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竞争与合作,常被人们理解为一对相互对立的关系,现实中很难搭界,实际并非如此。市场经济中,竞争与合作是可以同时实现的,竞争并不必然导致合作难以达成,合作也并不必然妨碍市场竞争秩序,且良好的合作还可以使竞争各方达到更高的双赢境界。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的利润来自于市场而不是竞争对手,所以许多有见识的企业家并不把竞争对手当作敌人,处心积虑地把对方打败,而是把他们当作不得不朝夕相处的邻居。  相似文献   

2.
一、道路客运业发展目前遇到的难题1994年中央提出“两个转变”以来,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加快了,力度加强了,道路运输行业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序幕就拉开了。但是,道路运输市场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多年以后,市场竞争中应该出现的优胜劣汰、滚雪球兼并资产重组现象并没有大量出现,现代运输市场应该出现的主导市场、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没有出现,这就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道路运输行业中存在不完全市场经济的原因,它制约着我国道路运输业的有效竞争。我们的道路运输业市场化主要表现在入市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逐步建立及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使国企内蕴含的丰富人力资源得到了空前释放,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也是对国有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独立主体的严峻挑战。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的竞争靠产品、产品的竞争靠技术、技术的竞争靠人才,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市场经济破除了计划对国企的特殊保护,企业必须凭借自身的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在市场中竞争,人力资源对促进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保证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各类经营主体竞争激烈、燃油和人工成本持续增高的市场环境下,传统道路货运企业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组建道路货运企业联盟,大力引导货运与物流企业从松散走向集约,从竞争走向融合,从合作走向共赢,是提升道路货运市场组织化程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由于都拥有运输服务的一些共同属性,道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在一定空间、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这使得两者之间既存在大量的相互合作关系,又存在比较激烈的相互竞争关系。 一、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要求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应紧紧围绕“市场”去做,包括运管政策制定也应如此。道路运输市场既要放开搞活,又要调节控制,如何把握?体现到道路运输产业政策中应如何制定?这是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而未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道路运输产业的进入壁垒与有效竞争角度做进一步探讨。 一、道路运输产业的进入壁垒 所谓“进入”就是在道路运输产业出现新的经营业户。新业户欲“进入”,就不得不和已有运输业户  相似文献   

7.
《交通企业管理》1998,(11):29-30
为适应道路运输业飞速发展的需要,推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我们按照交通部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体系”总目标的要求,针对我市经济发展和市场形势,提出了“解放思想,强化管理,积极引导和发展运输服务业,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加速网络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建设开放型  相似文献   

8.
铁路提速、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通用航空的奋进,让道路旅客运输备受冲击,尤其是位于铁路中心枢纽城市的道路运输受冲击更大,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道路运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班线与班线之间的竞争、同班线车辆之间的竞争、规模化规范化经营车辆与承包车辆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更有甚者采用不正当方式竞争,不规范经营、文明服务正在受到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9.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建设不断取得成效。针对成渝在物流枢纽运营中的竞合问题,构建了成渝静动态竞合博弈模型,比较分析成渝选择(竞争,竞争),(竞争,合作),(合作,竞争),(合作,合作) 4种不同竞合策略组对其收益的影响,进而研究双方竞合策略选择及演化趋势。以成渝班列运输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物流枢纽竞合演化博弈存在(竞争,竞争)策略组的劣势均衡解和(合作,合作)策略组的最优均衡解,从收益风险视角来看,长期策略选择合作是成渝收益最优均衡策略。因此,促进成渝由非合作策略转变为合作策略,避免双方在物流枢纽运营上出现“囚徒困境”问题,对于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路运输价格市场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运输价格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建立灵活的价格机制是交通运输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品牌竞争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企业发展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道路客运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湖北公路客运集团作为湖北省最大的道路客运企业,一手抓节支降耗,创建节约型客运企业,坚持节支降耗的成本管理,一手抓管理创效,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手段,大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道路运输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的侧重车辆和服务设施的改善,有的侧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在道路客运所提供的服务项目越来越相似的情况下,竞争的最优策略就是千方百计感动旅客。现代商战获胜的关键在抓住消费者的心,这就意味着市场将从围绕服务和商品的竞争转向围绕感觉的竞争。这种感觉的终点就是让消费者感动。海尔CEO张瑞敏曾说企业营销是“买”不是“卖”,一言道出真谛。企业要向消费者买他们的满意、信赖和忠诚,买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外道路客运正在大举进入我国道路客运市场,各种运输方式及各个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国内道路客运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于任何一个道路客运企业来说,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除了规范其管理,改进其设备外,还必须采用一系列的营销策略,开拓市场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竞争与合作是一对矛盾综合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内机场密度和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区域内分布着5大4E级以上机场,分别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流、物流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在旅客运输方面,人民群众对出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由原来的"走得了"向"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舒适、走得快捷"转变。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海、陆、空、铁"4种运输方式在努力满足群众需求上竞争激烈,而道路客运行业在  相似文献   

17.
节点运输由来已久,它伴随运输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通车运行了。人们开始从大量的数据中,看到了运输资源的浪费以及无序竞争给高速公路运输乃至整个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人建议用节点运输的办法解决运输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的问题。笔者也认为倡导和推广节点运输是整顿和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有效措施,在此,就节点运输发表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运价是供需调节的杠杆。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道路运输普遍服务的基本特性,政府部门规定了道路运输的指导价,旨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基本需求。这一政策有效保护了道路运输各方的基本权益,促进了道路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近些年来,运价持续低迷,明显背离运输价值,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彷徨。 除了运价低迷,道路运输还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道路运输市场内部恶性竞争,黑车蚕食市场,这是内忧;铁路火车提速,民航机票打折,以及城市公交向城乡延伸,这是外患。面对竞争,经营者愈发感到生存发展的压力,道路运输行业的危机感高涨。道路运输行业真的没有发展空间了吗?发展空间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首先要客观评价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市场规律,总结发展经验,在发展中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抓住发展机遇,发挥行业比较优势。前不久,国务院提出要“优先发展运输业”,今后一段时期将有一系列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政策出台,这些政策将给道路运输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一是发挥路网优势,提高“门到门”服务能力,车头向下,服务城乡。二是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提高运输信息整合能力,提供差异化服务,在与其他运输方式合作中寻求共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董辅谈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市场经济尤以竞争为其有效运作的内在机制,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促使效率提高,资源配置优化。而竞争又是由人们对获取更多收益的追求而驱动的,为此,必须允许人们在收入上有差距,否则就不会有竞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和效率的结...  相似文献   

20.
道路运输组织形式从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一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单车承包经营、社会挂靠经营”,已经走过近20年的历史,其中最大的变化是,运力大幅度上涨,基本满足了客流对运力的需求,“乘车难、运货难”的问题得到缓解。经过20世纪90年代运力结构调整,特别是高速客运、货运的出现,使道路、铁路、水路及航空运输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