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蓝碧春 《经营者》2002,(4):31-33
说他像"狼",因为他的"狼"子野心是"3年后做世界门王!"他有直白的"狼"语:"我是‘狼’我怕谁?"他有凶猛的"狼"劲:向32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快速扩张。入世,不仅是别人要到中国市场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企业家日"活动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亮出了一个"恶狠狠"的观点--中国企业应早日变成"狼".他坦言,全球一体化已成定局,今后既然要与"狼"共舞,自己就必须先变成"狼".如若再把自己摆在弱小、无辜的"羊"的位置上,结果只能是被"狼"吃掉.  相似文献   

3.
本篇报道中写了"三只狼",狼性之残忍不在此议,倒是文中说的那位"革命干部",为护"狼"而犯罪,很值得深思。他,革命多年竟没有辨别善与恶、是与非、情与法的素质,或许说打狼人蜕变成了狼人,这无疑是现实的一幕悲剧。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2015,(4):76-81
提到华为,许多人便想到"狼性文化",甚至误认为是狼性文化促进了华为在世界企业之林崛起。但是殊不知,华为狼性文化背后,还有另外两种动物精神隐现——"乌龟精神"和"眼镜蛇特质"。其中,"乌龟精神"已经散见于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公开与非公开讲话中,也真正被贯彻到华为的战略与执行中。"眼镜蛇特质",则是任正非近年来深入思考并逐渐开始在华为推行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狼性"在于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只有如此,才能产生高效,这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狼爱上啊,爱的疯狂",一曲激情的《狼爱上羊》拉开了德力西集团CEO胡成中与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公司亚太区总裁施瑞修、前德力西电气公司总经理朱海的对话——《一个民营企业的现代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赵民 《中国企业家》2007,(23):73-73
2000年,我在一个场合初次见到任正非,虽然华为以狼性文化著称,但我感觉任正非不像狼,更像虎,他属于有"虎威"的领导。首先,任正非最强势的是他的商业嗅觉,这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的认知能力。我觉得他在战略上真的是军事家的眼光,在大的战略上,比如对行业形势的判断,对竞争对手的判断,任正非具有强的战略性眼光。华  相似文献   

7.
"有点害羞"、"时而语塞"、"不善言辞"是孙宏斌给人留下的表面印象,"干劲十足"、"狼性十足"、"赌性十足"是孙宏斌给业界留下的印象。而今,老孙又多了一个绰号——"收购王"。在与绿城合作不成之后,他又将收购的触角伸向了佳兆业,我们不禁要问,在一次又一次的并购案中,怎么总有孙宏斌的身影?难道仅仅是他的"赌性"使然,还是因为孙宏斌对后市有独到的见解,急于扩张融创的版图,抓住未来十年的"白银时代"?或许,我们很难替孙宏斌做出明确的回答;又或许孙宏斌本人都没有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但为了打到一只狼真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原来,这句俗语的本来面目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由于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读音有了变化,才导致了"鞋子"被误传为"孩子". 我们常说的俗语里,还有哪些与原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通过查看古籍和咨询专家,现找出如下10个被误解的民间俗语.  相似文献   

9.
"狼"吃"羊","羊"恨"狼",众所周知,"羊"护"狼"的事恐怕并未引人注意。这多是因为"狼"被捕获后,装出一付可怜相,引发了"羊"的同情,尤其是披着羊皮的"狼",更容易引起"羊"的同情。但是,对"狼"同情不得,东郭先生该是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0.
"羊群"崇拜狼的社会心理现象》不仅滑稽,而且有些诡异》《狼图腾》虽是在谈狼》但"狼崇拜"事实上》已经涉及到了》人类社会内的人》"狼"之搏,和》"社会生物链"构建》而"羊"要想跳出》"羊群"的宿命和循环》就必须要懂得《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春节期间看了电影《狼图腾》,印象最深的是恶风肆虐的雪夜,人、马、狼在草原上并行突进、抵命相搏的精彩一幕。当然,结果是在宏大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以狼的光荣胜利和人的气急败坏  相似文献   

