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8日~29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工报社主办,《化工管理》杂志承办的“’2001中国石油和化工管理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成立后举行的第一个高层论坛。论坛引起了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及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会议共收到来自行业内、外的优秀论文100多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谭竹洲到会并致辞。16位官员、专家、企业家作了主旨演讲。河北、湖南、陕西等省行办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燕山石化公司、茂名石化公司、北京化工集团公司、新疆化工集团公司、吉化集团公司、山东东大化工集团等石油、石化、化工企业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的临近,新经济与中国石油和化工传统产业、WTO与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理念与制度及手段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等问题,已越来越被业界人士所普遍关注。我们举办此次论坛旨在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搭建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行业、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服务,以促进21世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3年是中国石油石化工业重组改制五周年,也是《国际石油经济》杂志创刊十周年。《国际石油经济》在中国石油工业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见证、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大变革。特别是1998年的大重组以来,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向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上市企业与未上市企事业单位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记录、回顾和总结这一变化历程,既有纪念和宣传意义,又有史料价值和激励鞭策作用。为此,由《国际石油经济》理事会提议,经《国际石油经济》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中石油集团石油经济和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同意,决定于2003年3月份出版《国际石油经济杂志创刊十周年暨中国石油石化工业重组改制五周年纪念特辑》。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15日~17日,正值全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在成都举办了石油和化工企业生产应急预案培训,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中化集团以及云天化、大化、沧化等大型企业80多位主管生产、安全的负责人参加了培训,美国OPW公司、德国德尔格公司也十分关注应急预案培训,特派专家出席并作了精彩讲演。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8月 3 1日 ,北京石油学会和《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共同组织召开了“国际石油储备建设经验与启示报告会” ,会上由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石油学会理事长、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油化工技术经济》主编瞿国华作了“国际石油储备建设经验与启示”的专题报告 ,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海军有关部门的研究人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有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共 1 2 0余人 ,会议由徐承恩院士主持。会…  相似文献   

5.
戚永颖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26-40,212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举办的"2013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于2012年12月6-7日在北京太阳岛宾馆召开。本届研讨会围绕"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态势"、"地缘政治格局与全球能源安全形势"、"石油市场供需前景及价格走势展望"及"天然气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及趋势"四个议题,邀请16位资深专家,从多维度的观察视角,与来自政府机构、国内外石油公司、金融机构以及研究单位的约110位代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本刊撷取与会专家的核心观点,与读者分享他们关于宏观经济及石油市场前景的预判。  相似文献   

6.
正5月30日,2021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科技大会在成都召开。本届科技大会由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主办,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科技部门、物资装备部门、工程技术公司、油服公司及全国重点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代表和有关专家近4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石化副总经理刘宏斌在大会上作了主旨报告。本次大会旨在展示近年来我国石油石化装备行业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石油石化装备领域专家和科技人员提供一个掌握国内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共享最新技术成果、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16~17日,2005年度《国际石油经济》理事会会议暨石油经济信息交流会在我国的工业重地、历史名城沈阳举行.夏末初秋的沈阳,清风送爽,扫去了积郁多日的暑气,使得人人精神焕发.来自《国际石油经济》三家主办单位的领导、各理事单位的理事代表、部分编委、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的部分委员和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及研究人员共百余人出席了会议.石油经济界老领导、《国际石油经济》顾问周庆祖、名誉理事长汪国良、中国石油集团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秉刚同志的到会,更给会议更增加了隆重、热烈的气氛.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中国进口原油近1.8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50%,中国石油企业只有坚定不移的走国际石油合作之路,才能保证中国能源供应安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然而,在国际石油合作进程中,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现场管理就是其中之一。与国内施工相比,国际石油合作项目现场管理面对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要克服各国风俗、地理气候、思维习惯等的差异。现场管理是项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23-24日。《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与ARA会议机构在北京贵宾楼饭店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与行业发展2005峰会”,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代表和21位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这将会议的主题是“在能源安全和市场化改革抗战下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与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标题★卷首篇致读者一年之计在于春促进国际石油贸易与投资构建能源保障体系创石油期刊品牌为中国石油工业融入世界经济服务★年度专稿2001年国内外石油经济十大新闻2002年国内外石油经济形势展望——国内篇2001年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运行回顾及2002年展望2001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2001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2001年世界和中国石化工业综述2001年世界炼油能力的变化2001年中国天然气工业综述2001年世界能源市场综述——来自BP公司的最新报告国内外乙烯工业发展趋势展望★市场分析风云变幻中的国际原油市场2002年中国成品油市场形势分析近期…  相似文献   

