市政债券和中国特色的"准市政债券"及其现实意义,并提出对我国的"准市政债券"进行评价和估值需加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债券与中国债券市场 成熟、有效的债券市场必须具有丰富、合理的债券品种,包括发行人和期限结构多样化。根据发行人性质的不同,美国债券市场有美国国债、联邦机构债券、市政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尽管市政债券在我国还属于一块空白,但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已经发展为极为成熟的金融工具。我国的市政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以收入债券作为突破口,一方面可以为地方政府开辟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可供投资者选择的金融工具。本文首先对美国收入债券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再进行地方收入债券危机规避的推算,最后结合我国法律制度和财政制度探讨我国收入债券市场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券又名市政债券(美国)或地方债券(日本)或地方当局债券(英国),是由地方政府为筹措学校、道路和其他大项目的开支而发行的长期债务工具。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地方政府债券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早于美国的税收,地方政府债券发展相当成熟,在美国城市建设筹资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有其特殊性,需做出说明。首先,我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  相似文献   

5.
市政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权代理机构发行,用于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的有价证券。市政债券从担保方式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义务债券,由地方政府发行,以征税权力为保障。附加收税、准许收费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发行市政债券不需要向美国证管会登记,主要是接受《证券法》中反欺诈条款和美国市政债券规则委员会有关规则的约束。各州和地方政府是否发行市政债券,完全由本级政府的监督委员会或者管理委员会确定,不需要上一级政府的批准和同意,委员会以及委员个人应为债券发行行为负责。  相似文献   

7.
安子坚  卢琳 《辽宁经济》2000,(11):45-45
美国各级政府部门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通常来自公共债务。他们可直接从银行贷款,也可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市政债券的方式融资。市政债券就是指由各州、地方政府及其下属机关或特别行政区等行政部门发行的债券。在美国众多的金融工具中,市政债券是一种主要的融资手段。在大多数情况下,市政债券的利息收入免征联邦所得税。为了取得免税债券资格,债券的发行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要求。对这些政府发债者来说,组织一次债券发行既费时又费力,所以,大多数地方政府募集资金都愿找投资银行来协助。  市政债券通常可分为两大类:普通责…  相似文献   

8.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监管工作紧密围绕着:规范信息披露与信用评级制度、科学界定市政债券的违约概念和统计口径、建立有效的偿债担保机制等具体内容展开,这些措施在保持市场风险分析的准确性、保护投资者权益以及违约风险监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的监管经验对于仍处于尝试发展中的我国市政债券市场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看,市政债券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融资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从广义上来说,市政债券(Municipal bond)是指地方政府或其授权代理机构发行的、以地方政府信用为保障的有价证券,所筹集资金主要用于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市政债在成熟市场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具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0.
周斌 《特区经济》2008,(10):153-154
市政债券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融资作用,而在我国目前虽然法律上不允许发行市政债券,但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地方融资体系,出现了一些以各种公司名义变相的发行市政债券的行为,如何规范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就成为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战后很长一个时期,日本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缓慢.80年代,债券市场有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普通公司债券发行额已达44000亿日元.公司债券发行额的增加,促进了债券评估制度的发展.所谓债券评估制度,是指由中立的评估机构对每一债券的质量即能否如期还本付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用简单的符号(如AA、BB)表示评估结果的一种制度.债券评估具有两大功能:在一级市场上成为发行条件的一部分;在两级市场上是投资信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债券是公司发行的一种与股票购买权相联系的债券,其持有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将其按既定的转换价格和转换数量转换为公司的股票。在发达资本市场上.可转换债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无论在发行的绝对数量上,还是在发行金额占股票市值的相对比例上,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且,由于可转换债券特殊的设计。它特别适合于风险资本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上金融工具比较匮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大力发展可转换债券对于金融市场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引入市政债券的可行性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国家,市政债券与国债、企业债券一起构筑了完整统一的债券市场。我国由于受预算法的约束而禁止发行市政债券。但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地方财政以及其他国家发行市政债券的经验来看,市政债券的发行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将是利大于弊。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发行市政债券的可行性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献回顾的视角分析了近年关于市政债券的研究,总结了市政债券在风险防范与控制、债券分类、监管、经验借鉴四个方面的研究结论,并针对学者关注最多的市政债券风险防范与控制提出了多维架构,最后运用辽宁省数据,分析了辽宁省利用市政债券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市政债券信用风险,对于相关监管部门确定省、市层级合理适度的市政债券发行额度和规模,对于市政债券的发行者以及投资者准确评估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确保市政债券安全有效地发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引入奈特不确定性因素期权定价理论的相关思想,构建了市政债券信用风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奈特不确定性背景下,当债务规模占可担保财政收入80%以下时,理论违约概率趋近于零,当债务规模达到可担保财政收入80%以上之后,理论违约概率对债务规模的敏感性突然放大。据此文章得出结论:在考虑奈特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违约率与奈特不确定性因子存在正相关关系;市政债券规模需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美国通胀指数债券(TIPS)市场的发展,认为其经验能为中国提供借鉴.目前国内能有效抵御通胀的指数化债券仍是空白,能够较好地防御通胀风险的债券品种,仅有基于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借鉴美国的经验,在中国引入通胀指数国债,将会有效降低政府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CPI指数编制与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完整的通胀指数国债收益率曲线,满足国内居民和机构投资者规避通胀风险的需求,为国内央行考察通胀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前瞻性提供一个重要的市场化工具.  相似文献   

17.
汪巍 《环球财经》2012,(1):82-83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过去10多年是次级贷款的垃圾债券最积极的推动者。在次贷危机前夕对“两房”次级债券给予了一致的3A评级,目的就是引诱全球的债券购买者跳进陷阱。美国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对日益发展的欧债危机火上加油和推波助澜,一再调低希腊国家主权债务的信用评级,导致了这些问题国家的融资成本急剧上升,直到完全失去市场的融资能力,从而又一次帮助美国对冲基金完成了“做空”欧元牟取暴利的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8.
准市政债券的形成机理、运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胜 《改革》2004,(5):105-111
在中国债券市场上,债券品种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准市政债券”现象日益引人关注。在归纳准市政债券运行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其形成机理和潜在风险,并把其认定为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特有的金融产品。关于准市政债券的未来发展方向,建议通过基础设施融资体制的改革来带动准市政债券的改革,而非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9.
美国债券市场发展对我国的有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迪 《亚太经济》2006,(2):50-52
美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债券市场之一,丰富债券品种是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具体阐述了我国应当如何对现有债券品种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推动我国债券市场蓬勃发展,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债券违约可能影响机构投资者行为,进而影响公司债券市场,加速金融风险的扩散。为深入探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债券型基金“踩雷”这一情境,使用PSM-DID方法评估基金“踩雷”对公司债券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金“踩雷”后经历了更严重的净值下跌和投资者赎回,导致其被迫低价抛售持有的其他非违约债券,使得这些债券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提高约9.26%。本文还发现与“踩雷”基金持有相同债券的基金也会放大这一传染效应,进而对债券型基金行业和公司债券市场产生更大的负面冲击。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