11.
刘杰克 《人力资源》2011,(10):40-41
狗性VS狼性自华为的狼性管理文化横空出世以来,一些企业家逐渐被狼性管理与狼性文化所迷倒。在咨询界,做咨询项目时,如果不谈点狼性理论,似乎都显示不出自己的专业性;在培训界,如果不谈点狼性文化,似乎课程都缺乏时尚感。在这个"狼"风劲吹的时代,让人感觉到不学狼性、不讲狼性似乎就要落伍了。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狼性文化之所以风靡,是因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中国企业家眼里,狼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动物.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狼性,到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对狼的推崇,以及联想总裁杨元庆强调的"如狼似虎"工作精神,中国企业在不断上演着"狼"的故事.中国企业像狼一样的竞争策略一度让跨国企业巨头胆战心惊,让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得以扬眉吐气.很多中国企业因此称自己"狼性"十足,也曾被誉为"中国狼".  相似文献   

13.
“前有狼,后有虎。中间一群小老鼠”。这是中国啤酒巨子青啤老总对当前中国啤酒业企业规模结构和国内竞争态势的生动描绘。 本期的封面人物齐游中所苦心经营的企业也曾属于这一群“小老鼠”之一。但他的忧患意识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使他的企业开始迅速成长,开始跻身于“狼”的行列。齐游中何以由“鼠”变“狼”?首先是来源于他对入世后形势的分析和对策,他说“都说入世后‘狼’来了。关键是自己要成长为‘狼’,成为地方性的‘土狼’.就有了根据地。‘洋狼’真的来了,你也有联合、兼并或抗争的资本,就有了发展机会’。为此,齐游中…  相似文献   

14.
我们拒绝平庸我们拒绝驯化没有好创意就去死吧宁做旷野里奔啸的狼不做马戏团里漂亮的老虎叶茂中说他自己本该属狼,因为十二生肖没有狼,就只好属猴了。这样,他不仅有了狼的枭悍,还有猴的机敏与诡谲。  相似文献   

15.
一个牧羊人为了扩张自己的事业,决定培养一只狼作帮手.于是,他每天训练狼如何捕捉小羊.他希望通过狼把邻近羊群中的小羊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16.
汪新波 《中国新时代》2012,(11):122-123
"狼性文化"反映的是转型的阵痛。在专制的母体中引入自由的基因,谈何容易,文明重建、文化再造,岂能凭一两句口号就万事大吉,然而,做狗,还是做狼,to be,or not to be,这始终都是一个问题2004年3月,中国出版了一本奇书《狼图腾》,一下子在中华大地上刮起了一股"狼热"。作者曾做过多年的内蒙知青,对蒙古狼的习性了解颇深,因此写出了12个感人的狼的生活片段的故事。如果仅从故事性看,这的确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但作者的写作手法让问题复杂化了,作者一边讲故事,一边呐喊"狼文化",并将之拔高到前所未有的文  相似文献   

17.
这是马尔科夫向我们讲述的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故 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在打猎时,遇到了一只狠。这 只狼近两米长,非常健壮。可惜马尔科夫的猎枪没有瞄 准,只打到了狼的左后腿,但狼还是瘸着腿逃跑了。于是, 马尔科夫骑上马去追赶这只受伤的狼。跑了一段时间,受 伤的腿成了狼前进的阻碍,狼拼命的向前跃了几下,和马 尔科夫的距离拉大了些。狼利用这个机会,回过头去撕咬 自己受伤的左后腿,几下就把那条腿咬断了。马尔科夫清 楚地看见了发生的一切。他当时完全被吓傻了,他的马也  相似文献   

18.
<正>狼文化和人文化可以说是对立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需要铁腕的强力,更需要温情的颂歌,或许两者合而为一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狼"文化:企业造就群狼任正非曾归纳过狼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相似文献   

19.
房子比男人单纯——它就是一套房子,不是别的会么,从不自命不凡地证明它和别的房子有什么不同。房子比男人诚实——它从来不会花言巧语,不会伪装,对它不用像对男人,必须从其言行中分析他究竟是一匹狼还是一只羊。  相似文献   

20.
<正> 美国北部一个岛上,原来生活着大批驯鹿和一些狼。由于狼常袭击驯鹿,使驯鹿总有危机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经常奔跑,因此体质健壮。后来,猎人为了保护驯鹿,消灭了狼。驯鹿失去了天敌,生活安逸起来,不再奔跑,体质下降。冬季,一次强寒流袭击小岛,大部分驯鹿又有了危机感,于是它们的群体又复健壮了。这就是商战中常引用的"狼效应"。其实企业也应该像这些驯鹿一样,学会"与狼共舞"的本领,经常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才能逐步发展壮大,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