11.
4月20-21日,2017年《国际石油经济》理事会会议暨石油经济信息交流会在广西钦州召开.本次会议总结了第六届理事会和编辑部过去一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任务,并对36家先进理事会单位进行了表彰.会议还邀请三位专家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并组织与会代表对中国石油广西石化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2.
《国际石油经济》2023,(10):I0001-I0001
近期《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和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组织了2022年十佳论文与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首先通过多轮内部讨论与评选,从我刊2022年发表的全部论文中初选出30篇论文;随后邀请20余位行业内专家与编委对候选论文进行终选评审,终选排名前10位的论文当选为2022年十佳论文,其余论文当选为2022年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5日至6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在深圳举办了2006年中国油品市场论坛,来自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的有关官员,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三大石油公司和证券、期货、外资企业的老总、专家共200多人参加了这次论坛。论坛展望全球能源形势,分析国内外原油供需状况与价格走势,研究石油市场的发展和石油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7月25-26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甘肃省经济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作节能减排论坛暨化工园区工作座谈会”在甘肃兰州隆重举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副秘书长孙伟善,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志明、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李宇鸿等领导出席会议,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和来自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化工园区、大中型企业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石油经济和信息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共同主办的《国际石油经济》月刊,在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开拓创新,以深入的分析、权威的报道、超前的观点和系统的信息数据为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决策、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提供有效服务,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为加强国际石油经济信息的研究与交流,做好理事会的换届改选工作,并研究探讨如何以《国际石油经济》杂志及石油经济网(www.petroecon.com.cn)为平台,更好地为石油石化企业服务,经杂志主办单位研究决定,于9月21日至25日在重庆市召开2002年理事会会议和第二届国际石油经济信息交流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勘探专家苏永地,能在数万平方公里的非洲油藏区,准确定位油井位置,成功率达到80%,令人惊叹。事实上,在国际石油行业,一个石油勘探专家探井的成功率达到50%,就很不错了。苏永地说:"我是石油地质勘探专家,赶上了中国石油拓展海外市场的战略机遇期,多找石油储量就是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7.
孙贤胜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12):72-74,80
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是基于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实际,以中国石油企业特有精神文化为基础,融合各国文化特色的跨国企业文化的特有体现.中国石油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是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形成的外在条件.在十多年的跨国经营中,中国的石油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批直面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团队,这是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面对国际石油市场激烈的竞争,通过有效整合跨国石油企业组织要素来降低交易成本是提高跨国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跨国石油企业的价值观是指导跨国石油企业决策和行为的理念基础,是跨国石油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灵魂.中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时面对多元的文化环境,"爱国主义精神","铁人精神"、"奉献精神"是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金秋时节的9月3~5日,来自中日两国能源和石油经济界的117位专家、学者相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参加了由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和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协办的“中日石油经济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中日两国石油经济界的一次盛会,它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我国大型石油跨国公司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发展大型石油跨国公司的战略意义1.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客观需要对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开放使中国的改革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使中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居世界第8位,到1997年已上升到世界第5位。虽然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和海外资本的涌入对国内石油和石油制品行业也造成了剧烈冲击。但中国已从对外开放中获益很多,不可能退回到过去的封闭状态。随着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接轨,中国石油工业早已踏上了走向国际市场的“不归路”。中国石油经济要想在国际石油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石油企…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石油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中海油等石油航母在进军海外、大举开展国际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运作的同时,诸多国际石油巨头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独资或合资企业相继涌现,大范围的短兵相接直接关系到了中国石油企业未来的兴衰;另一方面,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石油企业管理格局正在向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